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繁花 扮靓首都花园城市
古树名木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物种资源,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是古都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活的见证者,承载着广大市民的乡愁情思。同时也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和中轴线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对象,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价值,是“活的文物”。
每到春夏,桃红柳绿,京华大地,繁花似锦,各类花草苗木更是争奇斗艳,百花齐放。许多古树也竞相加入其中,上方山、卧佛寺的腊梅、颐和园、大觉寺的玉兰、北大、苏家峪的流苏、潭柘寺、通惠河的“菩提”、故宫、北海的古楸、宋庆龄故居的西府海棠等等陆续成为市民前往打卡、拍照留念的热点。
历史上的北京因自然、经济、社会等因素,绿化覆盖率很低,养花观花场所更是稀少。除皇家园林、王府宅邸、府衙寺观外,市民能够任意前往的赏花场所寥寥无几,法源寺的丁香,极乐寺的海棠,崇效寺的牡丹和天宁寺的芍药曾是京城当时的四大花事。每到春季,文人墨客便会相约前往,吟诗作对,尽享春花浪漫。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今只有法源寺的丁香成了仅存的景致。
北京古树名木树种丰富、分布集中、底蕴深厚、地位独特,是名副其实的古树之都。全市4万余株古树名木,共有33科56属74种,主要集中在侧柏、油松、桧柏、国槐这四类常见乡土树种,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90%以上。而能一睹其艳丽花开的观花树种仅有白玉兰、二乔玉兰、杜梨、海棠、西府海棠、丁香、紫丁香、暴马丁香、七叶树、流苏、楸树、梓树、栾树、毛梾、苦楝、文冠果等10余种,且每种古树的数量稀少,有的仅为数株甚至仅1株或2株,弥足珍贵。
古树下花开正盛
一、古树花开,坚韧且美丽
古树开花,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景象。不同于普通植物的花开花落,它是这些生于斯、长于斯,静静地伫立在京华大地,勇敢地面对千百年风雨雷电,默默注视着朝代兴衰更迭的“活文物”的又一次生命绽放,是生命的奇迹,更是一种无法言喻的生命之美。古树花开,完美展示和诠释了生命的坚韧与美丽,再次为生命的延续播下希望的种子,也给每一位观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吸引更多的人去发掘和探究每株古树身后感人的故事和厚重的历史。
毛梾,又称车梁木,系山茱萸科梾木属落叶乔木。史料记载,毛梾木质坚硬如铁,斧难砍,锯难断,以石块击之,石碎而树无损。孔子称其为车梁木。虽为北方乡土树种,但在北京地区毛梾古树极为罕见,仅有一株,为一级古树,生长于延庆区大庄科乡霹破石村。立夏前后,是毛梾的花季,花开如雪并伴有阵阵清香。
流苏,又称茶叶树、萝卜丝花,系木樨科流苏属落叶灌木或乔木。在北京并不罕见,但达到古树级别的仅有两株,一株在密云区新城子镇苏家峪,为一级古树,另一株位于海淀区北京大学校园内,为二级古树。因四月开花秀丽美观,被称为“四月雪”。
除了上述两种外,玉兰、二乔玉兰、海棠、西府海棠、紫丁香、北京丁香、苦楝、栾树、文冠果、七叶树等古树每种仅为10株至20株。
玉兰、又称白玉兰、望春,系木兰科落叶乔木。为我国特有的名贵园林花木之一。北京现有在册古玉兰数株,均为二级,主要分布在海淀颐和园、大觉寺、钓鱼台、清华大学及石景山八大处等历史名园。早春三月,春风徐徐,圣洁的花朵满树绽放,拉开了春的序曲。
据历史记载,乾隆年间在颐和园乐寿堂区域种植大量玉兰、海棠等花木,寓意“玉堂富贵”。花开时节,香气袭人,有“玉香海”美称。“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所植花木大多被毁,仅有乐寿堂、邀月门两株古玉兰幸存,2018年,邀月门东侧的古玉兰被评为“北京最美十大树王”之玉兰王。
京西古刹大觉寺以清泉、古树、玉兰、银杏及古雅环境而闻名。大觉寺八绝古寺兰香、千年银杏、老藤寄柏、鼠李寄柏、灵泉泉水、辽代古碑、松柏抱塔、碧韵清池中有5绝提及古树,其中“古寺兰香”中的“玉兰王”,相传为清雍正帝师迦陵禅师亲手种植,树龄近300年,是北京最古老的白玉兰树。
