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35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字号:   
2025-09-17 14: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赵玉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全链条优化升级,激发北京花园城市新活力”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丰台区人民政府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全市花卉产业基本情况

全市花卉种植面积1.89万亩,产值4.84亿元,直接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194家,花农300余家,生产从业人员1万人。全市营业、可供游览的休闲观光类花田花海约面积1万余亩。全市大中型花卉市场24个。

二、已开展的工作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花卉产业全链条优化升级,激发北京花园城市新活力的提案”建议,我局表示赞同,正在积极推动并落实相关工作。

(一)完善顶层设计,健全产业政策体系

落实国家《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花卉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市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和《“十四五”北京市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规划》等国家、市级相关文件精神,2024年10月我局印发《北京市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行动计划(2024年-2030年)》,实现全国首个出台省级层面林果花草蜂种业规划。组织编写《关于推进家庭园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激活美丽经济。发布实施北京地标50余项,规范行业管理。研究编写完成设施花卉辅助设施用地导则,加强北京花卉设施生产规范管理。

(二)深化研发创新,推进绿色高效生产示范

近年,重点开展市花月季和菊花、家庭园艺类、花坛花境类等优势花卉作物研发和生产示范,加强乡土地被植物筛选应用和园艺化培育。在全国率先成立花卉育种团队,研发北京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600余个,其中200个优势品种辐射推广全国,20多个品种实现出口;推广应用乡土地被植物超过200个等。结合北京功能定位和我市花卉生产实际,重点在花卉主产区建设花卉种苗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引导北京花卉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向精准高效、绿色可持续的现代生产方式转变。

(三)筹办多彩活动,培养常态消费习惯

创新举办两届北京家庭园艺嘉年华活动,为首都市民营造“逛花市 过大年”社会氛围。2025年嘉年华活动48天内以年宵花为主的家庭园艺产品销售额达18.21亿元,同比2024年增长13.1%,得到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以“花开北京”为主线,每年主办郁金香、月季等市级花卉文化节,指导有关区和单位举办兰花展、梅花展等特色活动累计超过100余场,参观人数超过2500万人次。创新工作机制,动员花园城市共建共享各方力量,推进园艺进家庭、进机关、进商圈、进地铁,服务首都市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美丽经济新发展。

(四)通过重大活动,拓展国内国外市场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北京市积极筹办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如成功主办2015年中国兰花大会、2016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2019北京世园会和2025年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促进了国内外深度交流与合作,充分展现了北京园艺科技创新实力,带动区域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打造多个集科研、生产与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北京特色花卉产业区,如北京国际鲜花港、延庆世园公园等。

(五)打造数字花卉,完善创新北京花卉营销体系

全市共有24个大中型花卉市场100个园艺驿站等线下销售网点。近年积极探索立足北京、协同津冀、辐射全国的新型花卉市场流通体系,2022年建成国内首个线上线下数据融通的“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吸引超600余家优质供应商入驻,17万客户,累计交易2.71亿元。该平台还与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合作,成立北京首个花卉拍卖中心,通过发布实时花卉消费指数、商品信息溯源等举措,规范产品交易流通。目前线上线下花卉销售渠道协同发力,全市花卉营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

花卉产业是花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民最直接感受花园城市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果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市全面启动花园城市建设,我们将持续加强部门协作,在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市场培育与消费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构建花卉产业高端价值链,推动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服务城市发展和市民美好生活。

(一)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开展广泛调研,结合首都花园城市建设需要,科学制定“十五五”北京花卉产业发展规划,鼓励丰台、昌平等花卉主产区制定、实施专项规划和扶持政策。研发创新方面,我局将联合市科学技术委、市财政局等单位,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构建花卉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种业自主创新。花卉设施生产用地保障方面,我局正在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研究本地花卉设施生产用地政策,扩大花卉设施生产空间。推动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园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引领首都市民绿色健康生活方式。

(二)推进花卉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

落实《北京市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行动计划(2024年-2030年)》,强化新质生产力驱动引领,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整合首都科研资源,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培育具有北京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提升自育花卉品种市场占有率。开展种业企业扶优行动,支持企业做专做强,打造产品品牌。挖掘花卉功能,加大花卉食品、日化、保健品等衍生品开发,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

(三)强化花卉供应链建设

研究构建北京现代花卉流通体系,加大供应链资源整合力度,畅通销售渠道。优化升级花卉市场、花店等传统交易场景;积极推进园艺进入商场、餐饮、超市等线下商业空间,织密花卉零售网络,壮大本地消费市场。研究结合公共绿地、社区公园等,开展花卉应用展示,发展花卉零售终端新模式。引导花卉生产经营企业与京东、美团等电商平台对接,降低商业成本。

(四)激发花卉消费新动能

构建“园艺+”融合生态,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推动花卉业与商业、文旅等多业态产业融合发展,营造园艺消费氛围,厚植园艺消费习惯。持续办好家庭园艺嘉年华等品牌活动,市区联动、共同推进园艺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打造轨道交通、消费商圈等公共空间园艺新场景。提供便利惠民园艺服务,将园艺真正融入市民工作、学习、生活空间。联合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打造网络热搜话题,营造爱花赏花用花懂花的新文化现象。 

(五)推动数字赋能花卉产业发展

十五五期间,我市拟依托现有“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深化数字技术融合应用,驱动花卉产业能级跃升。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花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完善花卉供应链体系,以花科技、花交易、花文化为核心,正在谋划建设集科技创新、展示示范、沉浸式体验、高效交易于一体的北京国际花卉科创中心。

(六)搭建花卉人才培养平台

探索建立“培训-交流-评价”花卉全产业链人才培养机制,面向不同从业人群,围绕研发、生产、花艺、设计、交易与服务等领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整体花卉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一批专家花匠。拓宽国内外交流渠道,多措并举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力度,为北京花卉行业储备人才。

最后,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希望继续对北京花卉产业发展工作给予支持。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6月20日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