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枝繁叶茂丨北京林草种业发展成果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023年,结合《北京市种子条例》颁布实施,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研究编制了《北京市园林绿化种业振兴行动计划》和《北京市林草种质资源分类分级保护体系规划》,以林、果、花、草、蜂种业为重点,立足资源禀赋发挥自身优势,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创新基地提升、创新环境优化等五大行动,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丰富的生态产品,为提升生物多样性、维护首都生态安全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通过连续开展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等生态建设,截止到2022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63平米。共保护古树名木41865株,共计33科56属74种,主要树种为侧柏、油松、桧柏和国槐。近年来,全市林草种苗产业形成“435”发展格局,即顺义、延庆、通州、大兴4大苗圃发展片区,通州漷县、延庆永宁、延庆旧县3个万亩苗圃镇,50余个千亩以上规模连片苗圃。
“林以种为本”,林草种子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是构建稳定生态系统的基础,是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的关键。科研团队通过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开展常规杂交育种、分子设计高效育种、人工诱变和染色体组操作育种、基因组编辑和聚合分子育种等育种技术,培育林木新品种607个,占全国总数约18%。其中观赏植物224种,以杨属、芍药属、蔷薇属为主;经济林植物15种,以桃、葡萄、板栗、杏为主。
下一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将更加注重乡土、长寿树种的应用,更加注重乡土地被植物的培育,注重种源清晰、质量可追溯的高质量苗木的使用,加强主要林木良种、草品种审定与推广,推广林木“电子标签”使用,完善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大苗木质量抽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