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福海
福海的所在地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多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坐落于北京西郊,占地3.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1.4平方公里。它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水乡园林的温婉多姿,同时,也汲取了欧洲园林建筑形式,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整体布局上和谐美观,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保持了水体的天然风韵,按原有的植物配置,形成了以松、竹、荷、柳为主题的植物景观。春季的“踏青节”、夏季的“荷花节”、秋季的“菊花节”、冬季的“游园会”,四季旅游文化活动已形成特色。昔日的皇家园林,今朝成了人民的游憩之地,同时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
福海源自康熙年间,《养吉斋丛录》十八卷记载,园(康熙赐园圆明园,非指圆明三园)东有东池,雍正间命名福海,取“福如东海”之意。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俗称东池或东湖,其开凿年代可能为康熙末叶,经雍正即位后的进一步开拓才有后来的规模。实为湖,却被命名为“海”,这与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传说有关。相传,东海中有3 座神山,山上有仙人居住,还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的寓意,以求皇帝长生不老,大清帝国江山永固。
福海浩瀚开阔,碧波荡漾,水面近于方形,宽约五六百米,总面积为0.28平方公里,加上周围的小水域共计0.32平方公里。历史上福海最深处达3.8米,一般水面深度也有2.3米左右,这样的深度为每年端午龙舟竞渡及平日大船行驶提供了保证。环列周围的10个不同形式的洲岛,将漫长的岸线分为大小不等的10个段落,临近水面的开阔地段布列不同的风景点,充分发挥出它们的“点景”与“观景”作用。如“方壶胜境”“平湖秋月”“澡身浴德”等,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互为因借,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10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丰富了单一的水景,也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其间建筑各式桥梁点缀联系,既消除了岸脚的僵直单调感,又显示出水面的源远流长。周围断续的堆山把中心水面的开阔空间与四周的河道障隔开。沿河道的幽闭地段则建筑小园,通过水口的“泄景”引入福海的片段侧影作为陪衬。宫墙与河道之间亦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福海沿湖岸一带素妆淡抹,辽阔舒展,建筑的配置采用平淡疏朗的手法,没有高大的体量和惹眼的色彩,为突出水面的宽广,四周主要以疏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矶等组景。众多的园林佳境,以其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和诗画意趣共同组成了以福海为中心的庞大风景群,被誉为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