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1.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林业/病虫害防治
  2. [发文机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3. [成文日期] 2025-02-11
  4. [发布日期] 2025-02-14
  5. [实施日期] 2025-02-14
  6. [废止日期]
  7. [发文字号] 京绿办发〔2025〕22号
  8. [有效性] 现行有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5年北京市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各区园林绿化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建设局,局属各单位、机关有关处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指示精神,切实保护首都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结合我市2024年第三代美国白蛾防治工作实际,我局组织制定了《北京市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强化属地责任,结合辖区发生防控形势,制定2025年美国白蛾防控工作实施方案,抓实抓细,确保实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2月11日                    

 

2025年北京市美国白蛾防治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国办意见》)、全国绿化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引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及周边美国白蛾防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及批示指示精神,立足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坚持高位推动、政府主导及属地管理的原则,完善机制制度,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加大应急物资储备,加快人员队伍培养,做到早投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除治,形成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群防群治、联防联治的有害生物防控格局,不断推进首都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一)主要目标

确保除延庆区外15个区及经开区城市建成区、长安街沿线、城市副中心、各市(区)属公园、风景名胜旅游区等重点敏感区及其周边主要交通干线不发生严重灾害;水系、公路网、铁路网及其周边不出现新扩散,实现发生区虫口密度的大幅下降及发生范围的大幅压缩,2025年新发位点做到当年发现当年清除;确保延庆区不发生美国白蛾灾害及扩散区;总体实现“有虫不成灾不扰民及不出现重大有害生物舆情事件”的目标。

(二)考核指标

全市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舆情处置率100%,街道村点成灾率0.99‰以下,无公害防治率≥95%。其中,成灾率计算方法如下:

成灾率=成灾面积/街道村点林地绿地面积׉

树木失叶率达到20%以上为成灾。零星分散发生的受害木按40株/亩标准折算受害面积。

三、防治技术措施

(一)疫情监测

1.点位监测

点位监测主要指悬挂美国白蛾性信息素或诱虫杀虫灯对成虫发生动态进行的监测调查。监测点位发现幼虫孵化后,立即部署开展线面普查工作。

(1)监测日期:根据北京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美国白蛾成虫监测日期分别为3月20日~6月30日;6月30日~8月20日;8月20日~9月30日。

(2)监测时间:定期检查诱虫杀虫灯和性信息素诱芯的诱集情况。无光控装置的诱虫杀虫灯每天黄昏开灯。

(3)监测记录与报告:市、区两级监测测报点调查方法及内容按《主要林木害虫监测调查技术规程》执行,每隔2天调查1次,均通过智慧资源保护平台APP中的测报模块现场采集报送,另需上报诱捕器、林地环境及危害情况等实时图片。各区的市级测报点监测数据定期同步发送至市、区林保部门,每周四下班前由区林保部门汇总市、区两级测报点、乡镇、街道及其他有林单位的监测数据后,按照附件1、2填表要求通过北京市林业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美国白蛾模块(网址:https://www.bjlybhz.com:8000)上报。

2.线面普查

美国白蛾幼虫孵化后,应立即组织开始全域普查。根据美国白蛾在北京地区的发生规律,全年开展三次普查。

(1)普查时间:5月1日~7月10日、7月10日~8月20日、8月20日~11月10日。其中三代美国白蛾幼虫网幕显现期为5月25日~6月20日、7月10日~8月20日、9月1日~10月20日。

(2)普查区域:2024年第三代美国白蛾幼虫发生危害区域、监测到成虫的区域及其周边。重点普查区域包括:居民小区、街道、村点、社会单位、绿地;弃管失管苗圃果园、片林、停产半停产企业等僻静场所;村镇旱厕、臭水沟、养殖场周边及城乡结合部等脏乱差地区;水系、铁路、公路沿线两侧等。

