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铜鹿”是慈禧一生的爱
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为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初名“寿昌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储秀宫”。清沿明朝旧称,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再次重修。
宫内,前殿悬挂有乾隆皇帝御笔“茂修内治”。庭院中,台基下东西分设一对“铜龙”和一对铜“梅花鹿”。“铜龙”形作游走之状,“铜鹿”形作静立,一派安详。在整个故宫里,除了“储秀宫”之外,其他正殿前均无此设置,是清朝晚期才有的陈设。
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慈禧进宫被封为兰贵人时,曾在这里居住。到了咸丰六年三月升为懿嫔的慈禧,在这里生下同治皇帝。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已居长春宫的慈禧太后,为庆祝自己50岁生日,再次移居此宫,并耗费白银63万两重修了宫室,这才使“储秀宫”成为西六宫中最考究的一座宫殿。这些陈设也正是在此时装点在院里的。
如今,院内游廊墙壁上的题词,即当时大臣为慈禧祝寿的“万寿无疆赋”。储秀宫内外的陈设,还是庆贺西太后五十寿辰时的原状。
皇帝大婚,自然也少不了铜雕“梅花鹿”的身影,而“梅花鹿群”则是承德“乾隆三十六景”中的第七景。据崇厚辑录的《盛京典制备考》记载:盛京围场南北长490里、东西宽189余里。封禁时间长达300多年。每两年一次捕鹿羔六十只,每年进贡都需皇帝朱批数列。连年不断捕猎,野生梅花鹿越来越少。1895年,“鹿趟”的猎户推举赵允吉去北京,当面奏请慈禧太后,以求恩准人工繁殖梅花鹿,慈禧太后立即降下诏批准。猎户随即大兴土木建造“皇家鹿苑”养鹿,这是中国人工饲养梅花鹿的肇始。
慈禧一生喜欢鹿,在颐和园、故宫等地,自己居住的地方都摆有“铜鹿”,以至死后在自己陵寝门口依然摆放着一对“铜鹿”,后来“铜鹿”随军阀盗墓流失到了天津。
(此画按照故宫储秀宫里“铜鹿”所绘,连载于商务图书馆《祥瑞中国》一书)
文并绘图/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