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8期花主--牡丹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花色泽艳丽,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其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牡丹色、姿、香、韵俱佳,花大色艳,花姿绰约,艳压群芳。
栽培历史: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始于南北朝。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同时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也已十分普遍。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因为牡丹广受人民喜爱有很大的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
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长安移至洛阳,栽培技术更加系统、完善,对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理论专著。这其中有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张峋的《洛阳花谱》等等。记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技术,其中包括择地、花性、浇灌、留蕾、防虫害、防霜冻以及嫁接、育种等栽培方法,总结出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成熟经验。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
市花: 中国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
花语:牡丹的花语:圆满、浓情、富贵。红牡丹:花型宽厚的红花,被称为百花之王,花语是“富贵”;紫牡丹:花瓣呈紫色的牡丹,花语是“难为情”;白牡丹寓意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
神话传说:武则天初登基改唐为周后,有一年隆冬大雪飘舞,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则天大怒,遂命纵火烧之,并将烧焦之牡丹弃于洛阳邙山沟壑中。那些被烧焦的牡丹得洛阳邙山水土滋润,居然重生,一到谷雨,株株怒放,千姿百态。人们欣赏此花傲骨,称其为花中君子。一到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民众扶老携幼,朝暮不断,人海花海,盛况空前。这个故事里的牡丹就是洛阳红,以洛阳命名的牡丹,这个牡丹品种从唐代流传至今,适应洛阳环境,开花早,成片开花,在洛阳街边公园非常常见。
形态特征:牡丹是落叶灌木。茎高达2米;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花单生枝顶,花瓣5,或为重瓣,玫瑰色、红紫色、粉红色至白色,通常变异很大。
最佳观赏时间:4月中旬-5月中旬
京城观赏胜地:景山公园、北海公园、北京植物园、北京园博园、戒台寺、中山公园、北京中科院植物园、地坛公园、陶然亭公园、圆明园、动物园、世界花卉大观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怀柔桥梓镇国色天香牡丹园、房山天香牡丹园、延庆大观头牡丹园、延庆旧县妫州牡丹园等。
名贵品种
1.魏紫
牡丹名贵品种“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荷花形或皇冠形。花期长,花量大,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宋辛弃疾 《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
形态特征:魏紫株型中高,半开展,美观大方。枝较粗壮,节间较短。生长势强,成花率高,分枝多,萌蘖枝多。此花花朵硕大,层叠高耸,状如皇冠。花朵绚丽,花紫色,瓣端呈粉白色。花瓣较多,外瓣3轮,形大质硬;内瓣细碎,直立褶叠,瓣质厚而较硬,密集卷皱。中花品种,芳香浓郁,有“花后”之称。
2.赵粉
“赵粉”属牡丹名贵品种之一,出自清代赵家花园,因花为粉红色而得名,花形多样,植株生长势强,花量大,为多花品种,清香宜人。与姚黄,魏紫,豆绿并称为牡丹四大名品,是牡丹四大名种中最年轻的一位。其芳香浓郁、具有单瓣、半重瓣,重瓣3种花型,有的3种花型同生一树。由于它的优点特别显著,所以不胫而走,声誉大震。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株型中高,开展。分枝短而粗,枝较软而弯曲,一年生枝长,浅绿色。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花单生枝顶,花瓣为重瓣,花朵皇冠型,有时呈荷花型、金环型或托桂型。花粉色,花丝上部白色。
