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期花主--蕙兰
别名:九子兰、九节兰、九华兰、夏兰、巴茅兰、一茎九花等
蕙兰是一种分布较广的地生兰,和春兰一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古代称为"蕙","蕙"指中国兰花的中心"蕙心",常与伞形科白芷合名为"蕙芷"。蕙兰是珍稀物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物种,是比较耐寒的兰花品种之一。其基本特征介绍如下:
根:根肉质、淡黄色,较粗短,长21-35cm,直径0.5-1cm,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
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cm,直径0.8-1.3cm,呈椭圆形。
叶:叶色青绿,5-7枚丛生,长30-140cm,甚至更长,宽0.6-1.3cm,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尖端渐尖,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柄痕不明显;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
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茎直立,高30-80cm,有花6-12朵;花浅黄绿色,花径5-6cm,花瓣稍小于萼片,唇瓣不明显三裂,中裂片长椭圆形,上面有许多晶莹明亮的小乳突状毛,顶端反卷,边缘有短绒毛;唇瓣白色,有紫红色斑点。有香味,稍逊于春兰。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蕙兰也有很多奇珍异品,名贵品种有老八种、新八种等。
老八种:程梅、大一品、关顶、元字、上海梅、老染字、潘绿、荡字
新八种:端梅、翠萼、极品、庆华梅、新极品、楼梅、崔梅、荣梅
其它品种:
瓣型花:长寿梅、虞山梅、大陈字、端蕙梅、解佩梅、仙绿、适圆、新华梅、不羡仙、雨前梅、祥荷、珍梅、紫气东来、皇梅、秀元、方桃梅、逸字、元鼎梅、宁波梅、翠丰、忘忧、东安九华、风雅、明州梅等
飘门:郑孝荷、老朵云、老蜂巧、荆溪彩云、龙吟、一点红、桃花仙子、飞凤朝阳、浪花、宜云、巧云朵、碧云、金祥云、玉蜂巧、流云等
荷型:艺云荷、如意、玉芙蓉、含笑
传统素心:金岙素、温州素、江山素、帝王素、秦深素、国荷、空谷足音、如意素、云亭素、逸清素、王氏素荷、彩虹素、琥珀冰心等
红素(舌): 碧血丹心、红尘、红颜知己、九华晨光、胭脂等
内蝶:大叠彩、卢氏蕊蝶、蒙山之春、紫砂星、南林蕊蝶、弄影、荆楚三星、紫玉星、紫玉金砂、谈氏蕊蝶、清逸蕊蝶、玲珑等
外蝶:天波翠蝶、板桥翠蝶、朝阳蝶、国香荷蝶、西施、梅蝶、五虎蝶、玄武蝶、招宝蝶、馨缘翠蝶等
