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能看还能吃,靠它里炮走上致富路
一说到盆景,浮现在脑海里的是苍松翠柏、是梅花老桩,谁能想到水果还能做成盆景呢?而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里炮村则是北京市做果树盆景中的佼佼者,他们培育出了即能远观又能品尝的果树盆景。
据记者了解,今年新春(春节之际),里炮村的果树盆景在温室里上市了一万株,包括苹果、蓝莓、无花果、樱桃、葡萄等30多种,其中苹果盆景是“头牌”。2020年仅苹果盆景就为里炮村增收了200万。
那么,里炮村的果树盆景有何独特之处?又如何实现增收如此之多呢?一起跟随记者走近里炮村,探索里炮村的果树盆景吧!
新年里炮村果树盆景上市一万盆
走进八达岭镇里炮村果树盆艺专业合作社的温室暖棚,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枝条遒劲的苹果盆景,姿态奇特的主干倚立在盆心,一颗颗圆润饱满红彤彤的果实错落有致地挂满了枝头,充盈着一种自然野趣。里炮村果树盆艺合作社经理张来中告诉记者,这占地一亩多的温室大棚中摆列了已经升温的一千盆儿盆景,合作社有12个棚都在种植果树盆景。里炮村的副书记张杰介绍,春节期间会有大约一万盆果树盆景面向市场。
记者看到大棚里盆景苹果排列的整整齐齐,但是在造型和大小上有一定的差别。合作社果树盆艺指导老师陈小光跟记者聊了起来,里炮村的苹果盆景种类丰富,从大小来分,有一种大型盆景,其定杆30公分高,结果实的周期需要4至5年时间。由于大型盆景姿态自然,果实硕大,颜色鲜亮,因此很适合居家观赏;以另一种微型盆景为例,定杆高度在15公分左右,微型盆栽培养周期短,一般三年就能结果。由于小巧可爱,方便携带,不少人都将这种微型盆景放在车上,可随时观赏。
陈小光介绍,苹果盆景的培育过程远比花卉培育时间要长的多,都是从小苗时期就开始培养苹果的造型。首先,要控制树苗的定杆高度,由于不能长势太高,第一次定杆一般确定为30公分左右。第二年就开始培养盆景的三大主枝,当然不同的树形会有不同数量的主枝,有的以两大主枝为主。当主枝培养好后,需花费时间,通过一年一年不断的修剪来完善它的造型。陈小光告诉记者,除了这样的修剪活动,他还负责给员工做培训,这里有十来个员工接受培训,为盆景修剪造型。
“你看,这一盆苹果盆景就有10多年了。”陈小光指着一盆造型奇特,像是黄山迎客松造型的苹果盆景对记者说,“这是一个云片式造型,它只有两个观赏面”,这种云片式造型属于岭南派盆景的造型。里炮村的盆景造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较简单的圆冠式造型;另一种则借鉴了岭南派盆景的云片式造型。
岭南派盆景不同于苏州盆景的秀丽、徽派盆景的苍古奇特,岭南派盆景更注重自然。陈小光介绍,里炮村的果树造型主要借鉴了岭南派的“一寸三弯、自然流畅”的特点,在修剪过程中,要求层次分明,能以小见大,主要采用极重短截的修剪方式。修剪时要保证树形紧凑,盆景枝条太长就不好看了。“在修剪枝条时注重取直留平,去强留弱,对于直立生长和徒长枝而不结果的枝条都必须修剪掉,一般留一些短枝为宜”,在陈小光的点拨之下,记者明白只有通过这样的修剪方式,才能将自然的美浓缩在方寸之中。
除了吸收岭南派盆景的优势之外,里炮村的果树盆景还有创新的地方,尤其是苹果盆景,除了观赏还可采食,远可观,近可食,将果树的实用性和艺术性结合到了极致。
一盆能卖近千元
好看又好吃的果树盆景一盆能卖多少钱呢?张来中告诉记者,一盆就能卖近千元!2020年仅果树盆景就有200万的收入,虽然出现疫情,但却是目前为止销售最好的一年。
里炮村副书记张杰介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里炮村种植果树,直至如今,它已从最穷的村子一跃成为了最富有的村子,一年仅果树盆景就能有两百万收入,解决了低保户和老人的就业问题。
张杰谈到里炮村种植苹果的历史时说,里炮村最开始发展果树盆栽就是为了创收,确保村民生活能更上一层楼。2016年苹果收入并不高,为把村里的收入提高一个层次,里炮村发现盆景卖价可以更高。因为一般卖苹果才五六块钱一斤,而盆景一盆儿就能卖到几百块。
冬天盆景在暖棚里也可进行种植和培育,相当于延长了产品的周期,让人们在冬天也能看到、吃到苹果。张杰给记者对比了盆景苹果和成树苹果之间的差别,他说:“果树这一行业,简单的小盆景能结二三十个苹果,比成树结的还多,口感还好。盆景的占地面积小,一个办公桌面积大小的地方能摆上十多盆。盆景还能更好的控制果树的生长周期,跟矮化密植一样,想让它什么时候结果,就能什么时候结果,这样就实现了拉动旅游的目的。等游客过来看到盆景可以买回家;不想带回家的,还可就地采摘;甚至通过卖苹果实现多项经营。除此之外,还可经营反季节的水果。比如冬天结了水果,游客既可观赏也可品尝,这就是收入,摘完了盆景还在那儿。”