“满天微雨湿朝云,木兰花发破愁新。玉笛吹残,帘外开如雪,寄与瑶台月下人。天涯幽草无穷碧,行吟莫向江滨。况是芳菲节,艳阳辰,最伤神,一片芜城赋里春。”时称“南张北溥”的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儒曾于1936年为玉兰花题写诗词《瑞鹧鸪词》《丙子三月观花留题》两首,墨迹至今保存在寺内四宜堂廊庑两侧的墙壁之上。旧时,每当初春,学者胡适、郭沫若、张伯驹、俞平伯等名人雅士相约古寺踏春赏兰;而今,花开时节,更多的市民来到明慧茶院品茶赏花。
二乔玉兰,是木兰科玉兰属植物,系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名字源于三国时期东吴大乔和小乔,因为玉兰花的颜色如同两位风格不同的美人,故称为“二乔玉兰”。北京现有在册古二乔玉兰仅2株,为一级古树,生长在门头沟区潭柘寺毗卢阁前。其花瓣紫白双色,娇艳欲滴,传为御赐花木,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花期3至4月,每到“二乔玉兰观赏季”,游人如织,纷纷用镜头记录下这转瞬即逝的美景和寺内的佛光禅影,留住美好记忆。
西府海棠,系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中国原产种,是海棠中的上品。因生长于西府(今陕西省宝鸡市)而得名,在北京较为常见,但达到古树级别的仅有数株,分别生长于西城和朝阳。其中最著名的是西城宋庆龄同志故居的两株。宋庆龄先生在忙碌之余,很喜欢在树下散步,曾亲手制作海棠果酱赠与身边工作人员。2018年,被评为“北京最美十大树王”之西府海棠王。每年四月开花,起初花蕾是粉红色的,随着花蕾的绽放,花色逐渐变浅。
北京丁香,系木犀科丁香属大灌木或小乔木,为晚花丁香种,因最初是在北京发现的,所以命名为“北京丁香”。为北京少有的观花乔木之一。花期5月中至6月初。北京现有在册古北京丁香仅有4株,主要分布在怀柔区。
苦楝,又名紫花树,系楝科楝属落叶乔木。苦楝花开在初夏,花期4月至5月。“紫丝晕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楝花开后,春芳暂歇,意味着夏季即将来临。苦楝多生长南方,北京现有在册古苦楝仅有数株,主要分布在东城、西城等。
栾树,也叫木栾、栾华,又称摇钱树、灯笼树、大夫树,系无患子科栾属落叶乔木,原产于我国。《山海经》记载:“大荒之中,有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禹攻云雨,有赤石焉生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在其作品中多次描述,称“栾树就是一场盛大的秋天象征着绚烂的一生”。花期9—10月,北京现有在册古栾树仅有数株,主要分布在海淀、延庆等。
文冠果,又称文官果,状元树,系无患子科文冠果属落叶乔木。该树奇特之处在于次第开花并顺时渐变为四种颜色。南宋词人辛弃疾对它十分钟爱,在《水龙吟寄题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中提到:“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倚栏看碧成朱,等闲褪了香袍粉。上林高选,匆匆又换,紫云衣润。几许春风,朝薰暮染,为花忙损。笑旧家桃李,东涂西抹,有多少、凄凉恨。”
文冠果花期为4至5月,北京现有在册古文冠果仅有数株,主要分布在西城及昌平区。坐落在北京牛街的法源寺是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名刹之一,该寺始建于唐代,蜚声中外,闻名遐迩,至今国内外佛教徒和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前来参拜访问。寺内古文冠果至今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历代文人墨客观赏之余,也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史料记载寺内“文冠果数株在鼓楼及念佛台前大者高数丈小者八九尺”。清初诗人吴伟业游览法源寺后题诗:“近世谁来尚,何因擅此名?小心冰骨细,虚体绿袍轻。味以经尝淡,香从入手清。时珍夸罪口,肴核太纵横。”“扬州八怪”之罗聘诗云:“首夏入香刹,奇葩仔细看。僧原期得果,花亦爱名官。朵朵红丝贯,茎茎碎玉攒。折来堪着句,归向胆瓶看。”至今依旧镶嵌在法源寺的墙上。
