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新鲜果蔬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指南
疫情防控期间
新鲜果蔬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指南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还未完全阻击,疫情防控不可忽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尤为重要。新鲜果蔬农产品的种植长时间在室外,从种植、采收、运输、贮藏到消费者端,环节较多、涉及的人员也较多。对于秋冬种植的菜白菜,花菜,卷心菜(甘蓝)及草莓等果蔬农产品,逐渐成熟上市。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如何开展采后安全贮运及食用前消毒灭杀处理,对于控制疫情蔓延及疫情防控至关重要。为此,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组织“院名特优新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中心”、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共同编制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新鲜果蔬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指南》,内容如下:
一、严防田间工作技术人员及农用工具带毒带菌。
田间工作的技术人员返岗后,应隔离医学观察14天,无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方可返岗。进入果蔬种植区域前,清洁洗手,配套手套,每天检测体温两次;进入果蔬地种植区后,需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技术人员分散作业,减少相互交流,做好安全防护。田间使用的剪刀、筐体等农具用84消毒液喷施消毒除菌,30分钟后用清水冲洗,然后才能进入果蔬种植区。
二、严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规范采收及运输防控。
(一)确保拟采收的农产品符合质量安全限度。果蔬采收前应进行质量安全检测,重金属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 2762-2017标准要求,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2019标准要求。
(二)加强果蔬园封闭管理,不得对外开放式观光采摘。加强疫情期间果蔬园封闭管理,开放式果蔬园不得对外开放,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观光采摘,由专业人员统一采摘、分装及配送。
(三)坚持采后分类分级存放。按照成熟期、大小、种类、外观损伤情况分类、分级采收存放,进行表面清洗,剔除有机械损伤严重、失水枯萎、病虫害严重、畸形等果蔬产品,然后轻拿轻放进行打包装箱,有条件的可进行单个个体包装,以充分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伤。
(四)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包装材料应无毒、清洁、干燥、无污染、无异味,具有一定透气性、防潮性、抗压性和环保性,可回收利用或可降解的食品包装材料。包装容器种类、材料及适用范围:
塑料箱: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适用于任何蔬菜;
纸箱:瓦楞纸板材料,适用于经过休整后的蔬菜;
钙塑瓦楞箱:高密度聚乙烯树脂材料,适用于任何蔬菜;
板条箱:木板条材料,适用于果蔬菜;
筐:竹子、荆条材料,适用于任何蔬菜;
加固竹筐:筐体竹皮、匡盖木板材料,适用于任何蔬菜;
网袋:天然纤维或合成纤维材料,适用于不易擦伤、含水量少的蔬菜;
发泡塑料箱:可发性聚乙烯、聚丙乙烯材料,适用于附加值较高、对温度比较敏感,易损伤的蔬菜和水果。
(五)采用正确的包装方法。筐、箱、袋等包装材料应采用直立、水平或其他排列方式包装;对于不耐压的蔬菜,包装容器内应加支架或衬垫物,减少产品的震动和碰撞;每个包装件的重量可根据搬运和操作方式而定,一般不超过20公斤,产品包装盒装卸时应轻拿轻放,登高时用面积较大的脚踏板,不可直接踩踏箱;码垛必须整齐、并留有通风缝隙,不可有悬空边角,以避免机械损伤和箱内的热量和气体聚焦。
(六)包装标识要明晰。任何标签或标识应用规范中文,说明或表达方式需准确,不应有虚假,误导或欺骗;标识应贴在包装容器外部右侧,字迹应清楚、易于辨认和识读;标识内容包括蔬菜名称、等级、产地、净重、商标等,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合作社或经销商姓名)、地址和联系电话。
(七)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对于农产品远距离运输超过7天,应选择冷藏车或集装箱,减少因装卸、暴露、机械损伤造成的损失,确保农产品外观品相和营养品质;对于价值高或极易腐烂的农产品,应选择空运,以缩短运输时间。运输设备的内壁应保证清洁,运达目的地后应用清水对运输车辆外壁进行清洗。
三、食用前应充分消毒、清洁处理。
果蔬食用前应进行充分消毒处理。苹果、梨等硬皮水果,首先用清水冲洗,然后10%的食用碱(小苏打)溶液浸泡3-5分钟,最后用清水冲洗后去皮食用;草莓、葡萄等浆果类水果,首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用淘米水及淡盐水浸泡3分钟左右,最后用净化水或凉开水漂洗2遍后即可食用;白菜、油菜、卷心菜等叶菜类蔬菜,清洗时从根部往上多切一部分,舍弃菜根部,叶菜单片掰下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10%食用碱(小苏打)溶液浸泡1分钟左右,最后用清水冲洗后即可烹饪食用;花菜、西兰花等蔬菜,首先用清水洗净后,然后用淘米水或10%食用碱(小苏打)溶液浸泡3分钟左右,掰成小块冲洗后即可烹饪食用;黄瓜、茄子、番茄等瓜果蔬菜,首先要将表面刷洗干净,然后用10%食用碱(小苏打)溶液浸泡3分钟左右,最后用清水冲洗后即可烹饪食用,黄瓜可以用盐搓洗后,削皮即可食用。所有蔬菜农产品尽量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