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载持续书写绿色发展的“北京答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平衡、协调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应有作为,更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担当。
75 年来,首都园林绿化紧紧围绕城市战略定位,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通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绿色家底”不断增厚。截至 2023 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 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6.9 平方米,构成了“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建成了全域森林城市,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大生态格局,当年的沙漠化边缘城市实现了华丽转身,创造出绿满京华的盛世图景。新征程上,生态文明之路将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在中华大地上不断书写新的绿色篇章。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全景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补历史之“遗绿”,绘京华之盎然
北京地区在辽、金,特别是元、明两代,山区林木遭到大量砍伐,至清初几乎损失殆尽。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林业基础相当薄弱,所剩人工林不足 300 公顷,残存次生林 2 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仅为1.3%。在城区,解放前绿地很少,1949 年仅有公共绿地 766.67 公顷,种植各种树木不足 8 万株。城区每人平均占有公共绿地只有 5 平方米,在全国 35 个大中城市中占第 13 位,城市绿化覆盖率处于第 8 位。开放的只有中山、北海、天坛、颐和园、万牲园(北京动物园)、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6 处公园,以及正义路、中华门、公主坟等 5 处绿地,总面积 772 公顷,共有树木 4.96 万株。曾有万牲园之称的动物园全部动物只剩下 3 种 17 只。在郊区,解放初只有林地和果树 2.67 万公顷。7.33万公顷风沙危害区还缺林少树,山区还有43.33 万公顷宜林山场没有绿化,森林覆盖率在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中,居第 18 位。由于没有森林植被的保护,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特别是山洪爆发,河流下游决口,造成大片风沙危害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北京的绿化建设。1956 年 3 月,毛泽东主席发出“绿化祖国”号召。1958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使我们祖国的山河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随后,全国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1953 年 2 月 16 日,朱德视察小西山时指示:“小西山的绿化政治意义重大,要赶快绿化小西山。”在朱德的指示和带领下,以驻京部队为主的义务植树大军参加西山造林,3 年造林 3700 多公顷,基本完成了小西山绿化。小西山绿化工程也成为北京造林绿化的第一座丰碑。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共北京市委提出了“为生产服务、为中央服务。归根到底是为劳动人民服务”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总方针,实行了“普遍绿化,重点提高”、“先普及,后提高”的园林绿化方针,北京的园林绿化在恢复中发展,先后开放了碧云寺、八大处、景山等 7 处公园风景区,陆续开辟了陶然亭、紫竹院、地坛、日坛等 40处公园,在道路、河道大量植树发展到 360公里,新栽防护带 3 条。在山区,1956 年,中共中央发布《全国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发展林业,绿化一切可能绿化的荒山荒地”的要求。市委、市政府随即召开林业工作会议贯彻落实,首都掀起了植树造林热潮。积极建立山区护林组织,停止烧山毁林开荒,大力提倡封山育林,在风沙危害严重的潮白河、永定河两岸进行造林。1962 年,林业工作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各项工作得到加强,这一时期由于方针明确,园林绿化稳步发展,呈现出一片兴旺的局面。
朝阳公园
改革开放后,首都绿意盎然展芳华,提质增量换新颜
首都园林绿化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焕发新生,扬帆再启航。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布局,一代代务林人众志成城,勇立潮头,在全市构筑起山区、平原、环城绿带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呈现出城市青山环抱、市区森林环绕、郊区绿海田园的优美景观。
1982 年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他指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 20 年,坚持 100 年,坚持 1000 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
江泽民同志发出了“全党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和“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胡锦涛同志指出:“北京要真正成为首善之区,必须在绿化美化工作中走在前面。希望你们加快绿色北京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让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
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带头先后在西山、十三陵水库、天坛公园、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地区参加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栽植各类树木2 万余株。全国人大常委会自 2004 年开始、全国政协自 2005 年开始、中央军委驻京部队自 1991 年开始、国家部委自 2002 年开始,每年坚持在京参加义务植树,足迹遍及全北京,种植各类树木 8 万余株。五大义务植树活动极大鼓舞了首都军民绿化家园、美化环境的热情,驻京部队与首都人民并肩战斗,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全市每年约有 200万人(次)以不同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新中国建立后,北京市先后开展了军民绿化小西山、机关分片造林、全民义务植树等大规模绿色行动。
