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筑牢美国白蛾防治屏障
夏季是美国白蛾防治的关键时期。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监测显示,今年全市美国白蛾总体呈轻度发生,局地发生偏重。为确保景观安全、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全市提前谋划,自开春以来便加强统筹协调,全力推进美国白蛾的监测、预防、除治及应急处置工作,圆满完成了第一代美国白蛾的主体防治任务,持续发力开展后续防治,全力守护首都生态安全与绿化成果。

无公害药剂防治美国白蛾
科学监测预警,助力精准防控
为提升监测预警精准度,2025年全市共布设美国白蛾监测测报点3222个,包括国家级点3个、市级点145个、区级点3074个,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域监测。在传统依靠人工监测巡查的基础上,市园林绿化局积极创新技术手段,安装使用42台物联网监测设备,实现监测巡查数据实时上传。全市组建市、区、街乡共109支应急队伍,配备近400台设备和足量药剂,确保接到虫情后第一时间就近快速响应。市园林绿化局对所属46辆高射程打药车实施统一调配使用。通过对美国白蛾开展定点监测与线路巡查,确保随发现随治理。截至目前,累计出动巡查人员4.1万人次、车辆1.6万台次、巡查里程达 40万公里。
科技赋能 + 群防群控,构建全民“护绿”新格局

“拍照识虫”小程序2.0版本
科技手段深度融入防治链条。在丰台区美域家园小区内,技术人员正仔细检查树干上的阻隔带,“我们用来防治美国白蛾的阻隔带叫作按扣式瓦楞诱集带,专为阻断幼虫转移与化蛹路径设计。它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美国白蛾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生物学特性,通过模拟树皮缝隙环境诱集幼虫,实现‘守株待兔’式精准防控。”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四级调研员郭蕾介绍道。另一边,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指头大小的周氏啮小蜂蜂茧固定在树干背阴处。这些微小的“生态卫士”破茧后,将主动搜寻并寄生白蛾蛹,实现“以虫治虫”的绿色防控目标。

美国白蛾幼虫
更值得一提的是,市民力量成为精准防控的重要补充。今年,市园林绿化局创新推出了“拍照识虫”小程序2.0版本,集成了拍照识别、昆虫知识库、3D模型、虫相册、科普视频等功能。市民只需关注“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微信服务号,即可成为“虫情测报员”,动动手指就能上报身边的美国白蛾线索,或识别感兴趣的昆虫进行科普学习。目前,“首都在线虫情测报员”已突破1万人,市民上报的虫情信息成为实现精准防控的重要补充。这种群防群控,正是首都花园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大家联手共同守护我们的绿色家园。

按扣式瓦楞诱集带

布设按扣式瓦楞诱集带
科学防控“组合拳”,筑牢绿色防护墙
市园林绿化局今年实施科学精准防治,印发防治方案,明确“主防第一代、盯紧第二代、歼灭第三代”的防控路径,组织专家会商研判虫情,指导各区抓准关键防治窗口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查防一体化作业。防治工作坚持以绿色防治为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因地制宜、分区施策,使用无公害药剂进行地面和飞机防治;大面积应用天敌昆虫、草把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同时严格农药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指导选用先进混药、配药和喷雾设备,并强化用药安全检查与指导,确保科学安全用药。全年计划释放天敌15亿头,飞机防治92.4万亩(616架次),目前已完成飞机防治254架次,地面防治214.3292万亩次。

释放周氏啮小蜂,开展生物防治
7月进入有害生物高发季节,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切实保护首都资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在今年下半年本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部署会上重点指出:一要深刻研判当前有害生物发生的严峻态势,齐心协力服务好重大活动、重要时期、重点区域的景观保障,维护生态安全、民生安全。二要加强部门联动,积极协同合作,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同题共答。三要找准薄弱环节,完善防控措施,细化下半年防控工作方案,用好林长制和限期通报等考核机制,进一步压实防控责任。四要继续在资金保障、科技支撑、信息沟通、监督考核等方面着力,筑牢安全防线,切实守护好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