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龙潭中湖公园“华丽蝶变”纪实
字号:   
2024-11-10 11: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缓缓转动的摩天轮、灯光闪烁的露营营地、精致小巧的萌宠乐园、丰富多样的智能健身设备……这是笔者在龙潭中湖公园看到的温暖场景。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忙之中,龙潭中湖公园如同一座有温度的会客厅,为市民们提供了一片休憩与放松的净土。这座公园的前身是北京游乐园,承载了北京几代人的欢乐记忆。如今,龙潭中湖公园实现华丽转身,不仅保留了原有的记忆温度,更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文化元素,是市民朋友心中热门的打卡地之一。

微信图片_20241024180312.jpg

  从北京游乐园到龙潭中湖的蝶变,无论在园林绿化行业中还是百姓心中,无疑都是一次成功的转型。在这个金秋十月,笔者实地走访了龙潭中湖公园,邀请公园的运营负责人杨立恒,共同探讨这场深刻的变革之旅,揭秘公园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完美平衡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公园是政府为市民百姓提供的公共服务设施,公园运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代表了行业管理工作的到位与否,因此运营与探索的尺度十分关键。这不仅要求公园管理者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更需要全局把握,为行业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从传统游乐设施的升级换代,到智慧公园的构建;从文化活动的丰富多样,到绿色生态的持续优化,旨在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元、高品质的生活体验。龙潭中湖公园不仅仅是一片绿地,它也是城市文化的缩影,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谈及公园的转型,杨立恒表示:“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创新运营,让这片土地的故事得以传承,同时赋予它新的时代意义。”

晚风放映计划现场.jpg

非正式放映厅现场

  先机者:抓住转型风口,重塑公园价值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下,园林绿化行业也同样面临着转型与重生的巨大考验。如何在资金收缩的情况下,盘活现有资产,同时赋予市民生活以更丰富的色彩与体验,成为当前公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难题。

  作为区属公园,龙潭中湖公园的转型得到了东城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区政府率先垂范,设立龙潭中湖公园为企业运营改革试点,探索完善公园运营管理创新模式,并形成经验做法向全市推广。东城区政府明确了改建后的龙潭中湖公园采用“政府部门高位监管、国有企业市场化‘双效运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营管理模式,并由区园林绿化局委托东城文旅集团开展整体运营。这一决策,为龙潭中湖公园的转型提供了有力保障。2021 年 9 月 24日,以兼具“生态优势”与“运动特色”,倡导“品质生活”的“活力潮运动”特色城市公园“龙潭中湖”惊艳亮相,敞开怀抱迎接市民。

微信图片_20241209172103(1).jpg

非正式音乐会现场

  探索者:寻找公园定位,打造特色品牌

  “前方是深渊荆棘还是康庄大道都是未知的,我们需要探索。”杨立恒说。早在 2020年,团队就接到了龙潭中湖公园的运营方案设计任务。作为从文旅向园林跨界的企业,龙潭中湖公园的运营团队没有被传统园林绿化从业者的思维定式束缚,团队深知,要想打破传统的运营模式,盘活公园,就必须蹚出一条可行之路。在这场重生之旅中,运营团队面对的第一个考验,便是如何为这座年轻的公园找到独特而深刻的定位。

  相较于北海公园的皇家气派,中山公园的庄严悠久,龙潭中湖缺少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痕迹;设施的精致度与自然环境的优美程度上,它也并非一枝独秀。然而,正是这份“年轻”,赋予了龙潭中湖无限可能。杨立恒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难道公园仅能是作为布置植物、设施的公共空间吗?除了观赏功能,它究竟还需要承载怎样的文化与内涵呢?”运营团队在一次次的思考与探讨中找到了答案,“我们认为公园远不止花卉、植物与设施的集合,它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绿色能量场,更是促进人际交往的社交空间。在这里,不仅亲友间得以相聚,还能打破陌生人间的社交壁垒,展现公园的社交魅力。此外,公园作为一个线下入口,汇聚了巨大的线上流量。掌握这份流量,公园便可能成为有力的宣传平台,进而拥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最终,运营团队抓住了“让中湖的美好欢乐能够延续下去”的思维主线,通过深入挖掘公园前身——北京游乐园的场景,让当下的龙潭中湖公园延续北京游乐园的美好回忆,把中湖打造成“最有温度的公园”之一。

  此外,龙潭中湖公园还致力于提倡“活力运动”理念,帮助市民游客建立强身健体的生活方式,身心愉悦的生活态度,让公园更加有温度。在此基础上,运营团队对目标群体做出了进一步划分,主要分为亲子家庭和运动族群两大类,涵盖各个年龄段人群。所有配套的场景文化服务、品牌调性都按照这两类服务人群开展顶层设计。围绕“以品牌为引领、以场景为载体、以活动为媒介,带动运维与服务提升”的思路,开展各项运营工作。

