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首次为两株古银杏立碑撰记
每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北京就会被秋日的红、黄叶渲染成金红色的世界。于北京人而言,秋季是一年观景好时节,城中心和城外的人儿进进出出,不是去市内的钓鱼台旁看银杏大道,就是去城外的香山赏红叶,这已经成了一年一度老北京人的保留节目。其实,北京赏秋景的可不止这两个地方。本期,生态融媒记者走进灵福寺遗址,带你欣赏一雄一雌银杏树。
它们是石景山区首次立碑撰记的古树
石景山区八宝山东边公路(玉泉医院门口),那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的一雄一雌古银杏深受摄影爱好者们的追捧。
说起这两株银杏,在北京可谓是出名较早,资料记载:“1965年北京修建一号线地铁,原建设方案中这两株古银杏正好处在玉泉路站的站口位置。为保护古树不受损坏,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修改地铁建设方案,延长玉泉路站至八宝山站地铁的距离。”正因如此,两株一级古树得以保留至今。也因这段历史典故,它们成为石景山区内首次被立碑撰记的古树。
今天认养古树,希望十年和它们同行
玉泉医院原为元代灵福寺遗址,古寺早已不存,现仅有医院门口的两株元代银杏生长繁茂。位于东边的古银杏为雄株,高达25米,干周长达7米;西边的雌株,干周长达6米。郁郁葱葱的银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鲜亮。走近两株古银杏,可以看见其树身还挂了一块绿牌牌,写着“树木认养牌”,牌上标明了树名、认养人姓名等信息。
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绿化发展科科长陈伟介绍, 2017年12月15日上午,在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北京绿化基金会、石景山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园管委会联合主办的“传承红色基因绿色园区我先行,绿地树木认养活动”上,北京国广子行传媒(北京)公司认养了这两株雄雌古银杏,其企业员工和媒体代表见证了认养过程。
对此,北京国广子传媒(北京)公司CEO张淑芳在报道中谈到:“雌雄两株古银杏于东西守望700多年,非常不易,因这一份厚重的历史,我选择认养它们。我认为爱护和保护古树人人有责。作为企业,我们更要自觉增强企业员工的爱绿、护绿、养绿的绿化意识,特别是今天认养他们,我希望十年和它们同行。”
精细化养护与复壮救治并存
距认养至今已有两年了,如今东西守望的古银杏仍继续在企业员工们的爱护下茁壮成长。不仅如此,石景山区园林绿化局古树养护者们也日复一日地辛勤守卫着它们。
700多年生命的古银杏因树龄较大,受自然环境、病虫危害等因素影响,它们逐年衰弱,树冠存在枯枝、死枝、树皮严重脱落及树干创伤腐朽等情况。由于古银杏的弱势原因,古树养护工作者对其展开了精细化的养护和复壮救治措施。
“我们首先针对古银杏树冠上枯枝干杈、病虫枝问题,进行了枝条整理,排除隐患工作。其次,因古银杏树冠幅较大、有劈裂倒伏的潜在风险,我们对银杏树体加固,包括硬支撑加固和软拉纤加固。”负责古树复壮的高杰介绍,由于古银杏树体部分枝干腐朽程度严重,需要对腐朽的树体组织进行清理、刮除干净,同时喷施杀菌液进行杀菌、消毒、防腐处理,并对树洞空洞部位进行树洞修补,防止因雨水进入而导致树洞进一步腐烂。
一雄一雌古银杏的根部土壤中面临营养含量下降的问题,根区土壤板结粘重,透气效果不足,对此,绿化工作者采取了多样化的地下环境改良措施,通过设置营养孔(追肥孔)、通气透水网管、复壮沟,并砌筑复壮井等,增强银杏根系对水气肥的吸收利用。
不同古树面临不同的病虫害,“我们会鉴定古银杏的病虫害种类,有针对性地进行病虫害化学药剂防治,包括土壤消毒杀菌,叶部害虫防治,蛀干害虫防治。希望通过方方面面的维护与养护复壮,它能活得更好!”
北京是六朝古都,城内的古树是北京的历史名片。1965年修建一号线地铁时,为保护这两株有几百年历史的古银杏树,变更了地铁建设方案,延长了玉泉路与八宝山的地铁站距离。这些年,每年又会有公民主动认养、看管、维护这两株银杏。因为它们铭记着历史的沧桑。在北京,古树凝聚着文化,承载着历史,是独具特色的千古景观!
这是北京活着的历史,也是我们身边仍在继续的历史。希望见证了七百年沧海桑田的古银杏,还会陪着我们走过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