奇蝶:好运牡丹、东方之星、锦绣牡丹、绿牡丹、天骄牡丹、佳韵奇蝶、京采牡丹、五福蝶、卢氏牡丹、卢氏雄狮、玉麒麟 、远东奇蝶等
奇花:冰山雪莲、六云素、群英荟萃、菊水轩、香菊、花千树、锦上添花、玉树琼花、翡翠凤凰、万花似锦
老八种简介
程梅:清乾隆年间,由江苏常熟程姓医师选育,为赤蕙梅瓣品种,又名“程字梅”。叶姿半垂,新苗斜立有力,叶幅宽,超过1.5cm,叶长50cm,叶缘微向内裹呈浅“V”字形,叶缘锯齿粗,叶脉明亮细润,叶质厚糯,有光泽,叶色深绿,光照充分时叶色乃呈深墨绿色;花苞为赤麻壳,花苞圆整壮大,花蕾为蜈蚣箝头形,花梗粗,俗称木梗,花梗高出叶架,花柄紫红色,花梗绿底有红云;着花通常7-9朵,外三瓣圆整紧边,质厚,花色赤转绿,瓣根有粉红云,俏丽异常,内瓣短圆阔大而光洁,捧瓣分头合背为半硬蚕蛾捧,尖如意仰舌;壮株开花捧瓣分窠,舌瓣也能略放宕,绿苔舌上有紫红点。程梅气势雄伟,若论蕙花梅瓣,当推程梅最具代表性。
大一品: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由嘉善商人胡少梅自浙江富阳山中选出。叶姿半垂,叶长40-50cm,宽1-1.2cm,叶色翠绿,新叶富有光泽,叶面平展,叶缘锯齿清晰;花葶淡绿色,细圆挺拨,高出叶面,称做灯草梗;每葶着花8-12朵,花形大,花朵未放时为大平切头形,即花蕾头部如用刀切平,两侧萼平伸,直径达7cm,外三瓣呈荷形,唇瓣为大如意舌,收根放角,花朵为明净的黄绿色,瓣质糯润,飞肩,软蚕蛾捧,光洁圆整,绿苔大刘海舌,上缀淡红点,是绿蕙中荷形水仙的典型品种,被誉为荷形水仙之冠、蕙兰老八种之首。“大一品”绽放花朵时,盆内要干,若湿开,外三瓣中后部易反翘,花形会变动呈微落肩。
关顶:又名万和梅。叶姿半垂,叶幅宽若程梅,和程梅一样属大叶型,叶脉比程梅粗,叶色则较程梅浅,叶质硬厚,比程梅更半垂而环;新芽绿底有红丝晕(纹);花葶紫红,花苞赤壳,紫红筋麻,花梗高出叶架,高达50cm,每梗着花8-9朵;赤梗赤花,俗称“关老爷”,喻其花带紫红色。瓣型圆整度似程梅,外三瓣短圆宽大、紧边,捧瓣为豆荚捧,捧瓣易交搭;大圆舌,绿苔舌上缀紫红点块,花色较紫暗,唯花色不及程梅明绿。论外瓣圆短,蕙花中关顶与程梅为最。
元字:清朝道光年间由苏州浒关兰友选出。叶半垂,中心叶片斜立,叶形略似“程梅”,叶色不如“程梅”浓绿;花葶绿底有紫红印,较高,达60cm左右;通常着花5-7朵,花柄淡紫红色,花蕊头形为大平切,外三瓣长圆形,紧边,瓣质厚,平肩,花色绿中泛粉红;分窠半硬蚕蛾捧,捧心圆整光洁,捧瓣上前端有一指形叉,根部有淡紫粉色红云,头部白边明显,并呈大拇指形,俗称抱拳捧;执圭舌,元字的中宫形状和姿态酷似执圭举行典礼的形姿,舌瓣上红点成块状,色彩鲜艳;花形大,绽放直径可达6-7cm。元字的花梗高挺,花朵疏朗,展宕有姿,花色又绿翠俏艳,花品端正,风韵极佳。
老上海:清嘉庆元年李良宾选育。绿壳梅瓣,外三瓣长脚、圆头,收根;半硬捧,穿腮小如意舌,舌有穿腮孔,舌短,前端两边有向上浅沟,有钩尖,舌片前端上翘,靠贴捧瓣。看舌时从左右两边着,便可看到舌与捧靠贴处两面各有一个穿腮孔,是老上海梅的品种特征。