(3)普查部位:第一代幼虫主要在树冠下方,第二代、三代发生部位逐渐向上转移。

(4)普查内容

普查对象: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

普查植物:法桐、臭椿、桑、榆、白蜡、糖槭、复叶槭、海棠、核桃、国槐、杨、柳等农林植物。

(5)普查要求:一是按网格化管理方式落实普查任务,确保责任到人,做到普查工作全域覆盖;二是在网幕期,要加大查防力度和频次,确保无死角、无盲区,市级普查数据定期同步发送至市、区林保部门,每周四下班前由区林保部门汇总市、区两级林保部门、乡镇、街道及其他有林单位的普查数据后,按照附件1、2填表要求通过北京市林业综合管理系统中的美国白蛾模块(网址:https://www.bjlybhz.com:8000)上报;三是新发疫情要第一时间逐级上报,应立即采取封锁扑灭措施,防止扩散蔓延;四是为促进社会参与,鼓励市民积极参与美国白蛾问题线索反馈,加强“拍照识虫”小程序推广应用,及时对外公布林业有害生物举报咨询电话,详见附件3。各区也应根据实际公布区级举报电话。

(二)防治措施

1.人工物理防治

(1)物理防治。可以采取诱虫杀虫灯诱杀成虫。低虫口地区,应在发生区域的外围设置,避免出现引虫“入院”“入户”的情形。

(2)人工防治。对于树冠中下部、重点敏感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高空作业车等设备,在美国白蛾幼虫4龄(破网扩散)前及时剪除网幕并销毁。网幕剪除后应就地进行药剂消杀处理,待全部幼虫死亡后,用卫生袋包装处理。无法第一时间药剂处理的,可踩死或用工具处理,集中后喷药或掩埋处理;幼虫老熟后下树前,在树干距地面1米处绑草把、多层无纺布、衣物、毛胶带或瓦楞形诱集带诱集下树化蛹的老熟幼虫,收集后集中销毁,重点围绑美国白蛾危害树木(法桐、白蜡等)。有条件的地区,在户外或野外可将诱捕到的幼虫置于纱网(10目左右)或养虫笼等容器中,待天敌羽化后,将蛹集中清理。纱网目不宜过大,否则天敌容易穿过逃逸。

2.生物防治

(1)美国白蛾病毒

①低龄幼虫期可以单独喷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达到持续控制的目的。

②病毒可复配BT制剂。适用于防治3龄前美国白蛾幼虫,最佳制剂使用浓度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t(4×106国际单位/毫升)和HcNPV(1×109国际单位/毫升)混配的复合杀虫剂进行人工地面喷雾,地面常量防治0.15~0.75公斤/公顷或稀释800倍。虫口密度或虫龄较大时,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稀释倍数。

③病毒防治宜在晴天的7:00前、19:00后或阴天全天使用,避免阳光直射;不得与酸类或碱类物质混合。

(2)周氏啮小蜂

释放周氏啮小蜂寄生并杀死老熟幼虫或和蛹。

①放蜂量

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蛹(幼虫)的比例为3:1。根据网幕中白蛾的幼虫数量,求出平均值,再根据普查得到一个地区总网幕数,得出总发生量,乘以3,即为需放蜂总量。其中,预防性放蜂:10株树放蜂0.5万头,即1个蜂茧;防治性放蜂:1株树放蜂0.5万头,即1个蜂茧。

②放蜂时间

老熟幼虫期(6月下旬)和化蛹初期(7月上旬)各放蜂1次,放蜂时间间隔7~10天。宜选择天气晴朗、气温在25℃以上、风力小于3级,于11:00~16:00进行,不得在雨天放蜂。

③放蜂方法

用图钉穿过茧上剪开的茧皮,钉于树干上,或使用可降解材料穿过剪开的茧皮,把茧与枝条固定在一起,乔木的悬挂高度不低于2米;或者将装有白蛾周氏啮小蜂的释放容器置于树冠,羽化后成蜂自由飞翔寻找寄主。不得将蜂直接放于地面,以防止蚁类取食。

