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界公园
在北京,越来越多的公园在拆减围栏,成为“无界公园”。
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全市共改造无界公园161个,两年来拆减围栏超过14万延米,开放共享绿地51块,超六成公园与街区实现了不同程度的融合,展现了花园城市建设的进展。
有墙变无界,不仅是打破物理空间的隔离,更是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改变,彰显出首都开放融合的气韵。
让园景和城市相融
无需刻意寻找门区,沿着街边绿地信步而行,就能不知不觉走进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午后,刚吃过工作餐的王斐然来到这里,忙里偷闲放放空。
眼前是静美的初冬景象。垂柳仍是绿的,白蜡树的金叶子掉了一地,清澈的小月河静静流淌,毛色油亮的野鸭子在水里钻来钻去。“在这里待上一会儿,就会觉得‘车厘子自由’算什么,拥有‘公园自由’才是幸福。”王斐然说,自打两年前拆掉围栏,她从公司进公园只需要五六分钟。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相当有名气,尤其在春天,河畔的5000多株海棠盛开如粉雾浮动。跟其他公园一样,这里曾被水泥墩和铁栅栏环绕。尽管公园有19个大门,但它沿河延伸4.8公里,非常狭长,每个门之间距离也比较远。
2022年初,本市首次提出要在公园绿地林地“减围栏、促连通”。当年夏天,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就率先吃了螃蟹,把围墙围栏一股脑儿拆掉了。
在多家公园试点的基础上,去年,本市发布了《北京市无界公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公园边界围栏应拆尽拆、宜减则减,让入园更舒适、更便捷,让空间更舒朗、更协调。”
拆栏透绿是个精细活儿,不能一拆了之,而是要思考:公园开放后,该以什么样的新形象示人?
元大都公园拆减围栏后,腾出了不少边边角角的空间。朝阳区“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局部做景观提升,让街景和园景相融。比如在毗邻公交站的地方,建成了状如叶脉的临街座椅;原来的门区改建成了漂亮的花境;中轴路边建了一处小景,名曰“松花长垣图卷”……
远郊房山,府前广场在拆栏透绿之后有了新名字——房山人民公园,今年“十一”假期,平均每天有1200名游客到访。立冬当天,记者站在车来人往的路边,远远就看到园中高低起伏、色彩浓郁的花境,这是无界改造时新设计的。
“花境的灵感来自百花山草甸。你瞧,很多花虽然凋零了,各种草也挺好看的。”公园负责人高岩介绍,除了百花溢彩花境,公园还新增了樱花大道、银杏大道、白桦林、竹林,8万平方米的空间移步换景。
房山人民公园新栽了30多万株、120多种植物,宛如一座小小的植物园。最近特流行“拾秋”,高岩就想着也在人民公园试一试。他花半小时捡拾落叶落果,定格成一张照片,发在朋友圈里。光是树叶就有红紫黄绿几十片,有椭圆的、扇形的、心形的、鸭掌状的,还有橡实、银杏果以及各种色彩明亮的小花。
当然,公园拆减围栏并不是搞“一刀切”,要尊重实际。公园内外高差较大时,护栏就不能拆;紧挨着高速路、火车线和水域的公园,护栏也不能轻易拆。
公园织补城市功能
公园变迁史也是一部城市发展史。
“园”字方正规整,恰如一座高墙环绕的园林。的确,古时的园林是官宦之家、文人墨客的专属。壶中天地,庭院深深,让园主能够“不出城郭,而享山林之乐”。
1914年,北京有了第一座对公众开放的现代公园——中山公园(当时名为中央公园),它是由庙坛园林改建而来,普通市民也能买票游园。此后,公园越建越多,也有不少免费开放,不过在设计手法上始终沿袭了历史名园,围栏、围墙是不可或缺的。
“无界”的概念到底始于何时,似乎很难说得清楚。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和林、水和山、草和湖……这些自然生态要素不再泾渭分明。
