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经济 功夫在“花”外
春光烂漫,万物复苏,北京迎来了万紫千红的春花观赏季。为了方便市民纵享灿烂春色,全市推出了132处公园赏花片区,总观赏面积超过4400万平方米。同时,公园景区将相继推出129项精彩纷呈的春季公园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别样的春季出游体验。
赏花旅游切合现代人渴望亲近自然、体验“自然生活”的精神需求,无论是平时还是周末双休日,凡是有花的地方,必定是游人如织、人头攒动,由此带动了旅游经济在短时间内的大爆发。对于身在城市钢筋丛林中的都市人,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也让人们渴望有一种方式释放压力。满眼繁花似锦,是难得的休闲享受,也是释放压力的绝佳方式。
当一片片花海成了旅游景点,不仅“赚”了人气,还带来经济收入。发展“赏花经济”,打造赏花旅游特色品牌,前景广阔。但各地“赏花游”一片兴旺的背后也存在明显短板,那就是受花期限制,短则一周左右,长不过一月,花期结束,喧闹的景点便归于沉寂。一方面,审美疲劳带来的往往会是市场的疲乏,同质化的赏花线路设计,往往造成一些赏花地点火爆一两年后风光不再,而后续跟进的同类产品难以吸引游客,造成投资浪费;另一方面,赏花过程是否都能带来预期收益值得怀疑。基础配套设施上的滞后,导致游客开车难、停车难、吃饭难、如厕难,久而久之,游客就会给景点贴上“仅此一次,绝不再来”的“标签”。
春花好看,产业难做。尽管赏花经济潜力巨大,但如何做大做强赏花经济,还需以花为媒,做好花外文章。如何让“赏花经济”的花期更长久?旅客“喜新厌旧”的旅游偏好,决定了“赏花游”必须提前规划。一方面,赏花游从路线设计、特产销售、食宿规划甚至设置景区收取门票等方面,都应从市场化思路出发;另一方面,在丰富旅游项目、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要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人文休闲度假旅游上,通过差异化服务,提升其附加值,不断完善赏花旅游产业链,使赏花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只有充分激发赏花游的“蝴蝶效应”,依托“生态花海”,将赏花经济做强做大,使赏花旅游品牌更响亮,才会吸引更多人前往观花游览,形成赏花游良性循环,让“赏花经济”成为一种更加丰富更有层次感的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最终把“赏花经济”变成“月月经济”甚至是“常年经济”。
文/吴学安 绘图/李鑫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