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025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李文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增强对槐树花治理工作”的建议收悉,我们会同市城市管理委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槐树为北京市树,是我市常见的造林、街道及庭院绿化树种,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景观营造和历史人文价值。我市高度重视槐花卫生清理及槐蚜防治问题,开展每月一题专项治理,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时期的检查督查,科学指导各区(地区)、各单位做好槐花治理工作。
一、加强宣传教育方面
一是发挥我市丰富的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联合北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协会深入开展防控理念、知识和技术进企业、进学校和进社区活动;二是发挥园艺驿站、义务植树基地、花友驿站及志愿者基地等园林绿化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活动的载体和形式,提升宣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三是发挥电视、抖音、微信等媒体矩阵资源优势,开展槐树生物学习性、蚜虫识别、监测及防治知识教育,动态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宣传工作进展及成效,促进社会公众理解、支持和参与槐花治理工作,成为槐花问题的查防员和监督员,督促属地和养护单位落实好管理责任,营造“共建花园城市、人人是园丁”的群防群治良好氛围。
二、加强清扫力度方面
(一)加强日常养护管理。通过提高树势,在一定程度降低生殖生长,减少槐花的产生。一是每年春季萌芽前和秋季落叶后,对槐树进行合理修剪,去除病弱枝、过密枝,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二是科学施肥,根据槐树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施肥计划,为槐树生长提供充足养分,促进槐树健康生长。三是在干旱季节及时浇水,避免因缺水导致槐树生长不良。
(二)加大掉落槐花清扫力度。严格按照城市道路清扫保洁作业规范,落实“定段定时定人”责任制。每日凌晨及时清扫落地槐花。对于被行人踩踏或车辆碾轧,粘在路面的残花通过人工高压冲刷或机械洗地等方式进行清理。对于无法通过日常作业清除的顽固残花污渍,借助每周三、周四深度清扫保洁的契机,进行集中清理。特别是对于长安街、二三四五环主辅路、广渠路、京通快速等重要道路做到及时、彻底清理,尽快恢复路面环境卫生。
(三)加大蚜虫防治力度。一是印发《城市绿地建设管理与养护问题每月一题”实施方案》,将蚜虫等扰民害虫防治列入问题清单。二是制定《北京市蚜虫防治技术方案》,针对槐蚜等常见种类,明确物理、生物及药剂等防治措施,开展抗药性监测,适时优化调整用药方案。三是加大社区、街道及办公区等人口密集区域、重点敏感区域槐蚜的监测巡查力度,及时掌握害虫的发生动态,发布监测预警信息,精准开展防治工作。在干旱天气,重点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用高压水枪冲刷槐花,可显著减少蚜虫的产生,及时清理落地槐花。重点敏感区域,发生初期用吡蚜酮、双丙环虫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快速压低害虫虫口密度,消除害虫增殖及传播扩散风险隐患。非敏感区域释放异色瓢虫等生物天敌,增加天敌数量,提升生态系统可持续控制力,减少蜜露产生和扰民事件发生。
(四)强化防治成效考核。建立巡回检查机制,加强槐花掉落后的清扫、清理及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即时整改。开展清理效果专项检查,发现未及时清扫及作业不到位问题,及时通知责任单位进行处置,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优化绿化规划方面
结合工程规划设计,进一步优化国槐栽植结构,在人员密集活动区域合理调整国槐栽植位置或比例,减少槐花、槐蚜产生及其对正常生产生活的干扰。
刺槐在我市山区和平原均有广泛分布,据推测最早栽植时间始于20世纪。目前,刺槐在我市园林绿化工程中用量很少,以前栽植的大部分林木已进入成熟期,结合森林健康经营抚育,我市将加大采伐力度,选择更适宜的树种进行绿化造林更新。
四、研究处理技术方面
据文献资料记载,除养蜂制蜜外,未见对槐花的其他价值开发利用。为系统做好槐花的治理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槐花等落花园林植物废弃物的科学处置和潜在应用价值开发。研发落花高效收集转化为有机肥料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发酵、堆肥等处理工艺,将槐花转化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再利用,变废为宝。学习借鉴国内外对于落花的处置及利用方式,结合我市实际,加大该领域相关技术研发。
槐树是在全市各区均有分布,国槐花期7月至8月正值全年主要降雨期,槐蚜防治药液易被雨水冲刷、防治作业窗口期短,槐花及槐蚜治理受到一定影响。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各单位间的沟通协作,深入开展针对一线绿化养护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加大槐花治理成效的监督和考核力度,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确保槐花问题早发现、早反馈、早除治,为市民创造一个清洁、优美、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