3.姚黄
牡丹名贵品种“姚黄”出自宋代洛阳邙山脚下白司马坡姚崇家。花初开为鹅黄色,盛开时金黄色。花开高于叶面,开花整齐,花形丰满,光彩照人,气味清香,有“花王”之称。最早出现于北宋。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载:“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淡黄色,托桂型。
形态特征:姚黄牡丹属于落叶灌木。株型高达2米,直立。分枝较细硬,一年生枝长,节间亦长。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偶尔近枝顶的叶为3小叶,叶面黄绿色,近无柄;花单生枝顶,花朵皇冠型,花淡黄色,花梗长而直,花朵直上。
4.豆绿
在牡丹品种中,豆绿是唯一纯正的绿色珍品,花为绣球型,因色如青豆而得名。此花是晚开品种,初开时呈青绿色,盛开时颜色渐淡,阳光下花色变白,清爽雅致,风韵独特,有一种另类脱俗的美。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花单生枝顶,长椭圆形,大小不等;绿色,宽卵形,大小不等;花为重瓣,皇冠型或绣球型。花蕾圆形,顶端常开裂;花黄绿色,顶端呈不规则的波状。
5.二乔
牡丹名贵品种“二乔”出自宋代元丰年间的银李园,原称“洛阳锦”,移至曹州(今菏泽)后改称二乔。同株、同枝可开紫红、粉白两色花朵,或同一朵花上紫红和粉白两色同在,甚为奇特。最初人们培植的二乔,是一株牡丹上可以盛开两种颜色的花朵,后来经过花师们的不断培植、选育,一朵花上可有紫红和粉红两种颜色。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此花如此美丽,人们不由得想到了三国东吴的大乔和小乔,便为其取名二乔。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株型高,直立。枝较细硬,一年生枝长。中型圆叶,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花朵蔷薇型,花蕾扁圆形,花复色,同株、同枝町开紫红色和粉色两色花;同朵亦可开相嵌紫粉两色。
6.洛阳红
又名“紫二乔”、“普通红”。花艳紫红色,为丰花品种,一株能开百朵花,璎珞满身。花繁叶茂,被冠以“新花后”的美称。源自唐代的洛阳红,是唯一以洛阳命名的牡丹品种。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株型高,直立。分枝较细而硬。叶宽卵形,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有时具白粉,沿叶脉疏生短柔毛或近无毛。花单生枝顶,花朵蔷薇型。花蕾圆尖形。花紫红色,有光泽。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
7.酒醉杨妃
酒醉杨妃是牡丹名贵品种,开粉紫色花,盛开顶部为粉红色。此花起楼重瓣,初开时,花瓣为粉紫色中略带红,内瓣多皱且细长;盛开时,粉紫色中略带蓝,呈皇冠状;快凋谢时,粉紫色的花瓣又好像被染上了白色。花梗柔软弯曲,花朵常常下垂,就像喝醉了的美女一样。因其似有醉意羞态,故名酒醉杨妃。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新枝绿色有紫晕,分枝短而粗。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顶生小叶宽卵形,生枝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花单顶,长椭圆形,大小不等;花朵为荷花型或托桂型,偶呈皇冠型。花粉紫色。花丝上部白色,花药长圆形,花盘革质,杯状,紫红色。
8.青龙卧墨池
花朵二轮外瓣围绕着细碎而卷曲的内瓣,正中的雌蕊瓣化成青绿色、狭长、翻卷的彩瓣,周围是墨紫色的多层花瓣,似一条青龙盘卧于墨池中央,故称之青龙卧墨池。观赏价值高,生长旺盛,着花多,是著名的老品种之一。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叶通常为二回三出复叶,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淡绿色,叶肥大而圆,质厚,面黄绿色,具紫色晕。花托桂型,有时呈皇冠型。外瓣圆整2轮,基部色泽明显加深,具墨紫色晕;外瓣围绕着细碎而卷曲的内瓣,内瓣瓣间正中的雌蕊瓣化成狭长、翻卷的青绿色彩瓣。
9.白雪塔
白雪塔原名玉楼春。宋代元丰年间出自河清县左氏家,左氏将此白牡丹献于潞公文彦博,潞公为其命名玉楼春。宋代周师厚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玉楼春千层白花也。类玉蒸饼而高,有楼子之状。”后来因此花盛开时莹白如雪,又层层堆积如玲珑之塔,人们广为称之为白雪塔。
形态特征:白雪塔之美,纯洁无瑕,晶莹剔透。其花朵皇冠形,外瓣大,内瓣细而皱,层叠高起呈球形,瓣基有紫晕。花初开绿白色,盛开时呈雪白。柱头黄绿色,俗称青心。枝条细软,花盛开后,头稍下垂,与叶面齐平或稍藏于叶。开花量大,花耐日晒,为中花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