老染字:清道光年间,由浙江嘉善阮姓染坊选出,又名老阮字。花葶细长,高出叶架,花梗绿色,小花柄淡紫红色,每葶着花7-12朵,排列显得密集;外三瓣短窄,紧边,两侧萼肩平,五瓣分窠;花瓣为大观音兜捧心,大如意舌,舌尖常偏向一边,俗称"秤钩老染字",为小花形的赤蕙梅瓣。
潘绿:清朝乾隆时由宜兴潘姓选出,又叫宜兴梅。外三瓣头稍圆,略带尖锋,有时开连肩合背,有时呈分头合背;三瓣微皱,瓣端中央有缺口,尖如意舌(大多紧缩在捧内或与捧瓣连成一块);两侧萼平肩,分头合背硬兜捧心,花色淡绿。草养壮了,能开出三瓣极佳之花。
荡字:清道光年间选出,在由苏州至荡口的花船上出售,当时曾采得大丛落山惠草,分成四块压在竹篓内,放舟游卖,荡口镇有人买得一丛命名“荡字”,西塘镇亦有人购得一丛,取名“小塘字仙”,二者应属同物异名。荡字叶姿半垂,优美潇洒,叶宽0.8cm左右,长40cm左右;叶芽是纯白转纯绿;花径3-3.5cm左右,色绿,干细长,非常秀丽;外三瓣头圆细狭、紧边,分窠蚕蛾捧,如意舌,一字肩,花葶细挺。《兰蕙小史》中记述荡字:“小荷形竹瓣蚕蛾捧,如意舌平肩”。
新八种简介
端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金小龙在富阳双溪山掘得,杭州邵芝岩、吴恩元培植。为赤蕙梅,叶性挺拔,叶片2/3以上处开始半垂,叶片宽阔,叶脉细而白亮;赤壳包衣有绿锋尖,花梗绿底,有微紫红云,花柄淡紫;一梗着花8-13朵,小花柄短,花形十分端正,花序紧挤;外三瓣收根放角、紧边,瓣端增厚,俗称“有厚头”;分窠蚕蛾兜捧心,端圆光洁,刘海舌圆大而下宕,呈台帏形,红点呈块状,颜色鲜明。花形端正,花色翠绿。
老极品:清光绪辛丑年(1901年),杭州公城花园冯长金氏所发现,为绿茎绿花之珍品,是在原产地浙江、江苏、上海附近之爱兰家中颇享有名声之名花。叶姿斜立,叶长40-55cm,宽1cm左右,叶质厚,直立性强,从叶柄到中幅略有叶沟,中幅到叶尾逐渐平整;花葶浅绿色,高40-50cm,粗壮挺拔,一般着花8-18朵不等;花蕾出土就裂开,小花长柄,外三瓣圆头、紧边、瓣肉厚,长脚收根,分窠,硬兜捧心(有时偶有分头合背式),唇瓣为龙吞大舌,肩平,苞叶绿色。
翠萼:1909年由无锡荣文卿选出。叶姿斜垂,叶幅中细,叶质厚硬;花葶出架,着花7朵左右;外三瓣呈椭圆形,花肉极厚,瓣尖微飘,分窠硬捧,如意舌,舌根不露,其花色特别翠绿,为小巧可爱的小花形绿蕙飘梅。
庆华梅:据记载,民国元年春,绍人车庆得于华兴旅馆,蕊一枚,草两筒,携至苏、沪,无人过问,回杭草枯蕊萎。九峰阁以值数十金之老花易植之。六年丁巳春,开花六萼,短脚圆头,紧边厚肉,分窠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细长干,一字肩。不但老种绿蕙无此梅门精品,即较之时下推重之极品,亦当更上一层。因初由车庆得于华兴旅馆,其时适当民国纪元,故以其人其地之名而名之,以志共和之瑞云。叶姿半垂,叶长40-50cm,宽0.7-1cm,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翠绿有光泽;花葶细圆,为浅绿色“灯草梗”,高出叶面,每葶着花6-8朵;外三瓣短脚圆头,紧边,瓣肉厚,蚕蛾兜捧心,大如意舌,舌面有艳丽的红点,两侧萼呈拱抱状。花品端正,花开耐久。
