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积极推进美国白蛾第三代防控工作
字号:   
2025-09-11 21:25: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微信公众号

为保护林木生态资源,2025年度北京市将美国白蛾防治纳入1号林长令任务清单。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全市各区通过精细化监测预警,坚持群防群治,全面开展科学治理措施,自冬春以来,完成了阶段性防控目标,未发生重大灾情。

图片

9月中旬将进入虫情高发期

美国白蛾在北京1年发生3代,呈现“一代少、二代多、三代猖”的特点。近日,据监测巡查数据显示,我市即将进入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危害高峰期,同比去年发生基数高、传播扩散风险大。目前,防控工作已进入最关键、最吃紧的攻坚阶段。

图片

图片

为实现科学精准治理,全市重点地区共设立美国白蛾监测测报点3222个,其中国家级3个、市级145个,区级3074个。在强化人工巡查基础上,创新应用物联网监测设备42台,实现数据实时回传。目前全市已组建市、区、街乡共109支应急队伍,配备近400台设备和足量药剂,确保接到虫情后第一时间就近快速响应。同时,市园林绿化局对所属46辆高射程打药车实施统一调配使用。通过对美国白蛾开展定点监测与线路巡查,确保随发现随治理。

图片

科学防控“组合拳”  精准施策保成效

市园林绿化局今年实施科学精准防治,明确“主抓第一代,压缩第二代,攻坚第三代”的可持续治理思路,对全年三代实施科学精准防控。组织专家会商研判虫情,在全市推进“网格化监测巡查”体系,指导各区抓准关键防治窗口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查防一体化作业。技术层面“分区分世代分危害部位”进行差异化防控,在生态林、景观绿地、居民区等不同区域,针对各代幼虫及其危害部位(树冠上、中、下层),科学组合物理、生物与药剂防治措施。人群密集区域优先采用剪除网幕、绑草把等环保方式;对非敏感且危害较重区域,选用高效低毒药剂进行应急防控。

图片

图片

全年共监测巡查86.47万公里,发现网幕3.93万株、释放周氏啮小蜂37.31亿头,已完成403架次飞机防治作业任务,预防控制面积61.95万亩次。防控工作累计出动11.31万人次、车辆43525台次,美国白蛾防治作业面积413.57万亩,完成了阶段性防控目标。全市将持续强化美国白蛾科学治理,加大应急防控储备,坚决“防扩散、防成灾、防扰民”,为市民营造良好生活环境。

全民参与共防控  守护家园齐行动

美国白蛾数量大、分布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不但会破坏首都生态环境,也为市民生活带来影响。美国白蛾防控不仅是一场政府部门的攻坚战,更是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市园林绿化局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发现身边的美国白蛾,争当城市绿化的“守护者”和“侦察员”。

市民朋友可以关注“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使用“拍照识虫”小程序。当您在树木、绿化带或自家绿植上发现疑似美国白蛾的幼虫(特征为低龄时聚集、高龄分散危害,具黑色或黄色毛瘤,体毛长)或危害症状(叶片被啃食成网幕状或仅剩叶脉),请第一时间向物业反馈进行除治,也可通过“拍照识虫”微信小程序,拍摄照片并上传,系统将自动识别并积极上报虫情。您提供的每一条线索,都将为专业部门提供精准定位、及时处置的关键信息,成为防控网络中最灵敏的“神经末梢”。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积极参与线索提供,共同守护绿色家园。

科技赋能 协同共治

创新工作机制高效协作防控实现系统化治理

通州区园林绿化局利用建立的标准化“三级测报网络体系”,精细精准掌握美国白蛾发生及分布动态变化,利用网格化巡查新模式,实现了美国白蛾的全区域实时覆盖监控,成功破解了“防哪里、怎么防”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积极实施综合绿色防控,通过:诱捕器杀虫灯诱杀成虫,人工剪除网幕及无公害生物制剂防治幼虫,淹没式释放天敌周氏啮小蜂、树干围环防治等综合手段,实现了绿色防控、科学治理。

图片

针对防治信息流转与共享,创新性地使用“智慧林保平台”智慧化管理,实现了区域测报信息共享,巡查与防治数据线上发布,为美国白蛾防治提供了便捷、准确的综合服务。以任务单为依托贯穿实现了“虫情预警—任务派发—效果反馈”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林业管护的智能化与精细化水平。

通州区将持续以“技术突破驱动管理升级,管理升级赋能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健全完善“数智林保、绿色林保”协同治理新模式,持续开展以美国白蛾为主的重大林木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逐步实现从传统“被动防治”向智慧化“主动防御”的转型升级,为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资源安全、生态安全保驾护航,同步提升城市副中心绿色资源保护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