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0347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字号:   
2023-09-12 10:56: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王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郊野公园功能性建设,提升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绿色内涵”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市财政局、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等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2017年,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明确将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郊野公园环”逐步提升为“城市公园环”,要求推进一绿地区城市公园环建设,力争实现全部公园化;提高二道绿隔地区绿色空间比重,推进郊野公园建设,形成以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环状绿化带。围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我局不断在功能疏解中拓展绿色空间,完善公园布局,优化提升公园品质,提高了市民的绿色福祉。现在简要介绍一下郊野公园建设和管理情况:

一、近期开展的工作

近年来,我局加强绿隔地区公园建设管理作为园林绿化重点工作安排,组织相关专家多次到各区调研,研究相关政策。会同市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会议、深入实地现场调研,并就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分级分类养护等方面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文件及配套管理办法。我们近期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创新政策机制,补充绿隔地区公园短板。按照政策创新的思路,2021年,我局联合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规自委、市城乡办等部门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绿化隔离地区公园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京绿办发〔2021〕75号),明确了郊野公园建设用地比例、生态系统以及各类交通、公共服务和管理设施设计规范,初步探索了一条绿隔公园内200平米以下建筑用地审批的新路径,增强公园休闲服务功能,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2022年,我局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城管委等五部门共同印发了《关于规范乡村公共公益项目建设管理简化优化用地及工程规划审批的指导意见》,明确郊野公园内园路、配套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可不办理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手续,由区园林绿化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同年,市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规划建设管理的实施办法>的通知》(京政发〔2022〕18号),明确按照城市公园标准建设一绿地区公园,合理布局健康绿道、森林步道和慢行系统,完善公共厕所、便利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基本服务需求。

(二)出台分级分类办法,推动公园高质量精细化管理。2022年5月我局会同市发财政局正式印发《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养护分级分类管理办法(试行)》,明确一道绿隔公园养护标准由4元调整为分级12元、8元、6元三级养护投入标准,其中市级财政补助标准分别为一级公园4元、二级公园3元、三级公园2元。各区可结合财力状况,加大区级配套资金支持力度,确保足额投入。二道隔离地区公园暂按一道绿隔地区三级公园养护执行。建立了绿隔地区公园养护管理分级分类管理机制,规范了公园养护管理,明确了管理要求和市财政投入保障标准,促进绿隔地区公园科学经营、精细管理、精准养护,促进郊野公园品质提升。

(三)配合编制二绿地区减量提质规划引导郊野公园建设。我局配合市城乡结合部建设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完成《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编制工作。该规划明确,要提高二绿地区绿色开敞空间比重,建设大尺度绿化空间,形成以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为主的环状绿化带。统筹新城地区发展,加强公园绿道、生态空间与新城地区的深度融合。强化郊野公园环结构,打造百个郊野公园,形成“九群百园”的公园图景。提高郊野公园服务品质,拓展大尺度绿色开敞空间建设,串联内外慢行绿道,完善露营空间和游憩场地,丰富绿色生活新场景。至2025年郊野公园环的郊野公园增加至50个左右,至2035年郊野公园环的郊野公园增加至100个左右。

二、今年重点工作

结合疏整促工作,继续推进绿隔公园建设,按照将绿隔公园建设成“市民乐园、野生动物家园”的要求,制定绿隔公园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升绿隔公园服务能力。

(一)推进绿隔公园环完善。落实十四五绿隔地区发展规划和城乡结合部减量发展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温榆河湿地公园、奥北森林公园、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和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等等大尺度郊野公园建设,新建绿隔公园10处。

(二)提升绿隔公园管理水平。强化绿隔公园基础管理,建立数据真实可靠的工作台账。加强对公园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培训,加大日常监督检查通报力度。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运营机制,推进生态资源效益转化。

(三)开展绿隔公园功能提升试点。在现行养护政策的基础上,市财政安排转移支付资金1.6亿元,对朝阳、丰台、海淀等区存在短板弱项的20个公园进行功能提升,重点是开展自然带划定、生态保育小区建设、地被变革、园路林荫化、再生水利用、完善配套设施、拓展服务等。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扩大绿色空间,丰富生物多样性

一是完成规划建绿任务,提升绿隔地区绿色开敞空间占比。合理布局健康绿道、森林步道等,提高公园的连通性、可达性。实施林分结构调整,对过密林分进行疏伐,对长势衰弱的进行幼苗替换补植,逐步形成稳定森林群落,增强碳汇能力。

二是在郊野公园划定一定比例的自然带,实行留野管理,为野生动物保留栖息空间和必须的食物资源。建设生态保育小区,减少人为干扰,为小动物和鸟类提供栖息地,助力北京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

三是实施“地被变革”,用低维护、低成本的乡土适生地被,逐步替换郊野公园冷季型草。实施“沃土工程”,科学开展土壤改良,提升土壤质量。加强建筑垃圾再生品和园林资源废弃物的利用。大力推动再生水资源在郊野公园的利用。

(二)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根据《北京市绿隔地区公园建设与管理规范》,在郊野公园内按需修建卫生间、游客服务中心、小卖等基础设施。创新绿体融合模式,增设健身设施、运动场地,推行“大众、小型、多样、林荫”的复合场地建设,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

二是按照用地政策,根据实际需求,在郊野公园新建和改造一批停车区域。新建停车场要落实林荫覆盖、少量硬化、生态环保等要求。在昌平回天地区、朝阳平房、十八里店等产业聚集地区,试点建设潮汐共享式停车场,缓解超大社区周边停车问题。

三是因地制宜划分健身、亲子、野餐、帐篷等不同功能区。结合户外发展规划以及露营帐篷指导意见,打造一批露营主题公园。结合四季自然景观、特色树木、特殊地貌,打造一批品牌化特色郊野公园。

(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推动生态富民

一是探索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机制,明确经营主体、范围、内容,禁止破坏性、违规性经营。由属地政府主导,支持公园养护管理单位运营、引入社会资本商业机构运营、非盈利性组织运营等多种经营主体模式,进一步理顺收支渠道,以保护为前提,适度利用,实现生态资源效益转化。

二是结合生态资源优势,试点引入森林+教育、+健康、+运动、+阅读等无噪音、无污染的多样性生活消费场景,建设各具特色的森林体验、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基地,推进公园新经济、新消费场景发展。

三是重点围绕生态保育、资源保护、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水资源保护等要求,对经营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对造成生态资源和环境破坏的经营企业或个人,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四是与市级相关部门沟通,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经营管理、企业准入等政策标准,确保公园经营管理活动正常规范。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3 年6月21日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