江南新极品:民国四年(1915年)由浙江绍兴钱阿禄选出,江苏无锡杨干卿种植。叶长40-60cm,叶幅宽0.8-1cm,叶姿半垂,边叶弓垂,叶尖修长,叶色翠绿,叶面富有光泽;花茎细圆,花柄浅紫,着花6-12朵;瓣质厚而糯,瓣色淡翠绿,似有透明之感;外三瓣紧边收根结圆,捧瓣为分窠半硬之软捧,且捧瓣前端有一叉口,形呈拇指状,俗称抱拳捧或指环捧,舌瓣为大龙吞舌,微宕后根不露,舌面红斑分布均匀鲜丽。花朵展绽疏朗,风韵十足。
崔梅:发现年代众说不一,有人说抗日战争前,有人说20年代末,《兰蕙小史》最早记述此品,由杭州植蕙者崔怡庭选出。花葶浅渌色,高40-50cm,小花柄粉紫色,着花8-14朵;外三瓣长脚大圆头,瓣端有小尖锋,质糯肉厚,细收根;两侧萼呈一字肩,半硬兜捧心,五瓣分窠;唇瓣为龙吞舌,舌面有鲜艳的红点。花品端正,为赤转绿梅瓣佳品。
楼梅:清朝光绪年间,由绍兴楼姓者选出。叶姿半垂与弯垂相混,叶最宽可达0.8cm ,叶长可达 55cm 左右,叶色翠绿,有亮光,叶面有U型深沟,叶缘有细齿,侧脉明显,叶端顺尖,脚叶质硬,弯而垂度小,草形虽细,刚柔相济;花茎为“灯心梗”, 高出架,着花6-9朵,壮草可达11朵;外三瓣阔大,大头,端头尖,收根细;质糯润,平肩,主瓣斜挺上盖,五瓣分案,浅软兜蚕蛾捧,大圆铺舌,舌面红斑醒目,久开舌端后卷。花色翠绿俊俏,精神有度,久开不走形。
荣梅:清宣统元年(1912)由无锡荣文卿选出。三瓣长脚圆头,质糯肉厚,分窠半硬兜捧心,间有合根者,圆舌,色绿肩平,干粗长;叶姿半垂,叶宽0.8cm,叶长35-40cm左右,叶质厚,叶沟较深,花亭高出叶架,花梗绿底粉紫,外三瓣长脚圆头,捧瓣分窠,半硬捧,小如意舌,花色翠绿。
部分其它品种简介
长寿梅:民国七年(1918年),杭州罗长寿选出的落山赤蕙梅,让与浙江绍兴的王六九,吴恩元见而爱之,以价值百数之老品种相交换,命名为“寿眉”,后粟阳的唐驼改名为“长寿”。叶姿斜出而叶稍弯垂,中狭且呈“V”字形,叶脉明显,叶色深绿有光泽;花梗粗高,梗色翠绿,花柄暗赤紫色,着花6-10朵,花朵间距特长,顶部2朵花间距极小;外三瓣长脚大圆头,紧边如汤勺,一字肩,花瓣特厚;深兜半硬蚕蛾捧,捧端无白头,捧瓣间蕊柱露背,舌根深抱捧瓣内,舌瓣长圆放宕不卷,红点淡。花形雄伟,花色鲜绿而光亮。
端蕙梅:绍兴诸长生发现,无锡曹氏培养,取五官端正之梅瓣精品而命名。细厚叶,环垂,叶长40-70cm,叶宽0.6-1.1cm,俊俏之色泽与姿势均有秀气;花葶细长高出叶面,花梗淡紫色;外三瓣长脚紧边,圆头,收根,两侧萼平肩,色俏,浓香;花瓣为半硬兜捧心,大如意舌端正,舌面红点鲜明,是赤蕙绿花梅瓣珍品。
