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非“梅”也
“隆冬到来时,百花迹已绝,惟有蜡梅破,凌雪独自开”。这是描写鄢陵蜡梅相继绽开的场景,金黄剔透的蜡梅,吸引着无数游人冒着严寒前往观看。蜡梅与梅花都是先开花后长叶,花期相近,又都具有芳香气,且都有一个“梅”字,所以大多数人将蜡梅也当作梅花。然而,蜡梅非“梅”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清初《花镜》载:蜡梅俗称腊梅,别名黄梅,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蜡,且腊月开放,故有其名。那么,蜡梅和梅花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1.科属不同
蜡梅别名蜡木、黄梅,为蜡梅科蜡梅属植物。梅花又名春梅、红梅,是蔷薇科杏属植物,两者既不同科也不同属。
2.株型不同
蜡梅为灌木,枝丛生,高2至4米,而梅花则偶见灌木,多为小乔木,有主干,高4至10米。
3.枝型不同
蜡梅枝型均为直枝,而梅花枝型除直枝外,还有垂枝。
4.叶形态不同
蜡梅叶对生,近革质,长椭圆形,全缘无齿,上表面粗糙,呈绿色,背面光滑呈灰色;而梅花叶互生,叶广卵形至卵形,边缘具细锐锯齿,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
5.花色不同
蜡梅花以黄色为主,而梅花则有白、粉、深红、紫红等颜色,甚至还有双色,唯独没有黄色。
6.花期不同
北方地区蜡梅一般在农历腊月开放,梅花要比蜡梅晚约两个月。
7.文化底蕴不同
“蜡”梅与“腊”梅。蜡梅名称中有个“蜡”字,和蜂蜡的“蜡”字相同,蜂蜡也俗称黄蜡。蜡梅开黄花,原名黄梅。古籍《礼记》上说:“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古代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就叫“蜡”。因当时岁暮为举行大祭祀之月,故农历十二月就叫蜡月。而蜡梅开于蜡月,故此得名。“蜡”字系周代所用,秦代改用“腊”字,因而蜡月和蜡梅的“蜡”字,可和“腊”字通用。所以蜡梅与腊梅,可以通用。
蜡梅是中国特有的珍贵花木,在湖北神农架发现有大面积的野生蜡梅林。在河南省鄢陵县刘庄村,几乎家家户户的屋前宅后都遍植蜡梅,素有“刘家龙梅冠天下”的美誉。传说,原来蜡梅并无芳香的气味,西周鄢国(在今河南鄢陵西北)的国君,很喜欢蜡梅花,但嫌其不香。便下令花匠限期让梅花吐香,否则严惩。在束手无策时,一位刘姓隐士带来几枝蜡梅砧木,帮助嫁接在黄梅上。到了寒冬腊月,数九寒天,百花凋零,蜡梅花苞发出了阵阵幽香。国君龙颜大喜,花匠得以安保,鄢陵蜡梅也得以发扬。宋陈师道《蜡梅》:“一花香十里,更值满枝开。承恩不在貌,谁敢斗香来。”;“冬雪纷纷若坠云,山江隐隐正昏沉。疏林冻水熬寒月,唯见一株在唤春。”描写的也是蜡梅。
梅花的文化甚为厚重,梅花也是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中国古代文人对梅花情有独钟,视赏梅为一件雅事。人们观赏梅韵的标准,则以贵稀不贵密,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开,谓之“梅韵四贵”。梅花以“惊蛰”为候,一般以惊蛰前后10天为春梅探赏的最佳时机。梅于冬春开花,称报春花使,独放于百花之前。“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飞雪落前村,千寻翠岭,一枝芳艳”(杨记《少年游》),对梅花都有描述。同时,梅花的寓意很好。古人说,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象征一个事物的初始,成长,收获和收藏,对应植物的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和落叶过冬,代表圆满。后人又有另一种说法:梅花五瓣,是五福的象征。一是快乐,二是幸福,三是长寿,四是顺利,五是我们最希望的和平。
虽然梅花与蜡梅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坚强、高雅和忠贞的象征。正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所写,“风雪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文/ 张林玉
摄影/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