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科技赋能“花中皇后” 文化铸魂“月季之乡”
字号:   
2025-06-10 09: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5月11日,第九届国际月季研究与栽培学术研讨会(简称国际月季大会)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盛大启幕,这是全球月季领域顶级盛会举办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吸引了全球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800名科学家、企业家及爱好者参与。本次大会以“花开北京 香约永定”为主题,融合国际学术会议、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花开北京·2025 北京月季文化节三大核心板块,以北京市花月季为媒,在满城繁花映衬下,搭建起全球月季产业与文化交流的璀璨舞台,向世界展现中国在月季领域的卓越成就与创新活力。

1.jpg

  中国月季科研迈入全球引领者行列

  国际月季大会,由国际园艺学会(ISHS)主办,是全球月季界集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品种展示和宣传推介于一体的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会议,每四年举办一次,已在美国、法国、以色列、日本、德国等月季科研领先国家举办了8届。在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多方努力下,我国成功获得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举办权,这是该会举办40年来首次落地中国,展现了国际月季界对我国月季科研水平和产业发展的认可。

  中国园艺学会理事长邓秀新在开幕式致辞时表示,作为蔷薇属植物的起源中心,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和栽培月季的国家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有我国西南地区发现可以连续开花的月季种质的记载。邓秀新指出,我国一直走在世界月季新品种选育和应用的前沿。特别是近30年来,借助云南等地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几代花卉科技工作者、生产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月季切花生产第一大国,庭院月季的生产规模跃居世界前列,在世界月季乃至花卉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发展获得了国际同行的瞩目。本届大会来自26个国家的月季科研工作者、育种家、产业技术专家及爱好者齐聚北京,围绕“月季种质创新与产业可持续发展”主题,聚焦基因组学驱动的分子育种、智慧园艺技术应用、绿色生产体系构建等前沿议题,通过专题研讨、成果展示、技术对接等形式,搭建起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交流、产业协同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世界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俊平表示,在月季新品种培育方面,我国近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围绕抗衰老、低能耗、低维护、抗寒、耐热等开展育种工作,在品种培育过程中,将现代生物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育种效率,将育种周期由6-7年缩短到3-4年。培育出“菲韵”“冰茶”“期希”等抗衰老、耐贮运的切花品种,“北京红”“约定”“娉婷”等低维护、高抗的园林绿化品种,广泛应用于切花生产、高架桥美化、庭院景观、道路绿化等。

  超三千品种演绎“满城月季竞芳菲”

  伴随着第九届国际月季大会的开幕,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和花开北京·2025北京月季文化节同步启动,为首都市民与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文化的双重盛宴。

1天坛公园推出月季文创冰激凌.jpg

天坛公园推出月季文创冰激凌

  在第十二届中国月季展京西月季洲主展区,全球近千余月季品种汇聚于此,供市民朋友欣赏品鉴。其中中国自育品种集中亮相,涵盖切花、盆栽、景观等类型。盆栽月季精品展甄选树状、微型等八大类型300余个名优品种,展现了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切花品种展聚焦“中国芯”自育成果,“红珊瑚”“北京红”等品种彰显了我国作为全球最大切花生产国的技术实力,实现了我国从“引种”到“育种”的跨越。同时,京西月季洲室内外还设置了意大利、法国和北京园、郑州园等8个国内外特色展区,同步举办月季精品展、插花花艺展、摄影书画展等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拓展多元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市民的美好生活。

1近千余月季品种在京西月季洲亮相.jpg

近千余月季品种在京西月季洲亮相

  此外,国家植物园(北园)、门头沟月季洲公园、大望京公园、玫瑰公园等全市14大月季特色展区,月季观赏面积达3000余亩,展示品种超过3000个,也同步面向市民开放。各展区将“花”元素贯穿始终,融合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元素,举办月季精品展览、京西月季洲“花 young 生活节”、园艺市集、月季及衍生产品展销等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活动,创新推出“月季 + 非遗传承”“月季 + 国潮文创”等综合体验模式,与周边商圈联动,激活消费新潜能。为全方位呈现月季文化内涵,各展区将家庭园艺与月季艺术深度融合,创意策划“月季 +”主题体验活动,以科普教学、创意工坊、花艺沙龙等多元形式唤醒市民园艺热情。月季科普大讲堂传播种植技艺,创意手作工坊演绎花卉艺术,花艺师交流会碰撞美学灵感,让市民在花香中学习养护知识,在创作中感受自然之美,在交流中提升审美情趣,持续营造“人人都是园丁,处处皆是花园”美好氛围,让花园城市共建共享理念在千家万户生根发芽。