微信图片_20241024184455.jpg

摩天轮之夜里的森林市集

  践行者:创新公园运营,激发公园活力

  在确定了主线思想和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团队开始了更为详细的运营设计。构建了以“龙潭中湖公园”整体品牌为统领,“传递活力运动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为价值主张,下设场景、活动、社群、形象四大子品牌的品牌矩阵,实现了品牌声量的扩大、社群规模的扩充与流量的持续聚集。截至目前,龙潭中湖公园微信公众号粉丝已达 50 万人,公园的年度游客流量保守估计在 300 万人次以上。

  场景运营是龙潭中湖公园运营的最基础的环节之一。吸引市民前来游玩的关键是帮助市民构建在公园里的生活方式,这有赖于公园场景的打造。龙潭中湖公园没有采用传统的租赁模式,而是对公园的游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针对不同人群引入多样化的业态。例如,针对亲子家庭引入了阿奇瑞乐园、目也营地等项目,打造了娱乐性与科普性兼具的公园场景;针对年轻人则引入了北平机器精酿啤酒屋等潮流元素,打造多元潮流场景。还保留了公园唯一的新建建筑——岛上未来美学馆的使用权,分出部分空间引入咖啡馆,通过艺术馆与咖啡馆的结合,为市民提供了更便捷的文化活动场所。当前,岛上未来美学馆已链接了很多优质的展览活动,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熏陶,带动了公园的活力。这样做会增加很多隐形成本,前期不仅得不到回报,甚至需要有一定的投入。但运营团队认为坚持下去对整个公园的调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运营团队还对商户进行了多个层级的划分,针对不同层级的商户制定了不同的引入策略。这样并不能带来很高的现金回报,但对于公园业态场景的丰富,以及社群服务体系的完善有诸多好处。除了引入优质业态外,公园内的服务设施也进行了相应的升级和改造,增加了基础的服务性设施和休闲娱乐的配套设施,提高了公园的整体舒适度和便利性。

  在场景打造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团队随即着手活动的策划。杨立恒说:“真正能体现公园最有温度、最有社群凝聚力、最有活力的部分来源于公园的官方活动。”自 2021 年起,龙潭中湖公园陆续推出了“摩天轮之夜”“不冬眠计划”“能量唤醒季”三大季节性品牌活动,按照不同人群的兴趣爱好,设置了运动模块、文化模块、音乐模块、亲子模块、冰雪模块。在内容上有聚焦垂直运动领域的“超集热辣”燃脂团操、“中湖 100”环湖接力跑;有关注群众文化建设的“非正式音乐会”“非正式放映厅”等;有专为亲子家庭打造的“闲置好物集”;有为游客提供假日休闲体验的“中湖森林市集”等等。杨立恒着重介绍了“非正式音乐会”和“闲置好物集”,音乐会以摩天轮为背景,每周举办一次,每晚参与活动的听众接近 2000 人;由公园搭建平台、提供设备和场地、招募歌手,与听众一起相聚在龙潭中湖公园。“第一场我们招募到了一个由协和医院的护士和大夫组成的乐队,反响很棒。此后可以说是报名踊跃,场场爆满。接下来,我们计划延续这个思路,继续推出非正式舞会。”团队策划的闲置好物市集也是爆款活动,“闲置好物市集并不是很新的创意,但参与的市民不亦乐乎,我们只需要给大家发一个野餐地垫,大家可以摆到晚上 10 点都舍不得离开。”杨立恒笑着向笔者讲述。

  秉持这份创新思路,龙潭中湖正在持续地带给人们惊喜。就在刚刚过去的 9 月份,公园内引入了“北平机器煎饼节”,全国 100 多家煎饼商摊齐聚一堂,每个摊位前都能排起长队,这样的盛况不仅让市民大饱口福,更让他们感受到了公园的温度与活力。运营团队希望通过多种多样活动的举办,让人们在公园活动中形成社交,让有趣的灵魂在公园相遇,通过园方来黏合人与人之间的紧密程度,让公园升温。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照与尊重,官方活动的举办可以让陌生人之间在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的前提下,有很好的联系。

  除自主策划活动外,龙潭中湖公园还与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花园城市园艺生活”主题快闪活动,该活动由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北京农职院、中央美术学院参与协办。活动以自然教育、园艺体验、休闲消费为主要内容,兼有未来科技概念的展览馆面向市民开放,共吸引了 16000 余名市民前来参观,160余个家庭参与了 18 场不同类型的体验课程。除开展诸如“非遗拓染手作”“贴叶画框”“微景观制作”“萌宠守宫”等常规科普体验项目外,还进行了创新型实验课程,其中“盛装打扮的海洋”最为引人注目:活动吸引了几十个家庭参与,共同在龙潭院区内利用生活垃圾进行回收创作,传递环保爱护环境的生态理念,不仅让市民亲身体验到自然教育的乐趣,也为在首都建设花园城市背景下开展自然教育的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活动还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丰富的园艺体验,并聚集了北京花果蜜等助农产品和时令花卉进行展销。

