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麋鹿回家40年 永定河畔麋鹿生
字号:   
2025-08-01 16:56: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微信公众号

图片

永定河为北京第一大河,孕育、催生、抚养了北京城,被誉为北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永定河以其博大坚韧的力量,使万千生命生生不息,麋鹿就是其中之一。

麋鹿是我国的特有物种,在我国经历了商周时期的繁盛,19世纪末期流落海外本土灭绝的沧桑历程。1985年,我国实施麋鹿重引进项目,麋鹿重回故里,从此,呦呦鹿鸣再次响彻永定河畔。

四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麋鹿保护研究工作,在麋鹿遗传、行为、疾病、饲养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突破了疾病防控、饲养管理、遗传瓶颈等“三道难关”,绘制了麋鹿种群复壮、迁地建群、野化放归“三步走”路线图,为麋鹿保护提供了扎实的科技支撑。

我国通过建设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国家级麋鹿自然保护区、鼓励并支持成立了社会公益组织等,形成了国家主导、社会参与的麋鹿保护体系,为麋鹿保护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四十年来,我国麋鹿种群数量得到了大幅增长,从建群时的77只达到了如今的1.4万余只,为麋鹿永续发展建立了强大的基因库。

我国麋鹿栖息地从永定河畔、黄海滩涂、逐步扩散到长江两岸、黄河内外的26个省市和自治区的94个保护场所,已全面覆盖其原有的古分布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向世界公布:麋鹿通过人工繁育扩大种群,并最终实现回归自然,与大熊猫一并列入中国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成果。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负责人说:麋鹿的保护为“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提供了一个最佳案例,为全球范围内的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

永定河畔麋鹿生。新时代,承载着北京历史与文明的永定河,生机盎然。截至2023年永定河畔累计调查发现植物386种、鱼类49种,鸟类达360种,麋鹿和它的朋友们共同塑造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以麋鹿等珍稀物种保护为引领的中国样板,将为世界塑造出更加卓越的丰碑。

图片

图片

2025年正值麋鹿保护工作开展40年,为宣传我国在麋鹿保护的突出贡献,特此准备开展麋鹿保护的宣传系列活动,引导更多的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图片

通过此次启动活动,麋鹿中心科普教师向公众宣讲麋鹿保护事业中的点点滴滴,既有麋鹿从零到万的保护样板故事,也有科研人员与保护工作者的坚守与付出,让听众深切感受到守护麋鹿的意义与力量。

图片

启动活动正式发布“麋鹿标准画像”,确立统一IP形象,标准画像为雄鹿、雌鹿、幼鹿各一。这一兼具科学严谨性与艺术表现力的文化符号,以生动姿态讲述中国麋鹿种群的重生传奇,同步规范各类宣传场景的视觉表达。  

图片

仪式现场同步上线“麋鹿图库”,为公众提供权威视觉素材。

图片

▲扫描上方二维码

观看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小程序

“美哉麋鹿,壮哉生态”——麋鹿回归中国40年摄影摄像大赛启动。本次大赛面向全球摄影摄像爱好者,征集以麋鹿生物多样性为主题,通过镜头记录珍稀物种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瞬间。

启动仪式上,通过麋鹿志愿者代表——即摄影爱好者代表潘清泉分享他的生态摄影故事,以及一组组见证麋鹿种群恢复历程的纪实照片,我们看到从最初的寥寥数只到如今壮观的鹿群,每一帧都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生动写照。

图片

图片

8月24日北京麋鹿苑将举办“生日快乐”——麋鹿回家40年活动,通过生日献礼、志愿宣讲、发布扩散等活动,为麋鹿过一个别开生面的“生日派对”。同期开展的“赏国宝麋鹿,游皇家猎苑”夏秋科普游活动,邀请市民游客走进南海子麋鹿苑“赏麋鹿、看展览、逛市集、亲小鹿”等活动,感受昔日皇家猎苑的生态魅力。此外,今年10月24日,麋鹿中心作为麋鹿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还将组织召开“麋鹿回归40载,万鹿奔腾的生态奇迹”——首届麋鹿与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将汇集国内外科研、科普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麋鹿保护、鹿与生态、科普教育等深入探讨,进一步推进麋鹿保护工作。

今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还将在《北京时间》推出麋鹿的40个小故事《迷了个鹿》等视频;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北京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了《北科时间》系列节目,其中一期聚焦麋鹿保护事业,将于8月24日晚8点31分在北京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播出。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