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022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廖奕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复建颐和园须弥灵境汉式主殿”的提案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是关于复建须弥灵境汉式主殿和东向旃林牌楼、西向梵天牌楼,复原其汉藏混合寺庙风格。颐和园须弥灵境建筑群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北麓。始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咸丰十年(1860)遭到英法联军焚毁,1973年整修须弥灵境基座,1985年复建慈福牌楼,其他建筑大部分仅存遗址。为进一步加强须弥灵境建筑群遗址保护,自2009年12月至2015年10月,颐和园持续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国家文物局、北京市文物局组织专家对项目必要性、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方案进行了多次论证及现场踏勘。确定修缮内容包括须弥灵境遗址保护,修复东、西配楼、梵天牌楼、旃林牌楼,修缮慈福牌楼,进行周边环境整治。2019年10月颐和园须弥灵境遗址保护与修复工程开工,2021年12月竣工。过程中因项目中复建的旃林牌楼遗址台基位置有三株已过百年的侧柏,其中两株位于牌楼台明范围内,海淀区园林局对工程中涉及移植两株侧柏的事宜未通过会议商定,未予审批,且不予受理,故无法复建此牌楼。梵天牌楼与相邻树龄约150年的二级古树油松侧枝(周长约70cm)发生冲突,因园林专家不同意重度修剪,故无法复建此牌楼,我们将继续与园林部门沟通古树移植方案。
二是关于建立颐和园数字“须弥灵境”。我们拟将清漪园时期的后山建筑群遗址,包括苏州街、须弥灵境、四大部洲、赅春园—味闲斋、花承阁、绮望轩—看云起时共六处建筑群通过基础模型搭建三维场景,以现代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数字模型设计,以动态的立体影像进行数字化展示,细化和丰富现有建筑展示内容,给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颐和园将逐步开展各遗址建筑群信息采集,进行历史沿革、古建筑营造、传统园林造园等学术研究工作,进而完成遗址建筑群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等数字化展示。展示形式上主要包括两种:一是通过使用手机端微信公众号、小程序实现AR展示页面漫游;二是使用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通过现场扫描二维码实现AR展示。
三是关于丰富介绍内容。我们将通过对《颐和园志》、《清代皇帝咏万寿山清漪园风景诗》等书籍的研究,丰富各建筑历史沿革、建筑形式、宗教文化、传统文化等内容,以文字和语音相结合的形式,通过遗址数字化和颐和园公众号、建筑说明牌的二维码等形式向游客展示。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4年 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