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2023年北京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9%
字号:   
2023-02-21 14:18: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5.3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89平方米,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达到9070亿元,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80万吨。2月2日召开的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上,总结了2022年北京园林绿化取得的成绩,同时发布了2023年的工作目标:全市计划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森林蓄积量达到3280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6平方米,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在不断延伸的绿色中,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首都最美的生态底色更加厚重靓丽。

金海湖_副本.jpg

  首都园林绿化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北京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10次视察北京、18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连续十年带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对首都的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指示、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过去五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坚持不懈拓展城乡绿色空间,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10.2万亩、城市绿地3271公顷,夯实了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绿色基底;全系统"胸怀国之大者",稳步推进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打造了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完成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改善;全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修补城市生态、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完善惠民政策,建成一批休闲公园和小微绿地,全市公园总数达到1050个,提高了市民的绿色福祉;全系统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毫不动摇保护园林绿化资源,全力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维护了首都的生态安全;全系统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推出了林长制、自然保护地、新型集体林场等一批重要改革措施,提升了治理能力,首都园林绿化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向着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迈出坚实步伐。

  高水平服务保障 展示大国首都风采

  2022年大事多、喜事多,全系统干部职工勠力同心,高标准完成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线的景观环境服务保障任务,为盛会营造了恢弘大气,景观亮丽的氛围。高水平完成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环境服务保障工作,通过丰富赛区及道路周边森林植被、增种常绿彩色植物、布置主题花坛等手段,提升了首都冬季的景观水平,彰显了北京作为"双奥之城"的生态之美。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5年增绿102万亩

  随着2022年度建设的顺利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实现圆满收官。五年来,工程累计实现增绿102万亩,首都绿色生态空间大幅扩展,城市总规确定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建成城市休闲公园180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323处,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8%。聚焦"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在平原地区新增绿化52.4万亩,形成万亩以上绿色板块40处,千亩以上绿色板块498处。工程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注重林田、林水融合发展,累计恢复建设湿地1.02万公顷。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工程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生态保育小区479处。在工程的带动下,园林绿化对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度明显增强,生态效益和惠民能力显著提高,北京地区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已达596种,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发力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一核两翼"其中一翼,城市副中心园林绿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概念规划编制和六环高线公园规划设计方案国际征集;新增行政办公区公共绿地3.5公顷,164公里绿道实现联通,建成城市副中心首个碳循环公园和首个5G自然科普教育基地及碳中和科普基地;副中心外围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生态格局不断完善。三地生态协同持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林业任务全部完成,二十年累计营造林922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得到彻底治理,筑起了首都抵御风沙的绿色防线。支持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完成造林100万亩。京津冀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区域联防机制进一步完善,生态协同治理成效不断巩固。

  环境美 产业旺 文化兴 兴绿惠民成效显著

  以公园城市为引领,全市公园绿地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温馨"绿色家园"。全年提升改造全龄友好公园30处,进一步满足各年龄段、不同人群多样化的游憩需求。完成围栏优化7.9万延米。文明游园专项行动不断深入,发布"文明游园"形象标识,市民游园环境明显改善。新建村头片林129处,完成背街小巷绿化美化2.8万平米,建设城市绿道47公里、森林步道100公里条,市民休闲游憩的便利性舒适性显著提高。

  林业产业越发兴旺,2022年全市林业产业年产值达到126.3亿元,带动近25万从业人员就业增收。全年建成"京字号"果品示范基地15个。搭建起了"北京花卉"产业链数字平台,以"五节一展"为代表的花事活动年接待游客超2000万人次。优质的生态文化产品为市民美好生活提供更多选择。深入打造推广"京·花果蜜"系列文化活动品牌,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挖掘推广10个特色点位作为网红打卡点。以自然教育为抓手,开展线上线下自然教育活动200余场次,成功举办了2022中国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扩展了首都特色生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2023年全市将新增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22处

  未来,首都园林绿化工作将更加注重服务首都核心功能,更加注重科学绿化,更加注重提升生态质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更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推动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2023年园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以及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为统领,以创森为契机,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着力完善生态布局、科学拓展绿色空间;着力提质增汇、提高生态系统功能;着力兴绿惠民、提高市民绿色福祉;着力改革创新、提高治理水平,加快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园林绿化新篇章。全市计划完成生态修复12万亩,新增造林绿化1.5万亩、城市绿地20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将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6平方米,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

  城乡绿色生态空间将进一步拓展。结合城市更新和"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多元增绿,城市功能、城市景观、城市形象将全面提升。市民身边将再添22处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50处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使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9%。平原地区积极挖潜增绿。将新建朝平、回龙观和天通苑、未来科学城等10处郊野公园。在生态涵养区开展国土绿化试点项目,完成退化林生态修复4.2万亩、复层异龄混交林营造7.3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不断加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

