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造林绿化热潮 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日上午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人勤春来早,植绿正当时。每年这个时候,我国从南到北渐次掀起造林绿化的热潮。今天,我们一起参加植树,就是号召大家都行动起来,既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种下片片绿色,也在广大人民心中播撒绿色种子,共同迎接希望的春天,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植树后,在场的中小学生和干部群众围拢过来。习近平对大家说,我国人工造林规模世界第一,而且还在继续造林。地球绿化,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中国功不可没,中国人民功不可没。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植树造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
习近平回忆起参加植树造林的过程。他说,这是我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第十一次参加植树活动,算上到中央工作以来参加的次数,已经十六次了,而且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我都参加了植树活动。他对在场的中小学生们说,等你们也成了父母辈了,也要让你们的子女子孙继续植树,一代一代做下去,美丽中国就是这么建设出来的。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4月1日,在北京迎来第39个首都义务植树日当天,全市共有157万人次参加了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新植各类树木43万余株,挖坑46万个,养护树木544万株,清扫绿地3100余万平方米,设立主题宣传咨询站点1600余个。数据显示,一棵正常生长到50年的树,对其群落的贡献价值为19.62万美元。总书记曾讲到: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同时总书记还强调:良好的生态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除了本身的经济价值不断增长外,其调节价值、服务价值增长潜力更大。而经过多年绿化建设,北京生态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义务植树作为绿化建设的重要形式,在首都生态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据统计,自开展义务植树运动以来,北京已有超过1亿人次通过各种形式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植树2.2亿余株。从开展义务植树前的1980年到2022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2.83%提高到44.8%,城市绿化覆盖率由20.08%提高到49.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6.89平方米。如今,北京已有各类公园1050个,这已经非常接近城市总规确定的目标,"一屏三环五河九楔"市域绿色空间布局基本形成。园林绿化发展已经从增量逐步过渡到提质上,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由外延到内涵、由单功能到多功能、由单一行业管理到多元协同管理转变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更高质量发展的时期。
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发展是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推进国土绿化、建设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各地区各部门都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义务植树。要创新组织方式、丰富尽责形式,为广大公众参与义务植树提供更多便利,实现"全年尽责、多样尽责、方便尽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种树开始,种出属于大家的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绘出美丽中国的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