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历史悠久,其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静生生物调查所、1929年成立的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1929年成立的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1950年,中国科学院接收了上述三个研究所的部分资料、标本和设备,成立了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室和动物标本整理委员会。二者分别于1953年和1957年进一步发展为昆虫研究所和动物研究所,之后1962年两所合并成为现在的动物所。动物所曾产生过16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在国家自然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区设立、虫鼠害防治、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殖避孕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
动物所以服务“健康中国”、“美丽中国”为战略,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面向人口健康、现代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的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野生动物和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围绕资源与分类、生殖与发育、进化与适应、衰老与疾病、保护与控制等生命活动特征和规律、开发和利用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现代动物科学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研究及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聚焦“生-老-病”过程重大科学问题,打造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生命科学研究、应用与转化高地,为我国生命健康领域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发展带动、人口健康保障等发挥示范引领和支撑带动作用;针对有害动物绿色防控的瓶颈问题,原始创新有害动物精准控制,提出有害动物绿色防控的中国方案;围绕动物多样性进化与保护的核心问题,充分发挥动物所在全球动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工作中的优势和引领作用,建设国际一流、国内不可替代的濒危动物保护生物学研究创新中心和动物分类与保藏科学中心,为构建地球共同体注入中国智慧。
动物所正式职工461人,离退休人员332人,在站博士后145人,在读注册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30人,另有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近200余人。其中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29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18人,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首席科学家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