  在一场场的活动组织过程中,龙潭湖中湖公园建立跑步、音乐、摄影、好物闲置等垂直社群超过 20 个,社群成员近万人。社群成员从线上获取精准信息,到线下参与品牌活动,为中湖运营提供了必要的流量支撑。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流量资源,是团队亟须解决的问题。“我们尝试为社群成员开发特别的活动。”一次偶然的机会,运营团队发现中湖公园来了一群带着食物跑步的爱好者,经了解后发现,这群爱好者自创了一套在公园接力跑 100 公里的团体活动,这为公园举办活动提供了灵感来源。园方很快就与跑步团体合作推出了“中湖 100”环湖接力跑活动。第一次活动设立了7 个参赛组别,每组 20 人。最快的一组跑了 7个多小时。之后这个活动就爆满了,园方还建立了参赛群,这个群由最开始的 100 多人,逐渐发展为 1000 多人,去年年底跑团甚至自发组织了年会,展现了社群的力量。之后活动名气越来越大,有许多机构主动前来寻求合作,一场公益活动自然而然地就变成了有收益的活动。

  在品牌运营方面,龙潭中湖公园也有着独到之处。他们认为,做品牌不是简单地做吉祥物,而是一个更全面的概念。品牌形象是链接场景、视觉、理念、活动的重要载体。公园的品牌形象(吉祥物)“弹弹龙”早在 2021 年就已经完成设计,但真正使用该形象却到了2022 年 10 月份。“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真人录用到公园的工作体系中来,给予它‘公园吉祥官’的身份,是我们团队的一员。”弹弹龙只有在公园举办重要活动时,才会露面。早期公园也曾尝试把弹弹龙以文创产品售卖的形式呈现,但效果并不理想。现阶段,“弹弹龙”更多的作为会员专属标识,凭此标识,可以给予“弹主”也就是社群成员一些特殊福利,比如活动的空降权限,一些商品的折扣,免费乘坐观光车等更多高品质的活动。

阿奇瑞乐园.jpg

阿奇瑞乐园的魔奇塔城堡

  瞭望者:转型未完待续,一切皆有可能

  展望 2025 年,龙潭中湖公园正在策划全新的运营管理方案,团队提出了“三效平衡”的概念,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平衡的基础上增加对生态效益的关注。生态效益关注的是自然环境和人之间的关系,公园本身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蕴含着天然的绿色能量,而市民更是公园的享有者和使用者。龙潭中湖公园依托生态基底,以活动运营为抓手开展生态建设工作。自 2021 年开园以来,坚持“人民公园人民建”的理念,创设了“种一棵树”品牌活动,在每年清明节和植树节前后,组织广大群众共同栽种花木、履行植树义务,相继开展了花木公益种植、免费领取盆栽种子、百人种猬实、一起种箬竹等系列活动,为首都增添新绿;同时还承办了“2024 首都市民花园节”系列活动,通过聚焦花园城市共建共享理念,立足市民身边的社区、公园,邀请百姓街坊打造家门口的花园,在全社会养成绿色生产生活的方式,成就“人人都是园丁、放眼皆是花园”的美好图景。目前,团队与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园艺驿站正在火热筹备中,未来将成为面向市民开放的自然教育研学中心。该园艺驿站计划于 2025 年 7- 8 月份正式开放。杨立恒说:“在作为科普基地的同时,它更可以是一个小的园林场景下的小型商业环境,囊括售卖、餐饮、租摆、亲子课堂等多种多样的功能。”驿站已经确定主题为“植物力量研究所”,未来将会用于组织开展各种公益性生态文化宣传、园艺技能培训和园艺生活交流等生态实践活动。

  在接下来的运营中,团队希望通过多种关系的诠释和解释,把公园的服务做到一个更高级的层面。传统观念认为服务设施是消耗品。“我们认为公园的空间载体本身也是有价值的。” 杨立恒说。运营团队参考了很多国外的案例,比如在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园方设立了长椅基金会,对于出资捐助公园建设的人,会在长椅刻上捐赠者的名言。团队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温度的活动,已经在着手策划,计划明年实施。“当你处于低谷时,一定会有一个东西去振奋激励你,也许是一句话,一首歌,一个场景。我们希望公园的服务设施也能传递思想温度,并化作能量温暖每一位游客。”

  华美蝶变,不忘初心。龙潭中湖公园的转型重生,不仅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奋斗史,更是北京花园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抹亮色。面对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园在困境和逆境中破茧而出,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与活力源泉。如今,龙潭中湖公园已成为一座充满活力与创新的城市绿色空间,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休闲娱乐选择,更在绿色空间共享等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花园城市园艺生活”快闪活动现场.jpg

“花园城市园艺生活”快闪活动现场

  文 /姜昊岑 

  供图 / 龙潭中湖公园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