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姜英淑: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需高质量苗木
字号:   
2018-07-12 17:19: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2012年--2015年,北京市通过实施平原地区百万亩造林工程,初步改善了平原缺林少绿的状况,奠定了平原地区绿色生态空间格局基础,基本形成了山区绿屏、平原绿海、城市绿景的生态景观。

  而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中,将更加突出集中连片、互连互通和生态系统质量、生物多样性,更加突出各类树种科学配置,构建更高质量的城市森林生态体系。2018年是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之年,全年23万亩造林绿化任务正逐一落实,如何保障工程苗木的供应?生态功能好、高质量的苗木又是如何提供的?

姜英淑

  规模化苗圃占工程用苗量近五成

  规模化苗圃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提前储备大量苗木,占工程用苗量的近五成。其中,乡土树种储备量达到80%以上,除了常规乡土树种外,还有经审定过的林木良种,以及新繁殖培育的省沽油、青榨槭、栓皮栎、梓树等优良乡土树种。“截止到2017年底,全市苗圃数量达到1276个,总面积26.9万亩,总育苗量0.97亿株。”北京市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站长姜英淑介绍,规模化苗圃的建设于2014年启动,苗圃皆为500亩以上,北京市4年增近12万余亩规模化苗圃,占全市苗圃总面积近一半。

  在上一轮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中,北京市供苗量占工程总用苗量的五成,近一半苗木还需要从山东、河北、天津等省市调入。“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乔木用苗总量预计为4500万余株,而北京市现有的4100万株高质量苗木,已经可以满足九成的用苗需求量。”姜英淑说道,上一轮平原造林工程中,因为本地苗木供应量相对较少,一半的苗木需要到外省市去找,而如今这一状况随着规模化苗圃建设的持续推进已得到扭转,苗木的自给率已从五成提高到九成。

  在规模化苗圃建设之前,北京市苗圃建设存在集约化程度不高、苗木结构不够合理、大规格苗木自给率低、产业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等发展,刺激并拉动了园林苗圃产业的迅速发展,随着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以及其它生态建设任务的推进,为规模化苗圃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姜英淑介绍道。规模化苗圃必须有自己的定位与特色,不仅仅为了满足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对高质量精品苗木的需求,更要将其余苗木面向市场。

  据姜英淑介绍,规模化苗圃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打常规牌,以市场常规树种为主要生产苗木,生产环节融入大量科技元素,稳步发展壮大。在规模化苗圃发展过程中,园林生产机械、容器苗培育、节水灌溉设施、标准化生产模式等得到大范围应用,突破了传统生产模式;二是打特色牌,发展特色鲜明,以优良乡土树种和大规格精品苗木为经营特色,占领特色市场;三是打创新牌,打破传统的经营理念,将绿化设计与施工工程纳入整个业务范畴,将产、销、营科学的融为一体,成功实现产业升级;四是打团体牌,在政策的催化下,企业间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发成立了北京林木种苗产业协会,借助协会平台,企业间加强了合作,实现了苗木资源共享。

  “规模化苗圃不仅仅只是一个苗木生产的基地,同时还兼顾增加平原地区林木绿地面积,改善周边生态环境,科普等多重功能。”姜英淑说道。

  搭建平台保障苗木供应

  “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更注重本地苗木,突出‘本地、实生、带冠、健壮’四个要求。”姜英淑说道。在《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规定使用北京本地苗木,如确实需要从外地调运,苗源距离造林地不得超过300公里,需在苗圃培育3年以上,并优先使用实生苗和良种苗木。“像省沽油、青榨槭、栓皮栎等乡土树种,很适宜在北京市园林绿化工程中做进一步应用。”

  如何将施工单位与供苗单位连接到一起?第一时间获得苗木最新信息,“这就需要我们种苗站来做一个串联的工作,我们会根据造林工程需要的苗木做一些数据上的统计,将工程所需苗木的具体树种、规格做一个汇总,然后搭建平台,通过平台将这些信息宣传出去。”比如召开苗木供需交流会、给各个单位以及企业发放宣传册、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将施工单位和供苗单位串联起来。

  “我们种苗站相当于一个中间人的角色,主要做到两点,一是理念宣传,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需要什么苗木,要把这些信息传递到各个苗圃中,这样一来苗圃在苗木的培育方向上就有了大的定位,有目的的针对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去培育苗木,技术导则中要求的乡土树种、全冠苗等等,需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们;二是技术服务,要帮助各个苗圃解决技术问题,因为新的造林任务是一场持久战,如果要保证苗圃培育的苗木符合工程的要求,其中苗木质量是最为重要的。”姜英淑介绍道。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作为行业管理部门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北京市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站长,姜英淑目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方向,她深入调研,为摸清产业,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主抓的工作之一就是北京植物种质资源调查,“我们在2007年组织做了全市种质资源调查,现在是在这个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后续的利用。”姜英淑说道,很多北京优良乡土树种还没被开发利用,因为没被开发,所以就没人了解这些树种,没有需求苗圃自然就不会育苗,“为了不让这种情况恶性循环,我们种苗站就有责任和义务整合产学研资源,去开发利用这些优良的乡土树种。”姜英淑介绍,目前正在编著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相关规划。

检测苗木是否符合造林苗木质量量化标准

  质量监管小组监督苗木质量

  说起苗木质量监管,姜英淑语句中透露着严谨,“为了更好地提供高质量苗木,我们团队到各区的苗圃工程工地上检查,从执法检查到苗圃核查、从查阅档案资料到测量苗木指标,为了把好苗木质量的第一关,一天跑个一两百公里是家常便饭。”

  林木种苗作为优美生态环境的基础、建设优质园林绿化工程的关键,苗木质量关系到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的成败、生态环境建设的质量,同时影响着北京市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并对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有着重大影响。“为满足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高质量建设要求,专门制定苗木质量管理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市区两级苗木质量监管小组,落实监管单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五方责任。”

  按照市园林绿化局要求,为加强苗木质量管理,要做到“五高”、“四公开”。“五高”,即高起点设计、高质量供应、高水平监理、高标准施工、高要求验收。“四公开”,即苗木供应信息公开、苗木监理信息公开、苗木质量抽样结果信息公开、行政处罚结果公开。“工程单位根据设计的要求从苗圃企业购买苗木,苗圃企业所出售的苗木全部要求质量可追溯,对提供的苗木质量负责。”姜英淑说道。

  “市园林绿化局组建造林、种苗、林保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级苗木质量监管小组,负责对各区造林绿化工程苗木质量监管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开展市级苗木质量抽查,对抽查不合格的区或施工单位责令整改并进行通报。”各区园林绿化局要明确苗木质量总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组建区级苗木质量监管小组,负责本区苗木质量监管工作,加大对造林苗木的检查力度,主动开展苗木质量抽查。各区林保机构要加强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复查工作,防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扩散。

  除此之外,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同样重要。对建设单位、执法人员、区种苗管理机构、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采取有责必究的措施,避免发生组织不力、违反规定、不及时处理违法案件、弄虚作假、未尽职尽责的情况发生。

  今年作为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的开局年,将新增造林绿化23万亩,改造提升6.7万亩。到2022年,力争新增森林绿地湿地100万亩,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多措并举保障高质量苗木的供应,提升首都生态承载能力,增强市民的绿色获得感。

北京本地苗圃

  文/丁天茼 摄影/何建勇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