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通山 多道融合 北京山区绿道建设拉开序幕
北京山区绿道暨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建设启动仪式,于 11 月 2 日在房山区周口店猿人遗址龙骨山拉开序幕。活动现场,市民志愿者在“手作步道导师”的带领下,就地取材、亲力而为,在山间林下手工铺就了一段自然朴素的森林步道。以“飘逸的绿带”为设计元素的北京绿道 LOGO 在活动现场发布,同时市园林绿化局还发布了“山地森林步道建设十条”和“大家一起建步道”志愿行动倡议。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的建设开启了北京山区绿道建设新征程,打开了迈向花园城市新通道。
启动仪式现场
北京山区绿道建设在房山区按下启动键
今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 (2023 年—2035 年)》,谋定了全市域、多类型的绿道体系,包括城镇休闲绿道、平原郊野绿道、山区森林绿道、滨水游憩绿道和历史文化绿道,把绿道建设由城区逐步推向广阔平原和广袤山区。其中,山区绿道串联大美青山绿水、多彩人文资源和特色乡村民俗, 让更多市民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体验徒步登山、越野健身等丰富的游憩方式。
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是穿越北京城“前山脸”的林间绿道,西起房山区周口店猿人遗址,东至平谷区金海湖,贯穿西太行、北燕山两大山脉。沿途跨越房山、门头沟、昌平、海淀、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九区,串联周口店遗址、潭柘寺、妙峰山、十三陵、八达岭长城等风景资源,以及乡村民俗、观光果园、休闲农庄等消费场所。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激活沿线休闲度假、文化探访、户外运动、科普体验等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打造独具生态与文化交融魅力、山地与沟谷交叠体验的“京华绿道”品牌,成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新名片。
其中,北京浅山千里京华揽胜森林步道房山段南起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至房山区界与门头沟段连接,东至青龙湖森林公园,西至银狐洞景区。步道全长约 120公里,海拔 100 米至 1307 米,全线涵盖四个难度等级,难易交替。步道选线串联并辐射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金陵遗址、猫耳山等 30 个历史人文自然景观资源点和南窖村、水峪村等 25 个村。
北京山地森林步道建设将因山就势、以线串珠
为了规范建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出台了“山地森林步道建设十条”,将成为北京山地森林步道建设的基本遵循。山地森林步道建设,因山就势、因地制宜,在路由选线上,充分融合古道、防火道、巡护道及林间自然小道,有路不建、尊重自然,低建设、低扰动;在资源整合上,充分串联具有区域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历史及民俗等各类资源,以线串珠、以道赋能;在配套服务上,充分对标游客需求,统筹考量公交接驳、自驾停车、沿途补给、民俗休闲、健身疗养、自然教育及安全保障,努力把山地森林步道打造成广大市民喜闻乐见、乐享自然更加广阔、更加自然的休闲空间。
山地森林步道建设,按照生态优先和低扰动原则,综合考虑森林防火安全、生物保护要求和应急救援难度,系统整合分散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坚持多道融合、一道多用原则,通过连通断点堵点、完善配套设施,构建“平急两用”的山地森林步道,平时服务山区旅游休闲功能发展,战时发挥应急避险和救援通道作用,强化山区森林防火安全保障,推动山区游憩功能提升,带动沿线乡村振兴。
山地森林步道建设突出自然,坚持对自然环境的最小扰动,避免大拆大建和大规模开发,充分结合地形地貌特点,保持和改善步道系统沿线的自然风貌,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优先利用林间自然小径,强化与森林防火道、市政道路等衔接和融合,增强步道系统的连通性。突出体验,响应市民使用绿道的多样化需求,优先利用闲置设施资源,有效提升驿站、补给点、观景平台等品质,完善科普及标识指引系统,全过程提升步道系统的连通性、便利性。突出人文,联动周边具有人文特色和田园风光的历史名村、传统村落、特色村落、景区景点等,在保留乡村聚落的特色下,通过游憩休闲功能的植入或补给点的布局,串景连村,丰富步道承载功能,推动实现“两山转化”。
北京绿道 LOGO 发布
以绿色为主色调,以“飘逸的绿带”为设计元素,代表着首都花园城市绿色脉络的北京绿道 LOGO 在现场和市民见面,LOGO 通过巧妙地融入奔跑的人物形象和汉字“京”的形态,彰显首善之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整个标识形象生动、寓意丰富,助力“北京绿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市园林绿化局还发出了“大家一起建步道”志愿行动倡议,2025 年 3 月至 10 月,将组织开展“志愿手作步道活动”,诚邀广大市民亲身参与,在山区、在平原,在郊野公园和国有林场,亲手建造森林步道,共同参与花与城市建设。
随着山地森林步道建设的推进,市区园林绿化部门将探索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以浅山千里揽胜步道为突破,策划多样化的主题活动,推广山地森林步道文化 IP,提升山地森林步道品牌的感知度。引入对森林步道建设有热情的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实施建造和后期维护管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共同践行“ 无痕山林”理念,亲身体验自然之美、保护自然之美。
文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保护修复处
摄影/ 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