北宫森林公园
地坛公园
筑牢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北京山区面积占市域总面积的 62%,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区。全市围绕打造坚实的山区绿屏,先后启动实施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太行山绿化、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爆破整地造林、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使 95%以上的宜林荒山基本实现了绿化。通过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从 1982 年到 2017 年,共完成建设任务 81.73 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 39.65 万公顷,封山育林完成 33.6 万公顷,完成飞播造林完成 8.48 万公顷;通过太行山绿化工程,林地面积不断增加,森林多种功能逐步发挥,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通过爆破整地造林工程,从 1990 年到 2010年,累计栽植针叶、阔叶苗木 22241 万株,苗木成活率达 91% 以上,爆破整地造林完成 16790 公顷;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彻底治理了“五大”风沙危害区。
构建平原生态网络体系。平原地区是北京城市分布的核心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相对突出,尤其是历史上形成的“五大”风沙危害区,危害面积占全市平原面积的四分之一,是影响首都生态环境最直接最主要的区域。通过持续的建设形成了以绿色生态走廊为骨架、以大尺度森林湿地斑块为支撑,点、线、面、带、网、片相结合,林水相依、果茂林丰、绿绕京城的秀美画卷。2001至 2004 年,市政府实施了“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在“五河十路”两侧建成了 20-50 米宽的永久性绿化带,外侧建成200 米宽的绿色产业带,完成绿化 1035 公里,造林面积 38.5 万亩,其中永久性绿化带面积 12.2 万亩。
建设生态宜居的城乡绿化环境。1984 年9 月北京成功取得 1990 年第 11 届亚运会举办权后,全市上下以“满城青翠满城花”为目标,掀起了空前规模的绿化美化热潮,仅城市道路方面就完成了 2600 余条、1700 多公里道路绿化,城市绿地总面积达到 1.6 万余公顷,使亚运会成为改革开放后全市园林绿化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期。为举办好 2008年奥运会,全市紧紧围绕“办绿色奥运、建生态城市”的目标,全面实施了奥运场馆及相关配套项目共 150 项绿化工程,完成绿化面积 1026 公顷,全面兑现了向国际奥委会承诺的 7 项绿化指标,实现了首都园林绿化建设跨越式大发展。
大运河森林公园
砥砺奋进新时代,谱写首都园林绿化时代华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 12年亲自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并强调:“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要不断扩大森林面积,不断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撸起袖子加油干”。全民义务植树43 年,全市共有 1.1 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植树 2.2 亿株。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北京市委、市政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不断完善,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绿色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了“山区有绿屏、平原有绿海、城市有绿景”的生态宜居城市。北京成为首个省级“国家森林城市”,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绿色生态基底不断夯实。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
绿色空间大幅拓展,首都建成全域森林城市。北京市委、市政府接续实施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全市累计新增绿化面积 243 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2012 年的 38.6% 提高到 44.9%,城市绿化覆盖率由46.2% 提高到 49.8%,《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 年—2035 年)》确定的“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绿色空间布局逐步完善,连通性显著增强。北京“一道绿隔”地区城市公园达到 109 处,“二道绿隔”地区建成郊野公园44 处。城市副中心新增绿化面积 26 万亩,建成各类公园 30 余处。平原地区形成万亩以上森林湿地 40 个,千亩以上绿色板块 498 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 20 年累计造林营林921.9 万亩,山区绿色屏障不断加厚。
绿色福祉持续增进,首都迈入“千园之城”。北京市统筹城市更新和“疏整促”专项行动,新增城市绿地 7293 公顷,完成留白增绿、战略留白临时绿化 8800 公顷,建成城市休闲公园 309 处、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 609处、城市健康绿道 1405 公里,全市公园总数达到 1065 个,公园绿地 500 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 9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5.5 平方米提高到 16.9 平方米,成为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力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北京市持续提升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外来物种入侵等灾害防控能力,严厉查处涉林涉绿违法犯罪行为,科学有序恢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全力守护首都生态安全。加强资源养护管理,实施山区森林抚育经营 700 万亩,对 201万亩平原生态林实行差异化管理,对 9.3 万公顷绿地实现精细化管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全市现有维管束植物 2088 种,陆生脊椎动物 608种,其中鸟类达 515 种,已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草木苍翠、虫鸣鸟啼、鸢飞鱼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动场景,正是北京这座城市生态发展理念革新的真实写照。