2018年世园会给了里炮村这个机会,里炮村就带着果树盆景在世园会做了一个展示,其中不仅仅有苹果盆景,还有芒果、樱桃等热带水果盆景,最后里炮村的果树盆景拿下了世园会两项大奖。
里炮村的果树盆景为什么能卖的这么好?陈小光告诉记者,除了造型受欢迎之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味道甘甜,里炮村在种植苹果上具有区域优势,里炮村的日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量不大,土壤的PH值适中,这非常适合苹果的种植。
对于苹果的选苗上,里炮村也很注重。有的苹果不适合做果树盆景,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品种着色不好,等苗子长起来后会影响盆景的美观度;有的苹果味道不好,为保证里炮村苹果的高品质,在幼苗上挑选了适合做微型盆景的中秋王,元帅六代以及大红容,这些品种属于中熟品种,易成花。而大型盆景主要是晚熟品种,选得是富士。富士苹果不仅好看,而且味道甘甜,口感酥脆,果肉细腻,合作社大部分都是富士苹果。
除此之外,从行业的饱和度上来说,在北京地区做果树盆景的行业非常少,市场竞争不大,在这个行业里,里炮村也是做的比较好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里炮村有多年的种植经验,种植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能更好的控制行业风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张杰告诉记者,里炮村在苹果果树种植领域深耕多年,一点一点积累起了关于果树种植和培育的技术,里炮村果树盆栽能发展的这么迅速,离不开技术的积累。
八达岭镇宣传员张桂月告诉记者,里炮村的合作社有序地利用集体土地,通过“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将果农们从单一分散种植销售变成抱团发展,通过水肥一体化、现代化温室栽培、果树高产栽培技术、果树花卉的花期调控技术和果树花卉品种组合优配等技术,对产业园区采取标准化栽种、标准化管理及统一包装销售。通过这种运行模式使里炮村集体增收近50万元。
现在里炮村从事果树生产的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5%,果品收入占农村总收入的85%,果品年均产量1300万公斤。育有葡萄、桃、芒果、无花果、石榴盆景及花卉盆景等30多个品种,苹果树盆景28000多盆,其中富士27000盆、国光1000多盆、海棠1000多盆等;葡萄300多盆、稀有果品槟子30多盆。这些果树盆景主要销往北京各个地区,和果束一样逐渐成为了送礼物的新时尚。
里炮村果树盆景将亮相冬奥会
在谈及里炮村果树盆景的未来发展时,张杰很是兴奋的告诉记者,冬奥会的项目也将果树盆栽纳了进去,里炮村可以在冬奥会的场馆做展示,而冬奥会的展示方案,里炮村正在紧密筹划中。北京市教委也授予了里炮村果木科技实践基地的牌子,里炮村将会把果树盆景用于学校教育方面,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来了解果树盆景知识。除此之外,里炮村还依托果树园艺产业,建成长城文化主题公园,打造“园艺小镇”精品民宿区,将里炮村农业发展变成“文化+旅游”的模式。
“我想把果树盆景推广出去,让所有的村民,在家就能工作,再不用出去打工了。”张杰这么对记者说,“留在里炮村的大都是老人和低保户。从合作社建立起来后就陆续为村里提供了近百号工作岗位,每人每月能有三千多的收入。做矮化密植和盆栽都是比较矮的果树,这些老人能比较方便地浇水和种植。合作社也能给村民提供充足的种植技术,让村民修剪和增收。我想村里发展出最好的企业,发展壮大,为村民创收,为延庆区去增彩添花。”
里炮村果树盆栽产业化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张杰告诉记者,在产业化过程中最难的不是技术攻克,而是从育苗到成型手把手的培训和学习。学习到了技术不代表能很好的广泛推广,尤其对于里炮村这种留守老人较多的村子。在技术传达中要手把手地教他们技术,包括盆景修型、浇水、受肥等。除此之外,区里办学习班的时候,里炮村也会去授课,定期的给他们上课培训。
“我们村60年代发展到现在,发展这么快,通过对于果树盆景的逐步学习和实验才能往高处发展,按照老一套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增收不了。上课、做培训对于农民有一定的启发,才能让我们想到怎么发展,怎么增收。这也是农民的需要,知识是把钥匙,我们需要用知识去开拓农业发展这把锁。”
张书记在谈及里炮村果树盆景发展如此迅速时,这样对记者说道,“发展快一方面是有果树种植的底子,不是说现学,而是积累下来的智慧,同时将新学到的知识和积累底子相结合,才能不断的开拓新的结果和项目。”
这里不仅仅有果树盆景,还有蝴蝶兰!
