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从“绿美大兴”迈向“花园城市”
字号:   
2025-06-10 09:1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初夏的永定河生态廊道层林叠翠,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银色穹顶在晨光中泛起粼粼波光。往来旅客隔着舷窗俯瞰,一条绵延三十里的翡翠绸带正以“穿过森林去机场”的诗意姿态,将这座新国门轻轻环抱。这抹跃动的绿意,正是大兴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脚。自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大兴挥锹培土,这片曾被称作“京南风沙口”的土地,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完成了从“工业锈带”到“生态秀带”的蜕变,谱写着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篇章。

4大兴新城“生态绿心”联动城区绿脉.jpg

大兴新城“生态绿心”联动城区绿脉

  一、强化规划领航,科学构建生态空间格局

  大兴区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基因。作为平原造林的重点区域,大兴区紧抓两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历史机遇,在疏解整治的腾退空间上精描细绘,构建出万亩以上片林9处、千亩以上片林41处的绿色生态空间,累计完成平原造林31.2万亩,造林总量居全市首位。截至目前,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3.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6.46%。通过科学规划“一轴两带三组团,廊道节点相融合”的空间布局,高标准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周边“五纵两横”7条交通联络线生态绿廊,环绕新机场周边造林15 万亩,栽植乔灌木31万株,打造出“青松迎客、花海送宾”的国门景观。

  以永定河生态文化带为轴线,大兴区建成狼垡城市森林公园、孙村公园、森林城市主题公园等一批高品质公园,全区75处公园串联形成“300 米见绿、500米入园”的生态服务圈。同时,大兴区积极实施“揭网见绿”专项行动,将1.73万亩闲置地块变身城市绿肺,87处小微绿地如翡翠项链般点缀街巷。全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01平方米/人。曾经尘土飞扬的边角地,如今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诗意空间,城市因此而更加充满活力与魅力。

  二、突出功能融合,打造花园城市建设新样板

  2022年首都义务植树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宏伟愿景。大兴区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积极落实北京市总体工作部署,高标准编制花园城市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生态筑底、花园融城、繁花润城、科学治城”四维体系,锁定近三年重点项目,搭建起覆盖全域的花园城市项目库。大兴新城西片区作为花园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已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大兴区科学合理规划公园、绿地及绿道等环境体系布局,推动城市空间与花园形态深度融合。加速念坛公园、永定公园、清源公园“三大公园”绿心联通建设,全力绘就“一城绿色半城水,百业繁荣万户兴”的美好画卷。

4滨河运动公园与新风河景观无界联通.png

滨河运动公园与新风河景观无界联通

  漫步大兴新城,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花园之中。这里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重塑花园城市肌理。高米店街道率先完成首个花园式示范街区,5条城市画廊串联起“粉云”“活力”“芬芳”三大主题景观带。200.5亩铁路桥下空间化身“林地花海”,1.3万株花卉及乔灌木与开花地被形成“春览繁花、夏享绿荫、秋观彩叶、冬赏枝艺”的四季景观长卷,让疾驰的列车化作“开往春天的专列”,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浪漫与诗意。现代化的城市家具与生态装置共同点亮24小时鲜活的“绿色会客厅”。在街头的长椅上,市民可以坐下来休息,欣赏周围的绿色美景;在公园的凉亭里,人们可以聊天、下棋,享受悠闲的时光。都市人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诗意栖居,城市与自然在这里完美融合。

  在乡村建设中,大兴区以魏善庄镇李家场村、半壁店村为试点,打造北京市首批试点建设的花园乡村。村民住宅院落蜕变为花卉果蔬园等特色空间,村民全程参与公共区域绿化美化的创意设计。2000余个花架与花箱、1200余株花卉植物,化作点睛之笔,让村庄环境焕然一新,村头公园改造提升、林地景观游憩设施的增设,更让村庄生态环境焕发出勃勃生机。村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用废旧砖瓦筑起生态花墙,将闲置农具雕琢成景观小品。花园庭院如繁星点点,串联成“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的绝美画卷,让乡村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兴区以“一村一公园”为愿景目标,精心雕琢乡村生态版图。如今,已累计打造60处村头公园,总面积达3204.49亩,这些公园与周边村落的自然风貌、人文环境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千亩花海映村落”的诗意生态景观,让乡村的生态品质与旅游吸引力实现双提升。当城市游客在村头片林公园遇见跳跃的松鼠,孩童在农耕体验区触摸麦穗的纹路,城乡界限在花香中悄然消融,这种“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模式,让生态红利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永定公园的开放共享草坪上,露营帐篷如春笋般生长,花境咖啡厅的香气伴随着牡丹园的馥郁芬芳,春有油菜花海翻涌成浪,秋有麦穗低垂诉说丰年,野生动物与游人共享这片乐土。当无界公园的理念在大兴落地,夜间灯光球场点亮都市夜空,儿童娱乐区回荡着天真笑语,大兴居民开启了“全时活力”模式。

