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42个“爱鸟周” | 初级“鸟人”北京观鸟趣思
作者:初级观鸟爱好者 张婉莹
“自然本存在,但自然的神奇却栖身于善于接受它们的有感知能力的生物头脑里。” ——贝恩德·海因里希
也许鸟类正是这种有感知能力的小精灵,它们有灵巧的双翼和极富魅力的鸣声,哪怕是在人类改造下高楼林立的都市里,一部分适应性极强的鸟类也会重新找到生存之道。我们共享一片天空,却常常会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忽略这些小生灵的低鸣。 但在春天的北京,只要一脚踏出单元门,就能听到那些归来的鸟儿在欢快的吟唱,它们时而引吭高歌,时而发出有节奏的鸣叫。它们的歌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这正是观鸟的好时节。 ▲3月13日,北京,天坛公园 乌栋在枝头鸣叫 我们为什么会在小区里的树下和毫不稀奇的麻雀们共度一首歌的时间? 又为什么愿意背着相机穿梭在沙河与温榆河、潮白河沿岸追随水鸟与猛禽? 从鸟类身上我们到底在看什么? 也许是厌倦了都市的熙攘,也许是受够了朝九晚五的规则,我们从鸟类的身上看到了另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天空就是它们的领域,这个都市它们随时可以自由来去。冬去春来,四时变换,候鸟在城市天际线之间穿梭,留鸟们在寻找生存的新法则。 ▲2.1日,北京,国家博物馆前 小嘴乌鸦飞过天际 鸟类是非常不同的生物,他们逃过了恐龙大灭绝,成为了占领天空的勇者。 世界上的鸟怎么学会飞行的? 羽毛是怎么进化而来的? 哪怕是成年人,也会被鸟类与人类截然不同的行为模式与进化模式所吸引。观察鸟类,可以让人暂时忘掉人类种群内部“卷“动的波涛,仰望树枝,甚至想和树干混成一体,去探索不一样的鸟类生活! 在蹑手蹑脚,抬头仰望仔细寻找观察的过程中,偷窥感拉满,带着相机再拍点鸟片,简直能获得和八卦记者一样的极致体验! ▲2.6日,北京,温榆河沿岸 三只苍鹭与一对赤麻鸭 ▲1.1日,北京,潮白河沿岸 一群太平鸟在嬉戏 作为入门级观鸟爱好者,从根本找不到鸟,到五感顿开惊觉发觉身边“都是鸟”的存在,这本身就非常有诱惑力及成就感。 鸟不必多贵重珍稀,连麻雀都似乎有不同的性格,他们有的胆小谨慎,有的大胆好奇,一走一过形成一片聒噪又灵动的鸟浪,如果能侥幸在麻雀堆里看到金翅雀、棕头鸦雀,就会惊喜加倍。 有时还能捕捉到喙很“厚”的蜡嘴雀,就这样悄悄蹲在树窠边仔细观察到脚麻,才发现枝头上的两只白头鹎已经开始“求爱”大作战了! 3-4月不仅仅是北京短暂的春季,也是鸟类的繁殖高峰期,它们忙着“搞对象”的时候,常常有很多特殊的交往仪式。快速扇动翅膀、跳一段魔性的“迪斯科”…… 鸟类之间的求爱语言,大胆直接极具观赏性,这时悄悄的驻足观看,颇有一种见证了一对爱侣一见倾心的喜悦感。当然还有一些“孤勇者”,在春日里勇敢的专注于干饭,常常一个枝头,就百态皆有,妙趣横生。 观鸟的乐趣还在于,有时你甚至不需要抬头仰望,也许只是一个微微的侧眸就能发现一片尚未被唤醒的芦苇丛中,三只震旦鸦雀和十几只麻雀在吃下午茶和嬉戏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它们跳跃在芦苇枝与河岸边灌木丛间,一些忙着在芦苇单杠上做引体向上,一些三五成群在打闹嬉戏。隔壁的河岸,低矮的灌木丛里,还有一群活泼开朗的棕头鸦雀,它们在河岸的灌木丛与密林间折返跳跃,三三两两享受着初春的暖阳。 我们常常沉迷于自我,在纠结与内耗中挣扎,现代都市在赋予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封闭的环境及更精细的社会分工。偶尔出现在天空中的鸟,会让我们在某个平淡的午后,畅想鸟儿在天空展翅的诗意与自由,所以观鸟就像给我们的心灵插上了翅膀,让我们能够与这些精灵们共同跳跃、鸣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