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0909号提案的答复意见
李雪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重启沟崖风景区开放带动乡村振兴的提案”的提案收悉,我们会同昌平区政府、北京市十三陵林场管理处(以下简称“十三陵林场”)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沟崖林区生态环境脆弱
您提案里提到的“沟崖风景区”是我局直属十三陵林场管护林地的一部分。十三陵林场管护国有林地13万亩,分为10个分场。“沟崖风景区”属沟崖分场的沟崖林区(以下简称“沟崖林区”),面积6340亩,占林场国有林地总面积的4.8%,位于昌平区十三陵镇德胜口内,与德胜口村集体林地相接。
沟崖原名沟沟崖,整体呈“两山夹一沟”的高山峡谷地形,因沟谷内多悬崖而得名,沟中有崖、崖下有沟、沟沟相通、崖崖相望。沟口最低点海拔165m,流域最高点海拔954.2m,绝对高差为790m,平均坡降约21%,尤其在流域主沟上段,更为陡峭险峻。该区域地处燕山山系,受地质作用影响,石灰岩岩层断裂、隆起、褶皱和垂直裂隙等地质形态多样,地质灾害风险较大;坡陡土薄,土壤水分条件差,总体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二、沟崖林区动植物资源丰富
沟崖林区内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植被以天然次生灌木林和落叶林为主,树种丰富,有青檀、脱皮榆、拐枣、软枣猕猴桃等市重点天然林木种质资源和重点保护植物,还有近百株保护价值较高的古树名木,整体林相优良,层次明显,结构复杂。动物种类较多,具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豹猫、中华斑羚等,鸟类94种,两栖动物7种。近十多年来,该区域持续实施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质量明显提升,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多,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区域内还有较为丰富的人文历史遗迹,曾是佛、道两教胜地,有“北武当山”之称。元、明时期建造有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等数十处宫观庙宇,现仅存玉虚观、碧霞宫、斗姥宫和瑞峰庵等遗址遗迹。2021年以来,在区文旅局的指导下,十三陵林场对遗址遗迹进行了原地原貌保护。
三、沟崖林区林地保护严格
(一)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
1992年,经原林业部批准,在十三陵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更名为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市首批建立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沟崖林区在森林公园范围内。自2020年开始,按照国家统一决策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按照我市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十三陵国家森林公园被划入了自然保护地范围。为加强该区域的森林生态安全管理,经昌平区政府批示,沟崖林区纳入了生态保护红线,按照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进行管理。
(二)是国家一级公益林
沟崖林区是十三陵林场的重点林区,属于国家一级公益林。按照《国家级公益林管理办法》规定,国家一级公益林以严格保护为原则,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是本市一级保护林地
在本市林地保护体系中,该区域被定级为I级保护林地。按照《北京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相关规定,I级保护林地是予以特殊保护和严格控制生产活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特有自然景观为主要目的,保护管理措施要实行全面封禁保护,禁止生产性经营活动。
四、沟崖林区曾作为一般景区开放
1996年,在全国森林旅游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十三陵林场委托某森林旅游公司开发沟崖景区。2004年至2005年,属地镇、村参与到景区开发中来。2008年,因强降雨袭击,导致大量山体滑坡,景区内的道路及相关设施被严重冲毁,沟崖景区被迫关闭。该区域崖陡沟深、岩石松散,每年雨季落石多发,开放期间曾发生落石亡人事件,山坡上的游步道几乎每年都被冲毁,沟谷里的防火公路也数度被严重冲毁。因为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景区在2008年关闭后未重新开放。
五、沟崖林区将建成本市重要的林草种质资源库
按照十三陵林场的整体发展思路,立足沟崖林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林草资源特色,同时也是依据《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沟崖自然景区详细规划(2021-2025)》关于沟崖景区的目标定位,即建设成为集引种试验、森林生态体验、自然教育为一体的北方生物多样性良种基因库,今年4月,十三陵林场组织林草种质资源专家,对沟崖林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林草天然种质资源基因库进行了专业论证,专家一致认为,区域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保护价值极高,适合建设保护区和天然基因库。目前,种质资源库建设已列入全市相关规划,先期已经建成了白皮松国家良种基地。
六、十三陵林场助力属地乡村振兴
十三陵林场管辖林地面积约13万亩,周边与昌平区6个乡镇2个街道48个自然村接壤。长期以来,林场注重加强与周边镇、村协作,在森林资源保护特别是护林防火方面建立了共管共治的良好机制。十三陵林场主动开放了蟒山景区,积极与属地乡镇合作开放了关沟景区(“开往春天的列车”),在聘用护林员方面以附近农民为主,努力为周边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今后,十三陵林场将更加积极融入属地发展,多方式、多途径带动绿岗就业和绿色增收,在助力周边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综上,沟崖林区将充分发挥动植物资源和自然生境优势,建设成为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林草天然种质资源基因库,不宜作为“一般观赏游览区”对公众开放。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天然种质资源基因库建成后,将加强与在京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建成大学生的实验实习基地和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基地,发挥生态文化宣传和科研科普、自然教育的重要作用。
感谢您对我市园林绿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