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今年将打造50条市民观景视廊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推进花园城市建设。花园城市将给市民带来哪些绿色获得感?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大伟做客新京报千龙网访谈间时表示,今年将打造东二环商务片区、金融街科创产业街区等花园城市示范街区10处,建设海淀翠湖南路、石景山银河大街等城市画廊20条。实施山水景观视廊行动,在公园景区、绿道等重要节点灵活设置各种形式的观景平台,打造50条市民观景视廊,提升城市与自然的视线互动水平。
谈花园城市建设
去年建成花园示范街区20处
新京报:2024年,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进展?
高大伟:2024年是建设花园城市的开局之年,市委、市政府印发了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建立完善了一系列政策机制。
过去一年,我们建设了多元化的花园场景,推动绿色生态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建成了西城六铺炕、朝阳日坛等花园示范街区20处,打造了安定门东大街、五里坨东街等城市画廊100条,完成立交桥桥体绿化300座。
比如日坛公园周边的示范街区就很有讲究。我们把日坛北路沿线的日坛公园围墙后移,将绿化景观“推”到市民出行的身边,打破了过去公园和道路相互隔离的状态,真正让绿色融入城市。
去年,我们建设了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15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改造了全龄友好公园20处,为市民带来了更高质量的绿色空间。还建成绿道500公里,串联起各类花园场景,让花园城市对市民可感知、可观赏、可融入。据统计,到2024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95%,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60万吨,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1%。
在推动各项绿化建设的同时,我们弘扬“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举办了“市民花园节”,引导社区街坊们共同参与小区、阳台和屋顶的绿化,建成社区微花园30处、生境花园9处。精心打造了花开北京、京果飘香、多彩京秋、京华飞羽等“花园四季”全民游赏IP,举办了“西山森林音乐会”“森林百鸟音乐会”等生态文化活动,让首都市民全年都能感受到花园城市的无限活力。
谈公园绿地建设
启动建设10处大尺度郊野公园
新京报:“公园20分钟效应”去年开始流行开来,新的一年,有哪些公园绿地将和市民见面?
高大伟:今年,我们将继续建设更多高品质的公园绿地。
城市中,将新建公园绿地200公顷,建设朝阳北辰、海淀西三旗公园三期等休闲公园、城市森林14处,打造“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50处。在绿化隔离地区,启动建设奥北森林公园三期、百善郊野公园等10处大尺度、近自然的郊野公园,让城市的“绿色项链”更加亮丽。
值得一提的是,公园将围绕绿色景观、服务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行全方位营建,满足首都市民的多种需求。比如计划新建的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二期,将因地制宜开展绿化,同时结合京张铁路的厚重历史,增设文化生活区,打造集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物展示和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文化、休闲功能区。
再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走进绿隔地区的郊野公园,今年将对客流量较大的公园补充建设自然体验、文体娱乐、游憩服务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设立自然教育、森林体验活动区、城市观鸟地、露营区等场所;同时强化生态功能,营造本杰士堆、小微湿地,提升生物多样性,留白、留野、留趣,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今年,我们还将营建更多的花园场景,让绿地景观与城市界面深度融合。打造东二环商务片区、金融街科创产业街区等花园城市示范街区10处,建设海淀翠湖南路、石景山银河大街等城市画廊20条。建设东城景山示范街区,探索花园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有机衔接。试点建设公共厕所等城市公共空间垂直绿化,推动公共空间“灰绿融合”,不断探索花园城市建设新场景。将推动重点道路、重要通道的绿化彩化,改造提升东城珠市口东大街等10条林荫路,营造风景如画的城市线性空间。
谈生物多样性保护
完成北京首次重点保护名录昆虫资源调查
新京报:近期,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完成北京首次重点保护名录昆虫资源调查,调查得出了什么结论?有何意义?
高大伟:2022年,我们对《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北京大蜓、北京条蜂等11种昆虫。近期,我们完成了北京首次重点保护昆虫资源调查,掌握了这11种昆虫的习性、在全市的分布与生境情况。
而且,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昆虫在北京的分布范围比近年来的文献记载扩大了2倍以上。特别是这些昆虫对环境的敏感性强,对生态环境的变化也最有“发言权”,所以这也说明了,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建设的带动下,北京的绿色空间大幅拓展,同时随着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地建设,野生动物有了更广阔、更优质的生存空间,进而推动首都的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生态格局逐步稳定。
谈绿道建设
将新增绿道1000公里
新京报:去年,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建设拉开序幕。目前,这条山地绿道的建设进展如何?
高大伟: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城市绿道2015公里。
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是绿道专项规划中重要的一条市级绿道,西起房山区周口店猿人遗址,东至平谷区金海湖,绿道串联起潭柘寺、十三陵、八达岭长城、雁栖湖、五彩浅山等200余处自然风光。
这条步道于去年11月在房山、延庆启动了示范段建设。今年将推进房山、门头沟、延庆和密云段的建设,共计400余公里,力争年底前建设完成,争取到2027年底实现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全线贯通。
新京报:今年是否有其他绿道的建设规划?
高大伟:2025年,我们将推进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绿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绿道、一绿城市公园环绿道、二绿郊野公园环绿道等建设,让北京绿道再增加1000公里。同时开展“大家一起建步道”志愿活动,诚邀市民参加,共建森林绿道,同享花园生活。
谈新一年亮点
编制全市公园游憩体系规划
新京报:2025年,北京花园城市有哪些新亮点?
高大伟: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持续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一年。我们将全面提升花园城市的景观风貌,提升绿色北京的生态品质,为首都市民带来更高水平的绿色福祉。
推动城市的绿化彩化立体化。除了绿道建设、桥体的彩化和花园示范街区以外,还将实施20处公交场站等公共空间垂直绿化,建设50处“金角银边”微花园,打造百姓身边的花园场景。通过实施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北中轴北段等大尺度郊野公园建设,为市民带来更多的绿色空间。首都市民的绿色获得感将进一步增强。
今年我们将编制全市公园游憩体系规划,一体谋划建设公园、绿道和活力圈。通过创新公园运营模式,拓展公园服务功能,营造新的游园场景,促进公园活力发展。结合公园绿地改造提升,我们还将实施山水景观视廊行动,在公园景区、绿道等重要节点灵活设置各种形式的观景平台,打造50条市民观景视廊,提升城市与自然的视线互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