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1318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魏春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完善城市绿地植物铭牌信息”的提案已收悉,经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北京花园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北京园林绿化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有序稳步推进花园城市建设,市域绿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市民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截至2024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北京的森林覆盖率达到44.95%;北京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建成绿道500公里,市民身边再添15处休闲公园及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市域绿色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全市300座立交桥、100条城市画廊实现绿化彩化,20处花园式示范街区亮相,多元化的花园场景,推动绿色生态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全市公园总数已达1100个,建成社区微花园30处、生境花园9处,“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愿景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人人是园丁”的全民共建共享格局初现。
二、北京园林绿化科普标牌示范推广稳步推进
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的新时代背景下,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科普标识标牌的示范推广,连续几年在园林绿化科普基地、市属公园等地逐步开展示范与推广。
(一)逐步开展植物科普标牌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建设
植物科普标牌是普及植物知识的重要形式之一,是无声的植物科普讲解员,既可以实现传播植物科学知识、传承历史文化的科学性功能,又可以让广大公众更方便地识别植物、了解植物、保护植物,进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增强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根据植物标牌存在的科学性不足、示范性不广、推广性不强等问题,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启动了园林绿化解说系统提升示范与推广工作,对科普标牌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全方位地提升,建立了统一的植物标牌设置规范和原则,出台了《北京园林绿化科普标识设置规范》(DB11/T 1615-2019),推动了各公园、绿地的植物标牌设置的规范化、标准化。2022年,我局印发《北京市公园分类分级服务管理标准(试行)》,明确要求:各公园保持各类标识外观整洁,构件完整,破损、丢失或字迹不清晰的,及时更换或补设。科普类标识可灵活采用图文展板型标识、互动体验型装置等。
(二)挖掘植物文化内涵,建立植物科普数据库
为确保植物科普标牌中植物知识的专业性、科学性与规范性,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团队通过梳理北京常见树种、乡土树种以及园林绿化常用树种,对其所具备的基本特征、文化属性、人文情感和在园林绿化中运用的情况进行梳理,设计形成便于阅读、寓教于乐的植物科普标识标牌二维码系统。该系统利用“艺术设计+数字技术”的构建形式,面向社会公众进行常见北京园林绿化植物科普服务,主要包含实体科普标牌和数字科普内容两大部分,实现了植物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推广。
其中,实体科普标牌以园林花窗和祥云为外形设计,主要文字采用书法字体,加以红色印章效果的二维码,整体典雅,对每种植物特点用1-2句短语或古诗词概括,引发公众对植物的兴趣,方便大家了解记忆植物。
数字科普内容则兼顾科学性、文化性、时代性、艺术性于一体,内容上除基本的植物常识外,还对大家容易混淆的植物提供了快速易懂的区分办法,澄清公众对植物的很多误解。除此之外,数字科普内容还深入发掘植物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突出北京特色地域文化,将植物所蕴含的文化特征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形式上增加数字端集成声音解读功能,采用H5技术,以“图文+语音”的形式展示99种常见植物的高清图文、科学解读与文化内涵,用户不需要安装下载APP即可便捷浏览或播放,方便用户保存收藏和转发分享。
(三)逐步推进植物科普标牌的示范推广
自2015年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逐步开展科普标牌的示范推广,先后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八达岭森林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等森林文化示范区建设相应的科普解说牌示系统。近几年,陆续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普基地、城市公园、郊野公园等地示范推广植物科普标牌。2024年,植物科普标牌推广至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中轴线以及中直机关等机关部门,示范推广万余块。
三、下一步工作
1.继续推进各主责部门加大各级各类公园、绿地科普标牌示范、推广力度,同时结合花园城市建设,以点带面,逐步提升植物科普标牌的覆盖面。
2.继续补充、完善北京园林绿化常用植物的科普二维码标牌数据库,同时做好数据库统计、更新、维护等工作。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