  大兴区以“城园相融”理念精心打造无界公园体系,全区42个公园已实现无界化。新建庑殿公园、海户公园、观音寺公园3处无界开放空间,打造市民乐享自然的城市客厅。拆除部分沿河公园的实体围栏,优化公园出入口,释放6810平方米开放草坪,让市民能够自如地在绿道间自由穿梭。这些无界公园正成为全龄友好的休闲胜地,让城市洋溢着生机与活力。

  三、夯实生态本底,筑牢生物多样性保护屏障

  晨光穿透林冠的间隙,在松软的腐殖土上织就流动的金纱。百年古槐树舒展着苍劲的枝丫,新补植的栎树苗在林窗下挺直腰杆,深浅

  交织的绿意在风中泛起涟漪,这里是会呼吸的森林剧场。暖阳下,长子营湿地泛起金色涟漪,5000余只雁鸭集群振翅,155种鸟类在此繁衍生息,鹭鸟种群稳定在百余只规模,震旦鸦雀等珍稀物种驻足,见证着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

  大兴区立足京津冀生态协同定位,深化区域生态联防联控,通过推进生态廊道节点建设、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持续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与稳定性,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持续强化“林长制”协同管理机制,建立了区、镇、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健全“林长+检察长+警长+城管”协同工作机制,制发工作方案,发布区级总林长令,设置区级林长16名,镇、村级林长911名,实行制度化、网格化管理。实施精准化有害生物防控与网格化森林防火,加强科学监测与网格巡护,确保平原生态林健康生长。利用“人防 + 网防 + 技防”构筑森林防火安全网,严密监控森林防火形势,科学划分全区森林防火区。截至目前,全区实现连续36年无森林火灾发生。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创新研发胶带阻隔围环、色板诱杀等物理防治技术,使成灾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种苗产地检疫率实现100%,从源头上保障了森林的健康与安全。

4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生态廊道贯通.jpg

大兴国际机场周边生态廊道贯通

  全面建立新型集体林场管护模式,运用分级分类智慧图库实现精准管护,让每片森林都拥有专属“健康档案”。平原生态林养护管理中,坚持“近自然经营”理念,建立市级生态林养护管理综合示范区 5处,实施林下补植补种61.01万株,种植食源性蜜源性植物 16.49 万株,实施林分结构调整66.69万株。同时,加强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重要物种栖息地等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建成保育小区63处、小微湿地97处,建设本杰士堆352个、人工鸟巢1041个、昆虫旅馆 195 个,构建起多层次生物栖息网络。湿地修复方面,实施地形重塑、植被恢复等工程,调查形成125种湿地资源植物图谱,全区湿地面积达到4.63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81.62%。长子营、杨各庄湿地被列入市级名录。区域生态廊道实现互联互通,为野生动物构建起迁徙绿色通道,让“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等珍稀鸟类成为“常住居民”。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连续四年以集群形式到访瀛海镇麦田。“明星”物种崖沙燕连续四年在大兴区筑巢安家,巢穴数量达到200余个,形成全市唯一的崖沙燕繁育栖息地。东方白鹳、黑鹳、遗鸥、乌雕、草原雕等各类珍稀野生鸟类多次到访大兴。这些“生态晴雨表”见证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跃升。

4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崖沙燕在永定河流域大兴段筑巢,.jpg

国家“三有”保护动物崖沙燕在永定河流域大兴段筑巢

  大兴区多部门联合开展“2024绿剑行动”“网盾行动”联合执法行动与普法宣传,开展虎等陆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野生动物救助,及时妥善救助秋季迁徙期迷途、掉队、体弱候鸟等各类野生动物千余只,均已妥善救护安置,并对恢复后满足放归条件的及时放归,维护生态资源安全。