建设“无界公园”也是出于现实需求。“北京的公园已经达到了1065个,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如果都围上栏杆,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处长马红说。口袋公园点缀在大街小巷,主打的就是开放和松弛;郊野公园面积广阔,比如绿心森林公园,有好几条市政道路穿园而过。“公园成了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新建园早就不再设围栏了。”
新建公园不再设围栏,建成公园也在拆栏透绿。如今,公园不再是别有洞天的孤岛,而是融入了城市,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
万泉河立交桥西北角,海淀公园建在畅春园旧址之上,两年前,1200多米的铁质高围栏和108米的绿篱围栏被拆掉。园长车建国告诉记者,园里有4个卫生间,离市政道路很近。但从前隔着围栏,外头的人看得见、用不了,干着急。现在不同了,把车停在路边,卫生间的利用率提高了不少,“尤其是出租车司机,方便多了。”
出于文物保护的原因,日坛公园并没有拆掉围栏,而是用另一种巧妙的方式,悄然为城市提供了一处开放、舒适的休憩区。
日坛公园的园内清幽静谧,园外却难免掺杂着些许焦躁的氛围。因为一街之隔就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父母领着娃娃来就诊,等待的时间很是难挨。最近,日坛公园的围墙主动“后退”5-20米不等,总共腾出了2万平方米空间,在日坛北路、日坛路、光华路三条路旁营建了小花园,给孩子和家长们提供了休憩的地方。
就拿日坛北路来说,南侧的人行道比从前加宽了好几米,成了一片带状花园。高大的白杨投下树影,树下是叶子花以及各色小菊,行人在色彩绚烂的植物旁穿行。无尽夏绣球已经播下了种子,明年夏天将成为新的打卡点。日坛公园的部分封闭式围墙还改造成了可透景的栅栏,人在路边走,也能看到园中景。
除了好看的花境,日坛公园外还添置了一些长椅、售卖亭、箱包存放处,悬挂着就医挂号的二维码。设施虽普通,却透着贴心和温情。
活力运营的丰富场景
这个秋天,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也成了一座全时开放的无界公园。
奥园在北中轴线延长线附近,是世界上首个“双奥园区”,这里不但坐落着鸟巢、水立方、冰丝带、奥森公园,也有不少国字号的科教场所,集体育运动、会展中心、科教文化、休闲购物等多种功能于一体。2008年前后,奥园四周及各社会单位之间就以围栏相隔,迄今已经16年。
10月,奥园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尽数撤掉6个安检口,拆除边界围栏5392米,并协调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博物馆、中航国际大厦、国家体育馆等场馆,拆除、美化围栏4913米。开闭园时间、安检、禁止自行车入园等规定也随之取消。
这里成了一个活力满满的地方!围栏撤掉后,施划了一条7.5公里的七彩骑行路线,游客骑着自行车,可以一次性打卡众多场馆地标。自行车道旁边还新增了咖啡简餐、自行车出租及维修等服务。
不远处,奥森公园南园的大草坪也在今夏开放了。大家可以在草坪上奔跑、野餐,看喷泉、听音乐会,朝往暮归,好不惬意。最美的当数日落时分,坐在草坪上看云朵在暮色中流动,夕阳缓缓下沉,享受短暂而美好的“日落8分钟”。
建设无界公园,拆掉的不仅是围栏,也是传统的“景区”定位。如今,公园是绿而美的,是开放而松弛的,更是都市中宝贵的公共空间,能够承载更多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城市生活。
逛公园不再只是赏景、划船,玩法太多了。相约去朝阳公园搭帐篷露营、体验灯光秀,在长阳公园赏花、品茶,在龙潭中湖的摩天轮下看电影、吃煎饼、玩小时候的拔根游戏……“现在的公园一个比一个卷,都在拼运营、比创意。好的活动和商业,能跟景观互相引流。”一位运营者这样感叹,“无界公园的氛围更自由,自然也就带来更丰富的场景。”
