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32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陶迎春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和管理口袋公园”的建议已收悉,我们会同市城市管理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首都园林绿化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推进,城市空间资源愈显紧张,为不断提高城市绿量,拓展绿色生态空间,2015年5月,市园林绿化局印发《关于抓好小微绿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京绿城发〔2015〕5号),决定通过规划建绿、拆违还绿、见缝插绿、多元增绿等手段实施小微绿地、口袋公园建设,更好实现市民身边增绿,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2016年至2024年,全市建设小微绿地、口袋公园600余处,挖潜拓展城市绿地面积360余公顷,极大增加了城市的绿量,激发了城区的活力,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
在口袋公园规划设计上,我局严格按照《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的相关要求,突出“三个注重”原则,注重因地制宜、质量为本,打造方便市民使用的“口袋公园”;注重结合地区历史文化及周围景观风貌,满足居民休闲需求,体现文化建园和园林文化;注重以生态效益、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乔、灌、草科学配置。一般布局在居住区周边,性质主要为社区公园和街头游园。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公园需求,增设座椅、垃圾桶等服务设施,合理设置大众化、小型化健身设施,同时做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主要出入口、园路、及卫生间等处设置无障碍设施。复合利用微型空间,将城市“边角地”转化为绿色休闲空间,确保口袋公园从“增绿”走向“赋能”。
在口袋公园使用监管上,我局于2025年3月编制印发了《加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京绿办发〔2025〕49号),从夯实管理基础、明确管护责任、提升服务效能、强化过程管护、推进协同共治、倒逼履职尽责等6个方面,明确细化了具体的措施办法。同时,协同城市管理等部门,将口袋公园、小微绿地使用监管纳入网格化城市管理系统、首环办检查考评系统、环境综合检查重点范畴,加强网格巡查,在日常巡查检查中,重点关注景观设施完好性、环境卫生整洁度、绿化养护情况以及公共秩序状况等,提升首都公共区域绿化景观环境品质。此外,市、区园林绿化部门与城市管理部门构建起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及时督促问题快速整改,同步做好问题汇总分析,适时进行通报,确保环境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充分吸取您的建议,以首都花园城市建设为指引,严格按照《加强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密切协同,联合发力,综合施策,积极维护市民身边的绿色空间,切实发挥微公园等场所的综合服务效能。积极探索口袋公园日常使用监管与数字化手段的结合,研究口袋公园建设使用评议制度,创新社区参与机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建设,增加居民对公园的归属感、责任感,不断提高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的建管水平,切实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