  发挥森林"四库"作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要求,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不断提升山区森林碳汇能力。强化近自然经营,优化森林结构,实施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重点对侧柏等过密林分加大疏伐力度,推进"林中补阔",实现"以阔养土",补植栎类等阔叶树100万株(穴),以"调密度、补幼苗、沃土壤、防灾害、丰物种"为主要经营措施,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建设各类林分经营示范区30处。生态系统功能将进一步提升。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0处。实施"地被变革",大力推广丹麦草、苔草、麦冬等乡土、节水、耐踩踏、易维护的植物。

  市民绿色福祉将进一步增加,全市将再实施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30处,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对20个一道绿隔地区郊野公园提升生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林荫园路、便民停车场,科学设立自然体验活动区、城市观鸟地、露营区等场所。新增绿道50公里、建设森林步道100公里、林荫化道路20条,立交桥垂直绿化示范20处。因地制宜地拆除20家公园围栏、围挡,促进城市绿道、滨水廊道、森林步道等与慢行系统有机融合。同时,全面落实湿地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昌平沙河湿地公园等湿地修复;在水鸟迁徙停歇地,构建完整食物链,为水鸟等野生动物提供迁徙"加油站"。加强湿地动态监测监管,强化北京野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提升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打造首都国际重要湿地金名片。

  每区至少建设1处古树保护模式创新试点

  在园林绿化资源保护和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方面,北京将全面提升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持续推进"卫星遥感、航空巡护、视频监控、塔台瞭望、地面巡查"五位一体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对缺水无路的山区进行本底调查,推广森林防火"五个一"管理模式,加快推进林区防火道路、标准化检查站、多功能蓄水池、林木智能保护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继续实施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做好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等重点有害生物防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加强监测巡查和预报预警,严防重大生物灾害和扰民舆情。同时,切实承担起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主体责任。编制印发全市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实现林地资源"一套数"使用、"一张图"管理。持续加大林地定额与采伐限额管理力度,建立督查整改闭环管理体系。另外,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落实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编制完成林草种质资源保护体系规划和林草种质资源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建设市级林草种质资源库5处。高质量推进国家植物园建设,做好国家林草种质资源库规划建设前期准备。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高标准建设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推动建设国家鹿类研究中心;围绕重要栖息地保护恢复及候鸟迁徙路线,开展旗舰物种栖息地建设,强化对黑鹳、褐马鸡、大鸨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开展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进一步加强对百花山葡萄等极度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强化野生动物救护和疫源疫病监测,加强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的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大联合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非法猎捕、非法人工繁育、非法运输、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全力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和防控工作,完成全国普查任务,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在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进一步压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不断改善提升古树名木生长环境,每区至少建设1处模式创新试点。加强古树名木种资资源保护,研究制定古树名木日常养护等标准。开展濒危及衰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一树一策"科学保护。深入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文化内涵,"让古树活起来"。

  持续增加"百姓身边的森林",实施"千村千林"100处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市园林绿化局将加快推进绿色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果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改造低效果园10万亩,示范推广土壤改良、绿色防治等综合技术20万亩。持续推进老北京水果资源保护利用,建设综合性示范基地15个。支持延庆建设林果花草蜂药种业创新孵化基地。推进花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建立花卉种苗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3个,统筹做好新优花卉品种展示、果花蜜消费季、"五节一展"花卉文化活动。规范开展林草品种审定,推广一批市场认可度高、品质好的"京"字牌优良林草品种。加强中华蜜蜂种质保存,建设种源繁育示范基地,推广设施果蔬蜜蜂授粉5000亩。发展林下经济20万亩。不断完善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确保市民"果盘子"的安全。加快推进政策惠民绿岗就业。调整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对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差异化补偿,保障山区120万农民的利益,全面提高1074万亩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新型集体林场建设,新发展新型集体林场20个,建设市级示范性集体林场30个,确保到2025年全部平原集体生态林和60%以上符合条件的集体生态林纳入新型集体林场管理。海淀、丰台、朝阳要创新体制机制,创造性完成新型集体林场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增加"百姓身边的森林",让农村百姓更多享受到生态建设带来的获得感,实施"千村千林"100处。开展自然教育、森林体验、露营地建设,积极推动黑鹳之乡、爱鸟人家等观鸟经济与民宿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另外,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还将积极倡导全民护绿。创新机制,加大宣传,有序引导民众参与各类爱绿护绿行动。探索建立市民园长、绿色使者、动物之友等市民参与机制,构建起绿色志愿者体系,让市民成为园林绿化资源管理的巡查员、信息员、监督员,共同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文/方昊 马蕴

摄影/何建勇 李辉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