④放蜂注意事项

一是适宜选择低虫口密度区域放蜂;二是放蜂前后14天内,不进行药剂防治,特别是放蜂区严禁使用菊酯类药剂;三是拿到蜂茧后,先用抽检蜂茧,查看小蜂发育进度,如果以幼虫为主,则蜂茧放室内常温保存,不需要冷藏,以免降低小蜂羽化进度,进而影响白蛾蛹期寄生率。如果以成虫为主,且遇天气不适合释放,可以低温冷藏保存。根据小蜂及美国白蛾蛹发育进度,合理安排放蜂工作;四是单剪蜂口的蜂茧要剪口向下悬挂。蜂茧用塑料圆筒包装的,要将顶部封口打开,否则高温天气容易闷死小蜂;五是在释放蜂茧时可先用法桐或杨树叶对折包裹蜂茧然后悬挂于树干,高度一致,尽可能高,以减少蚂蚁、喜鹊及行人干扰。

3.药剂防治

药剂使用应严格按照《农药管理条例》《北京市林用药剂药械科学安全合理使用指南(第一版)》执行,禁止使用禁用限用药剂,禁止出现超范围、超剂量、轻症重药、一树发生多树防治的情形。

(1)飞机防治

要结合越冬基数调查,科学分析研判发生趋势,合理规划飞防作业区,严格按照《2025年北京市飞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工作方案》开展飞防作业。

(2)人工地面防治

主要指在五环内所有区域及五环外飞机防治漏防区、无法作业区,以地面药剂喷雾防治为主的防治作业。五环外飞机防治无法作业区主要包括人口密集区(居民小区、村落庭院、行道树等)、水源区、水产养殖区、禽畜养殖以及其他需要避让的区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区园林绿化部门、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按照“主防第一代、查防第二代、补防第三代”的防控原则,切实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密防、精打、重治”上下功夫。密防上要推进网格化监测调查,全面掌握真情实数。精打上要细化防治措施,推进“一代一态一策”治理。重治上要突出台账问题点位和重要阶段防控,及时消除源头风险隐患。要梳理总结历年来美国白蛾防控工作的问题和不足,抓紧修改完善防控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部署,确保2025年美国白蛾各项防控任务顺利推进,完美收官。

(二)强化制度保障

一是利用好4级林长制,健全防控工作机制,切实将美国白蛾防控作为林长制考核的重要内容来抓;二是利用好内部统筹机制,加大与不同生态资源主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推动压力责任向下传导,形成美国白蛾防控新合力;三是严格落实美国白蛾除治责任。严格执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地方政府负责制,制定完善各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责任书,明确各级政府任务职责,将任务目标落实到社区村点;四是健全应急管理制度。要积极组织开展应急防控演练,加强人员、资金、物资储备的统筹协调,全面提升重大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落实经费保障

各区园林绿化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建立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重大有害生物分级管理的常态化投入机制,强化资金绩效目标考核,确保资金使用到位、效能发挥到位。一是坚持预防为主,推进建设诱捕器、诱虫杀虫灯、周氏啮小蜂等绿色防控物资设备的建设;二是坚持底线思维,加强除虫脲、杀铃脲等应急防治药剂储备,加大多地形防治器械的实验研究与推广应用,确保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做到及时响应、高效处置;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统筹、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

(四)深化联防联治

持续推进京津冀林业有害生物协同防控,深入开展联合执法、联合培训、联合演练,完善发生趋势会商机制,及时共享互动监测防控信息,同步开展防治作业,以实际行动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坚持上下联动、部门联通、社会联合,继续加强本市各区、各乡镇(街道)交界区域的统筹协调、联动配合,全面发动社会各部门各单位、防控成果各受益方积极支持参与查防工作,多措并举确保首都生态安全。

(五)强化科技支撑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的新要求,继续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检验检测、精准监测预报、无公害防治技术、高效防控新药剂和施药设备的引进示范和应用;加大卫星无人机遥感、远程监控技术及人工智能等跨界新技术产品的场景化研究攻关;继续发挥北京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协会专家库及林保部门乡土专家的智库作用,加大交流合作,加大对林保部门、有林单位及经营养护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确保各项关键防治技术能够在生产一线落到实处。

(六)加强舆论宣传

提升驾驭融媒体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以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知识,促进市民参与,增强共建意识,营造群防群控局面和良好的舆论氛围,真正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从底层发力,上下联动,全民共治,不断完善并增强防治生产力布局。

 

附件1.美国白蛾监测统计汇总表.doc

                  2.美国白蛾周期防控工作量统计表.doc

                  3.各区林保部门咨询电话.doc


分享: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