  如今,大兴区调查观测到的维管束植物达到414种,包括野生植物212种。其中,珍稀濒危植物8种、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野生鸟类达到308种,共记录国家重点保护鸟类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51种,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丰厚。

  四、推动全民共建,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春日的六合庄林场氤氲着泥土芬芳,青年志愿者的铁锹与孩童的水桶奏响春日交响曲。大兴区12个“互联网 + 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基地将四季尽责模式化作可触摸的绿色实践。全区年均开展400余场活动,每年超20万人次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履行植树义务。无论是企业员工、学校师生,还是社区居民,都积极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来。他们挥锹铲土、浇水灌溉,用自己的双手为城市增添一抹绿色。

  大兴区积极倡导“义务植树 + 社区微花园”尽责模式,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背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让绿化空间从“零散点缀”升级为“系统网络”。首批微花园以3个社区作为试点,通过“专业引领 +群众参与”的模式,打造“小而美”的绿色公共空间。

  在园艺驿站,家庭园艺师指导居民制作苔藓微景观,学生用落叶创作生态标本。全区14个园艺驿站年均开展200余场活动,让生态文明理念浸润日常生活。当市民在园艺驿站亲手种植花卉、制作盆景,他们不仅感受着绿色生活的美好,更在潜移默化中成为生态文化的传播者。

  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彰显着大兴的生态人文情怀。大兴区对全区 128株古树名木及其生境展开全方位保护,不断健全“林长+古树保护”考核机制,签订管护责任书,切实压紧、压实管护主体责任。持续优化古树整体生境,建成安定镇前安定村、前辛房村,魏善庄镇大狼垡村等7处古树保护试点。科学推进衰弱古树复壮工作,为古树开展精细化“体检”,量身定制“一树一方案”复壮举措,已科学复壮修复100余株衰弱古树。对纪念林核心区实施景观改造,保障生态资源得到长期、有效保护。通过守护乡村文化生态,让一株株古树名木,成为大兴绿色文化的讲述者、生态发展的记录者。

  五、深化绿色赋能,创新生态价值转化实现路径

  庞各庄镇梨花村内,百年贡梨树虬曲苍劲的枝干如蛟龙盘踞,其中 , 树龄达423岁的“御封”贡梨树堪称村中“明星”,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枝繁叶茂,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其最高年产量曾突破 1000公斤。在这片万亩梨园里,金黄透亮的梨果正被果农们采摘入筐,有的将直接走向市场,有的则会沿着深加工生产线,摇身变为备受追捧的梨膏水与小吊梨汤,让馥郁果香飘向远方。

4庞各庄镇万亩梨园“金把梨”贡梨树.jpg

庞各庄镇万亩梨园“金把梨”贡梨树

  安定镇贾尚梨园的仓库区内,定制包装箱层层堆叠如小山。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正蹲在纸箱间,手脚麻利地进行装箱作业。他们布满老茧的手掌稳稳托起圆润饱满的梨果,指尖轻柔地拂去果霜,将果实细致且整齐地码放进箱。空气中,清甜的梨香肆意荡漾开来。一箱箱鲜果即将搭乘冷链快车,奔赴各大商超。

  御林古桑园内,古桑文化主题月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桑产业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景。村民们穿梭在园内采摘,将饱满果实放入竹编小篓。这些经霜桑叶将直供药企,而熟透的桑椹则通过冷链车运往深加工基地,在发酵罐中酝酿成酡红的桑椹酒,琥珀琼浆里封存着整个京南的甜美。

  大兴区着力健全种业振兴实施方案和林果种业振兴计划,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目标。持续培育高品质示范果园,创新果品宣传销售形式,以“生态优先、优质安全、精品特色”为目标,完成 5个老北京水果示范基地建设,全区种植果树面积4万余亩,种质资源800余个品种,保护老梨树、老桑树资源 5万余株。建立全市第一家001号园林绿化专家工作站,专家到村开展产学研合作,解决产业关键技术问题,引进和示范推广果树新优品种10余个,落实绿色防控,推广“迷向丝”防控和有机化栽培技术,确保果品质量安全。