为了增收,里炮村不仅仅发展了各种果树盆景,还经营多种花卉蝴蝶兰。“我们这里不仅仅有果树盆景,还有蝴蝶兰,花开的可好看了。”张来中在记者欣赏果树盆景时告诉记者。
记者又跟随花卉培育师刘阳的脚步,走进了温室暖棚,一进暖棚就置身于淡黄色和紫色的花海。刘阳说,这样的棚能摆15000株蝴蝶兰,而里炮村只摆了13000株,防止因为摆放太密而导致蝴蝶兰生病虫害。这里的蝴蝶兰品种有二十多种,刘阳指向了不远处的一片紫色说:“今年冬季比较受欢迎的是紫色蝴蝶兰,一种叫大辣椒,一种叫中国红,春节的时候我们大概能上市3万株。”
在谈到蝴蝶兰的培育过程时,刘阳告诉记者,里炮村的蝴蝶兰基本都是从福建、广州进的成品苗,里炮村属于培育的第二阶段(即摧花阶段),让苗儿慢慢地出小杆,出杆之后再慢慢长成花,这个周期大概是四个半月到五个月左右。夏季蝴蝶兰的成花周期会缩短到四个月。
如果里炮村的暖棚不间断生产和培育,一年大概能生产两茬到两茬半,不同于有的蝴蝶兰培育商只培育在11月或者新年上市的蝴蝶兰。里炮村的蝴蝶兰棚是常年生产,相比前一种模式能多做半茬,像小品种的,周期短一点能够多做出一茬。因为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养殖蝴蝶兰的个体和企业比较多,成本越来越高,但利润越来越少,所以里炮村在尽量增加产量,希望通过提高产量进而提高收益。
“蝴蝶兰的话一茬大概能有100多万的收入。2020年受疫情影响,收益不太理想,一株花平均下来大概有17元;比较热销的一般零售定价为25元一株;批发大概在22元或23元;但是我们培育蝴蝶兰的成本就得18至19元。”刘阳对记者分析2020年蝴蝶兰的售价,“当然售价也得根据养殖的投入来定。有的需要做工精细,有的差不多就行,像我们这种棚就是各方面要求都要高。”
里炮村要做精品农业,各个细节都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刘阳告诉记者,蝴蝶兰出苗和出花所需要的温度是不一样的。从苗到催出小芽的温度,晚上要控制在16℃到17℃之间,出芽才比较快,白天控制在26℃到27℃左右,最高不能超过28℃。当出杆的时候,要求温度高一点,晚上要保持在17℃左右。等到开始着苞了,温度又要稍微低一点,让蝴蝶兰在白天光合作用下吸收养分。等到开花,温度需要更高,因为开花之后需要光照,花才能开得又大又好。
里炮村的蝴蝶兰从进棚到出货,从培育到造型上都要求精致。刘阳告诉记者,“如果花卉品质上不来,你投入市场后价格也不会高。但你的蝴蝶兰品质如果很好,同样价位下,市场肯定更欢迎品质高的产品。”
那么里炮村得蝴蝶兰销往什么地方呢?刘阳介绍,主要市场是北京,包括新发地、四环、北京地区的花卉大市场等,除此以外,少量的也往沈阳、长春、哈尔滨、上海、成都销售。
“如果不是疫情影响,北京市场完全可以接纳我们销售的蝴蝶兰”,刘阳如此说到,在谈及如何面对这种市场紧缩时,他对记者说,一般通过减少采购幼苗的数量来控制风险。张来中告诉记者,等疫情过去,蝴蝶兰很快就能被一扫而空。
实习记者/唐宇
摄影/何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