大陈字:清乾隆时由浙江嘉兴陈砚耕选出,又名砚字或赤砚字。外三瓣平边长阔,呈荷瓣形式,落肩,软浅兜捧心,大柿子舌,赤绿花,花葶细长。如叶束瘦弱可能开出无兜滑口水仙瓣花。
仙绿:民国初年由宜兴艺兰者选出,为绿蕙水仙,因花形酷似老上海梅,故亦称后上海梅,因在江苏宜兴选出,又称“宜兴新梅”。叶姿斜立,叶稍略弯,老苗边叶半垂,叶幅平坦;花梗高出叶架,色绿而挺拔,花柄长,一梗着花9-11朵;苞叶绿色,外三瓣狭长平边小圆头,开花时若盆内湿度大外三瓣略翘;花形中等大小、平肩,花色绿中微泛黄;羊角捧是此品种的特征,即2片捧瓣如羊角伸向前方,长尖舌挂垂前下方,舌上缀满紫红点。“仙绿”花初开2-3天时,捧瓣未上翻,舌瓣未下伸,略似“老上海梅”,仔细观察,区别是十分大的。
解佩梅:解佩一词,出于唐代诗人杨慎的《咏兰》词:“香携满袖,似相逢解佩,江仙散尘缘。”沈氏父子(沈渊如、沈荫椿)《兰花》中有载:“瓣型赤壳类绿花梅瓣,民国初由上海张姓选出。三瓣翠绿,紧边短脚圆头,白玉捧心,大如意舌,花葶细长;花蕾刚舒瓣时花形稍小,渐后越放越大,花姿挺劲;叶细狭,呈弓形,繁殖快,健花。”
适圆:也称“红梅”,初名“敌圆”,后改名为适圆。叶姿半垂、叶色翠绿,叶质厚;花葶细长,高出叶架,花梗绿色微紫赤;外三瓣短圆,紧边,瓣肉厚,瓣端带尖锋;两侧萼平肩,花瓣为半硬兜捧心。
新华梅:1998年梁本洪从新昌县小将镇的菩提峰选育栽培,吴书福命名。叶姿半垂,绿杆绿花,叶长45cm,宽1cm左右,叶质硬,叶脚低;外三瓣收根放角,硬蚕蛾棒,小如意舌;花耐开,花守好,花色翠绿;开品好时,每朵花的小包衣都变成了一个个标准的外瓣,有时外瓣也部份蝶化。
不羡仙:2001年湖北吴佳能选育,2005年南京兰展时由兰界老前辈冯如梅老先生命名“不羡仙”。叶色翠绿,叶姿为半弯垂状态,有时伴有斜立叶态掺杂,叶质较薄,叶面非常容易对折;外三瓣较长,细收根以突出仙,软捧,起兜浅,捧的外形如同花生壳一般,易搭交,舌瓣有时如意,有时刘海,红色斑块比较鲜明,中宫弱草起花时很容易滑口。
雨前梅:1988年4月上旬,俞前在宜兴长桥所铺地摊上选得,因此花得于“谷雨”前,朱老师命名“雨前梅”(“雨”与“俞”谐音)。新芽绿色芽尖带紫晕,落山时叶长50cm,经盆栽缩为30cm,宽1cm,叶质厚硬,有“V”型叶沟,新叶斜立,老叶微环;花葶高40cm,超出叶架,花茎绿色,小花柄紫红色,花葶浑圆直挺,每葶着花6-9朵;外三瓣头圆质厚而紧边,主瓣呈上盖状,两侧萼一字肩;半硬兜捧心,圆整光洁,如意舌。舌尖端呈兜状。
紫气东来:出自河南洛阳栾川,2006年春,金坛蕙兰展期间由河南兰商带来出售,经江苏常州刘庆松先生赏识选育。株型松散,叶姿半垂,叶质硬糯富有弹性,有光泽,色翠绿;叶柄细收,脚壳厚硬紧扣,叶面呈浅“V”字形,缘齿中粗,叶尖尖锐有芒刺状;叶片5-7枚,叶长45-50cm,宽0.8-1cm;紫红灯芯杆,小萼9-12朵,花朵间距疏朗,错落有致;花色紫红,外三瓣长脚大圆头,瓣质厚糯,平肩,分头合背半硬蚕蛾捧合抱,如意舌微宕;新芽着红彩,花芽呈淡水银红色,浓香。为赤蕙中少有的紫色梅瓣。