  大兴区依托百年古梨树群资源,深挖梨花文化底蕴,结合永定河畔民俗文化,培育“林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举办梨花诗会、梨花音乐会等生态文化活动,开发梨花书签、梨花饰品等以梨花为主题的文创产品,以及葫芦烫画、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产品,拓展“旅游+踏青+摄影”系列观光休闲体验,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培育壮大“金把黄”果品品牌,发展梨果精深加工产业,推出“梨不开你”梨膏水、小吊梨汤等5款衍生品,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附加值。如今,林果产业已成为大兴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带动果农就业增收,真正实现了“一树梨花百业兴”的绿色蝶变。

  大兴区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花卉新优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创新升级。成立“大兴区花卉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专家工作站”,汇聚业内专家资源,为花卉产业的技术突破与示范应用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积极探索朱顶红快速繁育体系建设,与市农林科学院合作,引进来自荷兰、秘鲁及南非等国朱顶红品种,建立包含200个品种、3500个种球的朱顶红种质资源圃,筛选出17份核心种质资源,成功获得第一批种苗杂交组合。

  在月季新品种培育领域,培育出“约定”“初心”等月季新品种220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市场推广潜力。凭借在月季产业领域的卓越表现,大兴月季在国际舞台上屡获殊荣,彰显了强大的产业竞争力,在2025年举办的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月季竞赛中,斩获37项奖项。其中,大兴区纳波湾园艺有限公司荣获33个奖项,金奖数量达13项,在参与月季竞赛的企业、集体和个人中,获奖数量位居榜首。此外,在2024年世园会月季竞赛中,区内重点企业园区荣获大奖、金奖等16个奖项,极大提升了大兴花卉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春日的永定河绿色港湾,50万株郁金香沿河岸依次盛开,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形成一片斑斓的花带,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游人沿着园路缓步前行,不时停下拍照记录花海美景,或蹲下与花间飞舞的蝴蝶蜜蜂合影,定格成春日里最寻常也最动人的光景。

  大兴区以生态为笔、文旅为墨,将永定河沿岸的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可感知的幸福场景。2025年春季赏花季期间,大兴区整合生态资源,科学规划12个特色赏花片区,以月季、郁金香、牡丹、梨花等特色花卉为主题,打造沉浸式花境景观,设置国潮主题打卡点,推出花漾城区、野趣郊野、自然生态等主题游园活动,发布赏花地图、观鸟地图以及游览线路。在重点公园划定专属帐篷区,引入花园式咖啡厅、移动餐车,推出特色饮品,打造“公园+”消费场景,提升市民参与感。春季,全区各赏花片区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有效带动餐饮、民宿等消费增长。“以花鸟为媒、以生态兴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4大兴区念坛公园的“碧水红妆”.png

大兴区念坛公园的“碧水红妆”

  走进长子营赤鲁村,林下百合亭亭玉立,风信子摇曳生姿,黄花星星点点,一片蓬勃之景;礼贤镇的田野里,艾草散发着独特气息,萱草舒展身姿,板蓝根与益母草静静生长,中草药种植有序铺展;庞各庄镇的园地中,牡丹娇艳欲滴,芍药婀娜多姿,赏药同源花卉绽放别样光彩。

  大兴区立足本地实际,年度发展林下经济 1.5 万余亩,构建林药、林花、森林旅游与康养等多元经济模式。通过深度挖掘资源潜力,构建起涵盖林药种植、林花培育、森林旅游与康养服务等多领域的多元化经济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大兴区持续发力、深化布局,致力于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森林旅游目的地。以永定河绿色港湾丰富的生态资源为依托,特别引进56种、50万株郁金香种球,在林下打造五彩斑斓的花海,沿着10公里长的森林步道,巧妙设置网红景观节点,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之地,推出郁金香欢乐季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力,有力推动生态产业融合发展与转型升级。

4永定河绿色港湾绿茵如毯.jpg

永定河绿色港湾绿茵如毯

  从永定河畔的生态修复到新国门下的花园盛景,从候鸟翩跹的湿地乐土到产业兴盛的绿色经济,这座承载着“新国门”使命的生态之城,正以“兴绿为民”的初心,将“两山”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民生福祉。在京南大地上描绘着“人人是园丁,处处是花园”的美好图景,为城市生态治理贡献着鲜活的大兴样本。当永定河的碧波映照着大兴机场的流光,一个生机盎然的花园城市,正在京南大地绽放出璀璨的时代芳华,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文并图 / 北京市大兴区园林绿化局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