海棠,系蔷薇科苹果属小乔木。《诗经》中有记载,汉代上林苑就已栽植,明清园林寺庙中栽植很多,明王世贞《弇山园记》、清张远《隩志》、叶燮《涉园记》、袁起《随园图说》等均有记述。北京现有古海棠10余株,分别生长于西城和海淀区。著名的有西城纪晓岚故居纪晓岚手植海棠和海淀北京艺术博物馆海棠院的古海棠等。花期4至5月。
紫丁香,又称华北紫丁香,系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中国华北地区。北京现有在册古紫丁香20余株,分别生长于门头沟、东城、延庆区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戒台寺、潭柘寺古丁香等。花期5至6月。
七叶树、别名梭椤树、七叶枫、猴板栗等,系无患子科七叶树属落叶乔木。因有掌状复叶,小叶七枚,故称七叶树。原产于中国黄河流域。因佛祖曾在娑罗树下讲经说法并圆寂于“娑罗双树”下,七叶树与娑罗树相似,同为七叶,古人便将七叶树认定为娑罗树、菩提树,视为佛门圣树,具有独特的植物文化。北京现有古七叶树20余株,位于海淀、门头沟、石景山和朝阳区。其中最著名的生长于潭柘寺、大觉寺、紫竹院行宫、卧佛寺、碧云寺、八大处、朝阳高碑店等历史名园和古寺内。
七叶树叶如掌,花如塔,果似栗。花期4至5月,历史名人关于北京七叶树的题咏众多,乾隆皇帝《娑罗树》云:“香山寺里娑罗树,种自何年不得知。翠色参天叶七出,恰如七佛偈成时。”门头沟潭柘寺古七叶树数量占全市总数一半以上。寺内10余株古七叶树分布于毗卢阁、方丈院、流杯亭及大悲阁、南院、塔院等处,是全市古七叶树数量最多也是最集中的区域。
古树下的花海给每一位观者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二、构轩保树,古华今亦盛
“楸,美木也,茎干乔耸凌云,高华可爱。”楸树因其花呈紫红色,有“紫气东来”之寓意,一直被道教视为“仙木”。明嘉靖帝崇信道教,曾在宫内广植楸树。
清乾隆帝对古树保护十分重视,主张就树建屋,在其诗歌中有明确表达:《就松室》曰:“古松不可侈,筑屋就临之”;《古松书屋》曰:“松古屋亦古”。修建古华轩避让古楸树就是一个突出实例:
修建宁寿宫花园时,设计者规划建一五开间歇山卷棚式屋顶的敞轩,因场地上有一株古楸,拟伐除此树。 乾隆得知后指出,房屋可以择地而建,计时而成,树木须培植多年,死不可复生,为何不能把轩后移呢?于是,古楸保住了,与轩融为一体,达到了他最理想的意境。花园建成后,乾隆将此轩命名为“古华轩”并御题匾名及楹联“明月清风无尽藏,长楸古柏是佳朋。”同时在轩内乾隆还御题《古华轩(前有古楸一树因以搆轩故名)》等一联四匾额,特别记录着他对轩前古楸树的喜爱及感悟。其中匾额及楹联书曰:“湖石深护径,老楸耸齐檐。楸根生子孙,曰一成含三。古华向所名,其义更堪探。古而不华固,华而不古纎。寄语为文者,会此求心恬。”“树植轩之前,轩搆树之后。树古不计年,少言百岁久。孙枝亦齐肩,亭立如三友。粗皮皴老干,冬时叶无有。积雪为之华,是诚循名否。”“庭楸杰峙已生孙,葱郁其年几百论。以素为华今即古,启予吟藻得于轩。”“巨擘柏与楸,其年难计数。柏固恒弗凋,楸有枝为伍。童童栉栉间,如聚期羡侣。以不华为华,对之忘能所。”详细说明了古树的悠久历史以及乾隆非常喜欢古华轩前的古树及对古华轩装修古朴素雅的要求。
楸树,别名梓桐、金丝楸,古称众多,民间称之为“百木之王”,有“千年柏、万年杉,不如楸树以枝桠”之说,被联合国世界健康学会定为“人类健康树种”。原产中国,系紫葳科梓属乔木,花期在5至6月。据统计,北京现有在册古楸160余株,一级30株,二级130余株。主要分布在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门头沟等区,朝阳、大兴、昌平、顺义、通州、石景山、密云等区也有零星分布,大部分生长在皇家园林、王府寺观等区域。其中,除宁寿宫古华轩古楸外,故宫御花园、慈宁宫等花园共有古楸树就达10株,一级古树5株。北海、颐和园、香山公园、广化寺、白塔寺、庆宁寺、大觉寺、香岩寺、东岳庙等古楸与古建相生相伴,美不胜收。花开时节,房山拱辰街道“楸树家园”的居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一级古楸的满树花香,元大都遗址公园两株古楸、丰台北宫“四楸一柏”等吸引无数市民打卡,恭俭胡同的古楸和泡桐成为京城网红,房山佛子庄长操村的古楸见证着古时屯兵操练和近代房良联合县政府成立到艰苦抗战的历史往事,石景山慈善寺每年举办楸树文化节,讲述清顺治帝出家和冯玉祥将军隐居天泰山的故事,“古楸花开、带福回家”。
古树开花是大自然中最美妙的景象
三、紫藤绕柏,枯木又逢春
在京城的公园景区,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古树树干上缠绕着一些藤蔓植物,以紫藤居多。个别游人偶尔也会质疑,这些藤蔓植物会不会和古树争夺生长空间,把古树缠死了?
