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2025 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周盛大启幕
字号:   
2025-06-10 09:15: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5月27日,以“绿色科技 多彩生活”为主题的2025北京园林绿化科技周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办,通过“一周一会、多场联动”的形式,汇聚百余项园林科技创新成果与百项沉浸式体验活动。通过智能感知、数据互联与生态模拟,让市民直观感受科技如何守护绿水青山,推动以科技降低生态治理成本,加速“花园城市”从蓝图走向现实。活动以全民参与的模式,培育公众的生态科技素养,为碳中和目标注入社会动力。

5科技周汇聚百余项园林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供图).png

科技周汇聚百余项园林科技创新成果(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供图)

  科技赋能,打造花园城市创新样板

  科技周主会场设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龙潭院区,设立五大特色展区。“花园城市创新工厂”里,有用于鸟类监测、病虫害监测、树木倒伏断枝报警的自动巡护机器人。北京市园林绿化大数据中心的工程师吕晖向我们介绍了无人机定向给药防控杨柳飞絮技术。“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及 AI视觉技术,智能识别杨树柳树花穗及飞絮,自动启闭喷药装置实现精准喷药。飞絮形成前,定向喷洒凝结剂于树冠抑制飞絮生成;飞絮时期,采用高分子凝胶沉降剂喷雾沉降树体飞絮,有效减少飞絮扩散。AI视觉技术识别分辨雌雄株的准确率可达90%,可以提高喷洒效率,减少过多施药对环境的影响。”吕晖介绍道。此外,今年科技周还推出板栗采收机器人、宫廷盆栽技艺等。

  “科普活动与自然教育展区”开展科普与自然教育现场活动与实物展示。“未来生活试验田”以社区参与型活动为主要内容,开展与市民紧密相关的家庭园艺类活动与产品体验和推广。“绿色碳汇”展示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境花园等成果,同时在园区开展“森林绿道”科技周游览打卡活动。“椿龄学境教育花园”则以互动体验的形式,开展自然教育、森林疗愈等活动,让参与者感受科技赋能下的生态教育新模式。从花粉、飞絮防治新材料到智能立体绿化系统,从古树名木健康监测技术到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103项科技创新成果惊艳亮相,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科技工作者的智慧,也承载着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城联动,共绘首都生态新画卷

  作为本次科技周的一部分,第十一届北京市公园科普游园会于5 月25日在陶然亭公园启动。本次科普游园会以“公园科普之旅,寻美花园城市”为主题,是历届规模最大、参加公园最多的一届盛会,近30家公园及科研机构联袂登场。颐和园展示千年古树背后的生态密码,中国园林博物馆通过AI技术重现古典园林的营造智慧,北海公园邀您参与设计一座“未来生态亭”……,彰显了首都公园的“科技范儿”。

  全民参与,举办百余项体验活动

  本次园林绿化科技周举办了百余项互动体验活动。在主会场,市民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了解花粉防治的新材料,可以通过互动装置亲手体验“堆肥再生”的奇妙,也可以在“椿龄学境教育花园”中感受非遗技艺与园林文化的交融,还可以参与“年轮探秘大挑战”等互动活动。科技周期间,科普基地体验活动同样丰富多彩。颐和园“雨燕迁徙奇妙旅程”、天坛公园祈年殿古建课程、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中国园林博物馆“端午文化体验”等活动带领市民共同探寻园林艺术,感受自然魅力。市民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打卡科技周,共同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首都篇章。

5手作步道活动区.jpg

手作步道活动区

  市园林绿化局科技处处长姜英淑表示,科技周不仅是一场成果展,更是市民参与生态建设的“创新工坊”。我们希望通过展示“从实验室到生活场景”的科技成果,让图纸变为触手可及的花园场景,激发公众对绿色生活的向往,让每一位市民都成为城市生态的守护者与受益者。

  近年来,首都园林绿化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因地制宜打造高水平绿化景观。花园城市建设作为新时期首都生态建设的宏伟蓝图,从城市的绿化彩化立体化,到乡土植物品种创新研发;从花粉飞絮的科学防治,到因地制宜的自然带建设,园林绿化事业不是简单的“挖坑种树”,有了更多的“学问”和“门道儿”。未来,全市将用新理念、新技术、新产品,以科技赋能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推动北京率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书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首都实践。

  来源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