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望山森林公园 厚植生态底色 共享绿色福祉
百望山生态文化的光芒,映在青山绿水间。今年4月以来,红嘴蓝鹊、环颈雉、珠颈斑鸠等纷纷选择这里作为繁殖地,筑巢而居,觅食嬉戏。山在城中,城在画中,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在百望山森林公园内浑然天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并明确"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
1986年,北京市林业干部职工在百望山拉开了建设以绿色文化碑林为中心的森林公园序幕,在全国率先用碑刻形式记录党带领人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奋斗历程。36年征程,百望山森林公园坚定不移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手厚植生态底色,一手提供绿色福祉,山更绿了、水更清了、鸟更多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目前,百望山森林公园正围绕建设"厚植生态底色、共享绿色福祉"的高目标,高质量推进公园建设,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
厚植生态底色,始终把生态建设作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三季有彩、四季有景、处处有绿"的高质量生态环境。
曾经荒山秃岭的百望山现已变得郁郁葱葱,森林覆盖率达95%,成为很多野生动物和昆虫的栖息地。山林里活跃着野猪、狗獾、貉、黄鼬等10多种兽类;生活着环颈雉、红嘴蓝鹊、大斑啄木鸟等198种鸟类;出没着褐黄前锹甲、蝉寄蛾、中华大刀螳等500余种昆虫。这里还是大量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今年入选北京首个受保护的猛禽迁徙地,每年春秋两季成百上千的猛禽、游禽、涉禽、鸣禽、攀禽和陆禽在此飞过,频频上演"群鸟东南飞"的景观。
公园设施设备建设遵循"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理念,一切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利用间伐抚育物铺设木屑道路、修建桌椅等休息设施、制作围栏,用碎石、建筑废弃物等铺设透水路,充分为植被留出空间,让砖缝间、桌椅下、石阶上都能看得见一抹生机勃勃的绿色。
北京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百望山森林公园落实这一举措,结合地形特点建设了16座蓄水塘坝,开展雨洪管理工作,成为海绵山地公园建设的典范。天澄湖是园内最大的蓄水塘坝,集雨洪蓄积利用、防止山洪、提升公园景观等多种功效于一体。一座座蓄水池不仅为防火和植物浇灌做储备用水,还为小动物们创造了天然"饮水吧"。
百望山森林公园还严防病虫害,守护植物生长全过程。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的原则,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分期分类对园区植物进行病虫害防治。成立防疫专班,定期对全园植物集体会诊,对存在病虫害的植株逐一"把脉",开具专用"药方"。尤其是重点诊治白蜡、松柏等易生蛀干害虫的乔木,认真摸排查看;对美国白蛾等害虫加大治理力度,按照"防早、防小"的原则,采用诱捕、释放天敌等方式综合防治。
深耕文化沃土,整合红色革命文化和绿色生态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和生态文化相得益彰,加强文化宣传引领。
百望山森林公园内依山势建有全国最大的绿色文化碑林,有碑亭、碑廊及艺术墙,共1300余通碑刻,镌刻着党和国家领导人、老一辈革命家、历代书法家及社会知名人士关于生态文化宣传的题词、书画等,倡导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保护环境、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识等生态文化。这些碑刻上龙飞凤舞的字迹、诗情画意的词句,让人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老文化和浩瀚精深的书法艺术之美,接受生态文化特有的熏陶。刚进门不远的地方,青山绿水间屹立着一座碑亭式建筑,碑石的正反面分别刻有毛主席"绿化祖国"和"实行大地园林化"的题词,其雄伟壮观,吸引无数游人驻足学习。
在做好红色文化传承文章上,百望山森林公园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不过度开发,并与绿水青山相互映衬,让良好生态成为红色文化最美的标签。为纪念京西抗日游击队在天摩沟用步枪击落日军战机的黑山扈大捷,公园在原来游击队伍集合出击的地方栽植纪念林并立碑,在一座废弃的矿场修建了黑山扈战斗纪念园。纪念园由碑文、浮雕墙及两尊雕塑三部分组成。镌刻在巨大的矿场石壁上的碑文,头顶蓝天的人物浮雕和雕塑生动再现了1937年7月平西抗日游击队与日军奋战的场景。如今,这片纪念林已是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浴血奋战故事。
黑山扈战斗纪念园
共享绿色福祉,坚持文化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大力开发生态产品。
百望山森林公园因势利导,深入挖掘,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围绕花、鸟、碑等珍贵资源多做文章,悉心打造春赏鸟语花香、夏享绿荫溪流、秋看层林浸染、冬观白雪群碑等品牌景观,促进生态资源向生态福祉转化,让生态资源为民所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近年来,百望山森林公园积极开展森林体验、自然教育等项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建设微湿地、森林剧场、自然观察径、观鸟屋、科普线路等一系列亮点工程,进一步完善配套,提升游客互动,将公园打造成为亲子、研学、观鸟的胜地,吸引了大批专家学者、游客和亲子家庭前来观赏。
今年,在系统梳理百望山自然和文化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提出"打造北京自然教育的百望山名片"的发展目标,制定百望山自然教育近期规划,三年内将构建 "实现百望山多元价值"的自然教育体系,让成千上万的人们走进森林、倾情山水,学参天地、一起向自然。
美丽百望山,万众期待、人人向往,但绘就美丽画卷却非易事。每个人都不应缺席,每个人的行为都关乎美丽百望山。环境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应该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意识。只有人人把低碳生活、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内化为自觉行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只有所有人共同行动才能实现建设美丽百望山的目标。今年8月,公园发起了"百望山的美丽,需要您的文明"的倡议活动,倡导人们爱护自然最好的打开方式是不被打扰的相逢,你对自然温柔以待,自然就许你春暖花开。
下一步,百望山森林公园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围绕"厚植生态底色、共享绿色福祉"目标,突出自然和人文兼备、保护和发展兼容、科研和科普兼具,推进百望山森林公园高质量建设,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孙熙 王丹
(作者单位:首都绿色文化碑林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