其实这些被藤蔓攀爬的树多是已经死亡的古树。为了保护这些已经死亡的古树,同时也为了美化公园景区环境,后人在其周边种植紫藤,形成了独特的“紫藤绕柏”景观。这与朱启钤先生1914年创办北京市的第一个公园——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有关。中央公园开放之初,除了社稷坛及原有殿堂及器物,其他景点很少。坛内古柏众多,树龄久远,虽然有的已经枯死了,但朱启钤不忍心砍掉,他别出心裁地让人把紫藤缠绕在枯树上,春、夏、秋三季,满树藤萝香气迷人,仿佛古树逢春,成了当时中央公园的一景。1939年4月出版的《中央公园二十五周年纪念刊》第六章“本园花事节季及花鸟鱼之种类”对此也有记载:“藤萝,蔓生植物,初夏开花,色深紫。本园为保存枯柏遗迹,故多就枯柏侧种之,数凡百余株,花时芬芳馥郁,紫绿间杂,颇具美观。”
赵珩《老饕漫话》载:“在社稷坛的西门外,沿中山公园西墙一带,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设了春明馆、长美轩和柏斯馨等几家饭馆和茶点社。饭馆在室内,茶座儿在露天。这一片茶座儿用的全是藤桌藤椅,与整个公园的气氛十分协调。在茶座儿中间,有两三架很茂盛的藤萝花架,爬满紫藤,一串串淡紫色的藤萝花参差垂下。这几家饭馆和茶社都用藤萝花做藤萝饼,据说是长美轩的最正宗。特点有二:一是所用原料,藤萝花是现摘现做,十分新鲜;二是现做现卖,工艺考究,出炉是热的,既酥且香。”“谷雨”时节,紫藤花开。梁实秋说“玫瑰花开,吃玫瑰饼;藤萝花来,吃藤萝饼”。1924年4月23日至5月20日,印度的著名诗人泰戈尔访京期间,特到法源寺来观赏丁香,女作家凌叔华宴请泰戈尔,招待的点心就是玫瑰花饼和藤萝花饼。紫藤花饼成为著名的时令小点。
紫藤,又名藤萝,古称虎豆,原产于我国。因紫藤古朴高雅,备受文人雅士所喜爱,常在院内植藤、画藤,咏藤、食藤。清乾隆《咏御花园藤萝》曰“禁松三百余年久,女萝施之因亦寿”。《日下旧闻》编者朱彝尊于院内亲手种植古藤一架,曾将书房名为“古藤书屋”。诗云:“爽开寻丈地,藤花紫满檐”。《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书房名为“岸堂”,其故居内也有一架古藤,曾诗曰:“海波巷内红尘少,一架藤萝是岸堂”。《藤荫杂记》作者戴璐在宅院里也植有紫藤,题诗“藤萝满架护清荫”等等。“古槐、紫藤、四合院”成为古都风貌的典型代表。
遗憾的是,这些历史上的名藤随着朝代更迭,世事演替早已无存。北京的在册古紫藤仅有数株,西城纪晓岚故居纪晓岚手植紫藤,怀柔红螺寺三绝之一的“紫藤寄松”、海淀国家植物园卧佛寺古紫藤等均为市民和游客所熟知与喜爱,花开时节,观者如云。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中特别提到这株古藤:“其荫覆院,其蔓旁引,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四、系统保护,古树活起来
近年来,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深入践行“让古树活起来”,积极拓展古树保护内涵和外延。在进一步加强古树本体保护同时,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树,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及生境整体保护试点,建设一批古树名木主题公园、保护小区、古树乡村、古树街巷、古树学校等。并在此基础上,整合力量,发挥各部门、单位优势,整合文旅等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吸睛热点,有力地推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延庆区大庄科霹破石村在抗日战争期间是延庆县和昌平县的联合政府所在地。是中国共产党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具有悠久的革命历史,是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近年来,随着古树名木保护和宣传进一步加强,生长在霹破石村北京地区唯一的毛梾古树更成为一大亮点,为该村增加了更多绿色生态文化内涵,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