市园林绿化局数据显示,全市的无界公园总共开展了60多种运动,包括马拉松、夜光跑、篮球、匹克球、皮划艇、卡丁车等。此外,无界公园和开放绿地中,还新增了50多种休闲活动。
探索新的管理方式对无界公园的管理者而言,挑战和压力不言而喻。
按照本市公园管理条例的规定,游客不能骑车、携宠入园,也不能攀折花木、损坏草坪。从前,安保人员只需守住公园大门,就能基本杜绝上述现象。可当围栏拆除后,问题变得不那么简单了。
以海淀公园为例,游客量常年保持150万人次,在无界改造之后的2023年,这个数字陡然上升到了250万人次。一时间,游客的赞美之声如海浪般涌来,12345的投诉件也如雪片般飞来。尽管安保、保洁人员加班加点,仍无法让公园保持原有的整洁。
园长车建国坚信,和谐的游园氛围不是硬框出来的,而要靠柔性的管理、沟通。“大伙儿逛公园是为了心情愉悦,谁会故意来找气生啊!”他说,海淀公园最大程度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让大家愿意把幸福的瞬间留在这里。比如说,花草不是一点儿碰不得,草地不是一点儿踩不得,只要不是故意搞破坏,安保人员一般不会厉声喝止。
神奇的是,松弛的氛围构成了天然的约束力,公园在管理和自由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不文明现象渐渐少了。
海淀公园有一片法桐环绕的大草坪,从前不许游客进入。开放之后,公园邀请多个音乐团体在草坪、湖畔演出,市民们在蓝天碧草间共赏音乐,“绿草坪”更是成了公园的IP。
踩踏多了,草坪还会长得好吗?据介绍,海淀公园制定了草坪轮休机制,春天草芽刚刚返青,得封闭保护,否则一整年都缓不过来。从夏天开始允许游客进入,还得视生长情况及时补植。
海淀公园拆栏透绿之后,淀园花谷在社交平台上出了圈,大家更喜欢称之为“莫奈花园”。那是一片很出片的花田,醉蝶、凤仙花、麦秆菊等150多种花渐次开放,姑娘们争相来打卡。记者采访时已是初冬,残花尚未清理,不难想象出春夏的热闹情景。花田里特意留出了蜿蜒的赏花径,既方便游客拍照,又减少对花草的踩踏。
包容的管理方式藏着智慧。距海淀公园不远,长春健身园也打开了围栏,很多居民从蓝靛厂公交站下车后,穿园而过就能走进居民区,回家的距离从500米缩短到了100多米。
久而久之,游客在长春健身园的土坡上踩出了一条小路。公园因循就势,索性在两侧栽了樱花、山杏,初春时节花朵盛开,颇有些像宫崎骏动画的场景,被居民称为“最美回家路”。
今后,京城还会涌现更多的无界公园,城市会越来越像一个大花园。
专家观点
花园城市需要多方协同共治
魏瑞芳
无界公园的诞生和城市的发展阶段有关。过去,城市是相对隔离和封闭的,很多单位都有一块绿地,要圈起来,非请勿入。随着开放共享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渴望更开放、融合的空间。
在技术上,无界公园建设的难度不大,主要是将完整的围墙拆掉后,做一些地面整理和局部景观提升,再增加指示牌、监控等设施。2022年我们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市民对于拆围栏是非常欢迎的。大家发现公园打开之后,真正有了花园城市的感觉,大都市的开放气度也彰显得淋漓尽致。
市民游客的幸福感倍增,但是管理成本和压力也倍增。因为围栏本身能降低管理成本,减少随意穿行、践踏草坪、游商、电动车入园、携宠入园等现象。但是打开之后,一方面考验着游客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做好职责划分和融合。
公园开放之后,就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光靠公园的安保力量肯定管不住。建议要从管理向治理转变,由属地执法部门、城管、志愿者协同共治。
还有一个就是资金问题。根据我们的摸底统计,无界公园的管理费用大概要增加50%,这部分资金打哪儿来仍需探索。制度总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面对无界公园产生的新问题,希望游客们多理解,大家一起共建花园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