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广泛共识 汇聚各方力量
北京通过举办首都市民花园节、义务植树节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各方力量参与花园城市建设,打通生态与人们生活的最后一道屏障。通过共建、共治、共享在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理念,成就人人都是园丁、放眼皆是花园的美好图景。
主论坛现场 高大伟书记畅谈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实践
花园城市提出的价值内涵
“花园城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建设和谐宜居之都的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视察北京时,提出了北京应疏解整治、减量发展,并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此,北京启动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旨在创建森林城市,解决生态系统问题。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时提出:“一个城市的宜居就是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大公园,老百姓走出来,就像在自己家里的花园一样”。北京积极落实这一指示,推动绿色空间融入社区、单位、家庭和阳台,鼓励居民养花种草,以培养对自然的感情。这不仅是花园城市的核心,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现在,花园城市建设的重点是解决生态安全和居民身边的绿色空间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森林生态系统,并致力于将绿色空间融入城市生活,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融合。北京正努力打造一个风景秀丽、文化丰富的花园城市,作为其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策略。目前,北京的森林绿化覆盖率已达44.9%,并拥有大量公园和口袋公园。
花园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既有物质形态的建设,也有心灵思想上的建设,这个过程中,要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深入人心,变成老百姓自己的行动。为实现这一目标,北京鼓励市民参与花园节等活动,形成共建花园城市的共识,并通过精细化制度管理,促进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有机融合。
花园城市的建设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彰显、初步建成和全面建成。到2030年,北京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绿色空间服务效能,初步彰显花园城市景观格局与风貌特色。到2035年,北京将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基本建成花园城市。到2050年,北京将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形成面向第二个百年的大国首都人居环境典范。
花园城市建设的社会基础
北京持续推动义务植树活动,四十余年来已有1.1亿人次参与,种下2.2亿棵树。这为花园城市建设和社会共同参与提供了基础。近年来,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通过园艺驿站将绿色服务延伸到社区,目前已有百余家园艺驿站。市民在驿站学习园艺、欣赏盆景,感受生态魅力。同时,北京出现了一批新晋网红打卡地,如泡桐大道、海棠沟、紫藤花廊等,为城市金角银边赋能。这些新景观不仅点燃了社区和城市生活场景,还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共治共建共享的实践探索
首都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共同关注花园城市建设。2024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全市共举行了557场义务植树活动,参加人数达到2.1万余人。市民参与北京花园城市建设的形式也日趋丰富,例如,东城区开展了“党员双报到”活动,助力花园城市建设;西城区街道组织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朝阳区开展了“花开北京”绿隔公园探花之旅,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
大家携起手来,将建设花园城市的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一起植绿、爱绿、护绿,为花园城市添砖加瓦。一起营建家中有绿、推窗见绿、出门即景、鸟语花香的美丽家园,携手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让“工笔画”蓝图早日变成“实景图”,共同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
(本文整理自“第二届北京花园城市国际高峰论坛”主论坛高大伟局长发言)
整理/姚池
供图/北京市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