偏远的苏家峪村位于密云新城子镇,近年来,随着全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深入,特别是2021年市、区园林绿化部门开展古树及生境整体保护试点以来,村内的一株580岁的古流苏在经过古树本体保护与修复、苏家峪古流苏古树村庄试点建设到整合新城子镇九搂十八杈古柏主题公园及镇域所有古树资源积极融入全市古树游线,打造“古树名镇”品牌等,连续举办“古流苏文化节”“流苏花间集”等活动,成功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远在深山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每年5月上旬,古流苏满树繁花胜雪,迎来了一年一度的“高光时刻”,络绎不绝的游客从四面八方涌来,只为一睹这株古流苏的风采。
丁香本是一种灌木,长成树形十分罕见。“北京丁香”是为数不多的以北京冠名的植物之一,为晚花丁香,花期5至8月。2017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专家对怀柔区雁栖镇北湾村的4株古丁香进行现场确认并将其纳入古树名木保护。2022年,市、区园林绿化部门会同属地政府,启动怀柔雁栖镇北湾村丁香古树乡村试点建设,进一步发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加强古树及生境整体保护,使这个怀柔区古树最多的乡村因古丁香而出名,也与历史上曾有的丁香沟自然村名实相符,花开时节,“冷垂串串玲珑雪,香送丝丝簏簌风”,北湾村成了北京最美丁香村。
据记载,通惠河畔的七叶树引种于潭柘寺。当年,曹雪芹常与好友爱新觉罗·敦敏曾在通惠河泛舟登岸游赏,在此古树下吟诗作赋。近年,朝阳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与菩提文化资源,每到花开,高碑店在菩提园举办“菩提花开”文化艺术节,打造独具特色的“菩提季、红楼季、文化季”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广泛传播菩提文化、红楼文化、运河文化。
另外,围绕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轴线申遗等重点工作,市、区园林绿化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天坛公园、中山公园、劳动人民文化宫等组织开展天坛古树保护小区、太庙古树名木整体生境提升等建设,努力探索古树保护与公园景观和谐与统一,打造天坛古柏与二玉兰,中山古柏与郁金香,太庙、景山古柏与牡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相生相伴、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同时,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科学研究,持续深入开展重点古树名木基因搜集、保存、扩繁与回归等研究实践。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自2009年起着手北京市重点古树名木基因保存工作,通过嫁接、扦插和组培等无性繁殖方式使潭柘寺“帝王树”、中山“辽柏”、北海“唐槐”等21科27属31种148株极为珍贵的古树名木“纯正血统”宝贵基因得以保存和传承,古树名木资源保存数量居全国首位。其中,颐和园古玉兰、宋庆龄故居西府海棠、密云古流苏、北大流苏等入选北京“最美十大树王”的古老、珍稀古树以及故宫古楸、大觉寺古玉兰、卧佛寺古腊梅、明十三陵古杜梨等知名古花树“克隆苗”已在古树名木基因圃中茁壮成长并绽放出更加艳丽的花朵。北京市绿地养护管理事务中心积极开展古树种质资源扩繁试点,选取流苏、国槐、银杏、侧柏、木香等10种20株知名古树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和扩繁,扩繁古树名木后代3000余株。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知名古花树的“克隆苗”会更多更广泛地出现在古树名木基因圃及京华大地,扮靓北京花园城市,助力美丽北京,美丽中国建设。
文/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 曲宏
摄影/杨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