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植趣不凡” 研学课程等你来参加!
国家植物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总规划面积近600公顷,现开放面积约300 公顷,于2021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植物园。国家植物园除了开展植物迁地保护,还是中国植物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
国家植物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共建。2022年12月12日,国家植物园(樱桃沟)被评为“最具人气网红打卡地”。截至2023 年4月,国家植物园完成了植物种类资源本底调查,新增植物2000多种,共收集各类植物约1.7万余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近千种,成为全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示范区,每年服务游客超过400万人次。
2025年,国家植物园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理念,动植物科普为核心,创新性开发“植趣不凡”系列课程。截至目前,开发课程10种,授课80余场次,有1000多组家庭参与。所有课程精心设计研究,参与者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感知千奇百怪的动植物世界。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培养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和大胆求真的科学态度。课程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引导青少年参与动植物保护行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课程优势
1. 引入专业课程管理体系,夯实教学质量根基。通过定期开展课程审核与优化,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性;同时引入管理平台与管理人员,实现教学资源调配、学习反馈等环节的专业管理,为研学活动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2. 面向社会广泛合作优秀科普人才,汇聚植物、昆虫等多领域专业人士,打造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普师资队伍。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还能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
3.为确保研学课程的时效性,建立了课程快速迭代机制。针对一年四季的环境变化与社会热点话题,迭代课程内容,优化课程流程,始终保持课程的吸引力。
4.在科普馆二层配套购置专业实验器材,构建可操作、可验证的科普探究场景。
研学课程矩阵
飞羽寻踪
带领参与者邂逅 15 种以上的鸟类邻居,变身公民科学家。在国家植物园的绿意秘境中,邂逅林间跃动的翅膀,用科学视角观察鸟类生态,收获知识与野趣!带领参与者构建飞羽知识库,解码 6 大生态类群,从猛禽利爪到游禽蹼足,追踪迁徙路线,看候鸟的跨国旅行。掌握鸟类识别六诀:喙、足、鸣、行、羽、栖。从巢穴、鸟语、飞行摄影以及望远镜的使用方面进行全方位学习,用孩子的眼睛守护蓝天精灵。


昆虫世界
在专业科普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掌握科学观察四步法:科学观察—形态描述—行为解读—分类鉴别。实地互动:不走寻常路,眼见为实,邂逅昆虫界小英雄。培养系统思维:了解昆虫与植物、昆虫与其他生物的协同进化关系。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


春花博物课
学习科学观察法:认识花朵、植物的独特特征与生态故事。实地对比不同春花形态,完成“春花侦探任务”。在微观实验室内,利用显微镜细胞观察花卉结构,发现植物的与众不同。亲手制作春花冰箱贴,带走会说话的标本。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