1月季文化节推出线上赏花地图.jpg

月季文化节推出线上赏花地图

  今年的月季文化节深度融合数字技术,推出“VR云花展”,市民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即可“云游”天坛月季园、京西月季洲等展区,360 度观赏月季盛景。京西月季洲公园打造全球首个月季元宇宙空间,通过VR技术,观众可穿越至19世纪欧洲古典月季园,直观感受月季品种演化历史,“穿越”时空,体验百年月季文化;进入“虚拟育种实验室”,可视化呈现基因编辑、杂交育种等前沿技术,还能亲手“培育”虚拟月季品种,体验科技魅力。区块链技术为每株月季赋予数字身份,实现“实体 +虚拟”双维展示。大会吉祥物“小妙月”化身AI导游,支持多国语言交互,提供品种识别、文化科普等服务,让与会者和首都市民能够与可爱的AI数字人“小妙月”交屏互动。此外,月季赏花地图串联全市打卡路线,扫码集章可享购花优惠,线上线下联动激发消费活力。

  北京成为国内城市月季应用“典范”

  现代月季拥有花色鲜艳、花开不断、芬芳馥郁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景观、庭院绿化、室内装饰、食品和保健等领域,生态、经济效益显著。1987年,月季、菊花被选为北京市市花之后,历经30多年匠心培育,北京市月季产业已形成集研发创新、高效生产、景观应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鲜明注脚。

  作为全国月季科研高地,北京拥有国家级月季种质资源圃、国际月季新品种测试中心、国家月季产业联盟和国家级月季种苗高效生产示范区。2006年,北京在国内率先成立月季育种研发创新团队,7个在京科研院所的9支月季研发团队共培育出200多个月季新优品种,培育出“北京红”“红五月”等50余个自主知识产权月季新优品种,在全国多省推广应用,十余个品种出口海外。2023年,大兴区启动建设国家级市花月季种苗繁育和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开展月季种苗智能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带动产业集聚。据统计,2024年底北京新增月季栽植面积超过98公顷,年产切花月季超1300万支,盆栽月季300万盆,年产值约2715万元。

1北京本土培育的大花月季品种‘约定’.png

北京本土培育的大花月季品种‘约定’

  下一步,围绕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北京市将以举办国际月季大会为契机,积极在门头沟区打造以市花月季为特色的花园城市示范区,依托国际交流会展平台,为月季产业注入科技动能,推动月季产业高质量发展,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花园城市和全域森林城市建设。

  月季产研融合赋能首都花园城市建设

  目前,全市月季栽植面积超过2.5万亩,月季应用及展示品种超过3000个,包括地被月季、藤本月季、灌木月季、微型月季、丰花月季、香水月季等多个类型。在北京环路的主要联络线及重点街区,2000多万株各类月季盛放,形成长达300公里的“月季项链”。中关村大街等城市主要道路形成靓丽的“月季大道”。去年,结合花园城市建设,完成木樨地桥、国贸桥、新兴桥悬挂花箱试点,采用“仙境”“约定”“猩红博尼卡”等月季品种,打造空中花廊。同时,结合新建城市绿地、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建设等,月季景观延伸至社区街巷,每年5月形成“满城月季竞芳菲”的盛景。

1北京环路形成“月季项链”.png

北京环路形成“月季项链”

  今年,结合四环路大修工程,将在四环路种植粉色系、深粉色系月季,重点桥区点缀黄色系月季,四环路60公里“月季花环”将于明年惊艳亮相。未来,北京将继续探索推进公共空间“灰绿融合”建设,试点在公共厕所、重点桥区、城市家具、道路护网周围种植各类型月季,进一步扮靓首都。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一级巡视员贲权民表示,月季被誉为“花中皇后”,是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作为全球最大的月季原产国和消费市场,我国在月季种质资源、育种研发、产业应用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本次大会是我国月季科研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推动全球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大会汇聚全球顶尖科学家、行业领袖和国际组织,搭建起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桥梁,通过“科技 + 文化”双轮驱动,推动我国从月季资源大国向月季育种研发强国跨越,助力构建花卉领域国际协作新格局,为全球生态文明贡献中国方案。

  整理/姜昊岑  摄影/何建勇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