繁荣发展生态文化,绿色富民打响金字招牌。2019 年,市园林绿化局结合国庆 70 周年、建党百年,发布红色旅游地图,推出 42 项红色游活动,讲好“红色课堂”。全市公园景区年均开展特色活动 500余场,年接待游客 4.7 亿人次,建成首都园艺驿站 100 余家。市属公园推出文创产品5400 余种,销售额超 2.7 亿元。全市林果、花卉、种苗、蜂蜜等园林绿化产业年产值达 126.3 亿元。重点林业建设项目用工保障本地农民就业 7.02 万人,生态林养护管理吸纳 8.7 万农民就业,退耕还林后续政策惠及农户 9.5 万户,新型集体林场创造就业岗位 1.1 万余个,越来越多的农民成功转型专业化林业工人,实现在家门口绿岗就业。
奥森公园全景
接续奋斗新征程,绘就大国首都壮美生态画卷
党的二十大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生态文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实现生态文明显著提升的奋斗目标。
以科学绿化为路径,持续厚植生态基底。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绿化原则,积极恢复森林、湿地,持续拓展绿色生态空间,不断优化完善绿色空间布局。全市森林覆盖率逐步提升至 45%,加快实现全域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在城区,结合城市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大力实施代征绿地绿化、留白增绿、疏解建绿、拆违还绿。在平原地区,持续拓展绿隔地区生态空间,建设美丽乡村千村千林,因地制宜实施填空造林、断带补齐、湿地恢复,优化打造大尺度森林湿地。在生态涵养区,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科学恢复林草植被。
以精准提升为手段,践行森林“四库”理论。全面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地被变革”,提高城市绿地养护管理可持续性;按照“近自然林”理念,调整平原生态林林分结构,恢复森林原真性;强化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实施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林水相依,结合海绵城市推进小微湿地和雨洪湿地建设,持续推进温榆河、南苑森林湿地重点项目,建设大尺度森林湿地,优化湿地生态功能。大力推动传统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自然体验、森林康养等新兴业态,持续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强化森林粮库、钱库功能,带动绿岗就业增收。
以花园城市为蓝图,加快推动绿城融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通过全社会参与、精细化治理,促进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有机融合、城市绿色发展,不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树立全域花园理念,打造以燕山长城、西山永定河绿色空间为城市风貌背景,以“一屏三环五河九楔”为骨架,以“城乡公园—自然公园—城市绿道”为脉络,以历史名园、文化遗产、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公园体系。实施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建设无界公园,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引入“森林 +”场景,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功能。加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培养教育,营造全民共建、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以改革创新为引擎,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健全首都特色四级林长制责任体系,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管理长效机制。创新资源管护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新型集体林场。全面提升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水平。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科学保护恢复生物多样性,稳步推进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注重科技攻关,加大信息技术应用,建设科技园林、智慧园林。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以首善标准打造行业高地,探索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风生水起逐浪高,砥砺奋进正当时。回首七十五载,首都园林建设见证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伟大胜利,经历了春风化雨润沧桑的改革开放,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崭新征程,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绿色奇迹让中华民族在世界东方熠熠生辉。从历史名园的开放到“千园之城”的建成,从西山绿化到“森林城市”,从“园林城市”到“花园城市”。这座古老而现代的首都,每一处绿意的延伸,都是北京对生态和谐之美的探索与实践,每一片草地的铺展,都是首都生态梦想的生动篇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首都园林绿化系统将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持续奋斗,坚定不移朝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奋力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文/柴婧雯 赵春玲
供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