明州梅: 2000年初夏,在宁波鄞县的咸祥山中选出,由宁波的沈庆发选培。叶呈半立状,草长40cm,宽1.5cm;花葶浑圆挺拔,花茎浅紫,排铃疏密得体;小花柄紫红色,花大出架,着花7-9朵 ,花径约6cm;外三瓣短宽头圆,紧边,拱抱,色翠绿有光泽,肩平略带飞态,其捧为分窠蚕蛾捧,与刘海舌相配得体。
郑孝荷:选育历史不详,据考证郑孝荷就是传说中的丁小荷。立叶及半垂叶互生,长约40cm,叶质厚,叶面有“V”形叶沟,叶色深绿有光泽,叶姿斜立;新芽翠绿,芽尖有红丝晕;小花梗紫赤色,花梗粗淡赤绿色,高约40cm,花序井然,每梗着花7-8朵;外三瓣收根放角,呈荷形,瓣端背面浓绿色,花瓣文飘;两侧萼一字肩,大圆舌,肉厚,上有大块红点印,舌顶端有中裂。
老朵云:民国时由无锡兰艺名家蒋东孚选出,蒋先生视此花为宝生前从未割爱,定为独门镇园之蕙,蒋先生病逝后,无锡兰艺名家沈渊如先生以重金相求,几经努力方得之。五瓣呈波状,捧瓣圆阔,犹似猫耳状般向上翻皱着生,每片捧瓣内向中心处有一细圆淡黄色突出痕,周围有黄、白、绿晕色,大刘海舌。
荆溪彩云:又名新朵云,1987年宜兴邰顺大从山采蕙花中选出。外三瓣短阔细收根,瓣端统一反翘,瓣质厚糯;捧瓣短阔,呈猫耳状反翘,捧瓣上有黄色乳块,雄性化明显;刘海圆舌,白,绿,红3色鲜艳。
严州彩云:俗名大白菜。2006年由建德市兰友黄勇、叶文献发掘于千岛湖畔。捧、舌、瓣俱变,属瓣形类,是集复轮、黄花于一体的飘门水仙多艺品;此种花形与老种“朵云”相似,波浪翻动,云彩飞舞,所不同的是淡黄的五瓣上镶嵌着绿色覆轮,瓣中蚂蝗筋所体现的金黄色彩与外瓣的绿色在视觉上形成的强烈的对比;非梅非荷非仙非素亦非奇。
金岙素:清朝道光年间,在余姚金岙山发现,故称金岙素,为诸神元所得,后转让泰号酒店,定命为泰素。《兰蕙小史》中又称泰号、泰素、金奥素。叶姿直立,叶色翠绿,风姿俊俏,花苞水色极佳,灯心杆高扬,外瓣荷形竹瓣,收根放角,肩平,蚌壳捧光洁,大卷舌绿苔闪烁,蚌壳捧,大卷舌;花色翠绿,瓣肉晶莹,唇瓣苔色全绿,绒气重;花葶细长,花期长,至十多天,三瓣依旧舒挺不后倾,捧瓣不开“天窗”;叶束斜直性,叶尖尖锐,很易辨识。繁殖快,健花,浓香。
温州素:民国初年为温州艺兰者所发现。叶姿半垂,叶质厚硬,叶幅宽阔,叶形刚劲,叶缘锯齿粗,叶色深绿,有光泽;花梗绿白色,花外三瓣呈大柳叶状,紧边,质厚,花久开微落肩;剪刀捧,大卷舌;花色黄绿。
空谷足音:2005年下山于西秦岭南麓陇南市康县,由中国兰花交易网兰友棉花包---镡永康先生选育培养,2008年上海兰协杨岸山副会长引种,2011年复花后将其命名为“空谷足音”。兰友昵称“棉花素”。
红霞素:2013年春下山于河南南阳境内的秦岭,由南阳蕙萃园收集。叶斜立半垂,叶宽厚糯,油绿并富有弹性,新芽刚出土时芽端带红复轮;花箭青杆高出架,花开一字肩,外三瓣及两个捧瓣都带有红边,花瓣晶莹透剔,花幽香怡人。
胭脂:2007年下山于安徽霍山,由“红色金典”兰友选育。
蝶瓣和奇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