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届“爱鸟周”|2021-2022北京鸟类分布新纪录
灰冠鹈莺(Phylloscopus tephrocephalus)
2021.5.17 海淀区圆明园,1只,宋会强
分类: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鸣禽;由金眶鹈莺的亚种提升为独立种
主要形态特征:头部图案颜色对比明显,黑色侧冠纹到嘴基,顶冠纹亮灰色,偶尔带点绿色,侧冠纹下侧灰色带较宽,少数有一条翼斑
生态习性:主要为留鸟;多隐匿于林下层;除繁殖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候多呈小群
保护级别:无危(LC)
(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四川、湖北、湖南、广东等)
紫背椋鸟(Agropsar philippensis)
2021.5.30 海淀区圆明园,1只,陈惠杰
分类: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雄鸟头部、颏与喉均为淡灰色,耳羽、两颊及后颈两侧为栗色块斑,肩羽、下背和腰紫色并有金属光泽,尾上覆羽橙黄色;雌鸟额和头部、耳羽及颊灰褐色,喉污白沾黄,背灰褐色,胸污白色,翅及尾黑褐色
生态习性:中国大陆为偶见旅鸟;常成批结群活动于树枝间
保护级别:无危(LC)
(湖北、江西、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日本、朝鲜、俄罗斯)
黑胸鸫(Turdus dissimilis)
2021.5.30 密云区万岭村,1只,孙福满
分类:雀形目,鸫科,鸫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雄鸟头、颈、胸黑色,其余上体暗灰色,下体橙棕色,嘴、脚蜡黄色;雌鸟上体橄榄褐色,颏、喉白色,上胸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其余与雄鸟相似
生态习性: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见成小群;多在林下地上和灌丛间活动和觅食
保护级别:无危(LC)
(云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
堪察加柳莺(Phylloscopus examinandus)
2021.6.1 昌平区十三陵水库,1只,Colm Moore
分类: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体小(12cm)的偏灰橄榄色柳莺。具明显黄白色长眉纹,上体深橄榄色,具甚浅的白色翼斑,下体略白,两胁褐橄榄色,眼先及过眼纹近黑
生态习性:旅鸟;喜开阔有林地区及林缘地带;加入混合鸟群,在树叶间觅食
保护级别:无危(LC)
(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北海道和千岛群岛,非繁殖区:印度尼西亚,中国分布新纪录)
短尾鹱(Ardenna tenuirostris)
2021.6.8 海淀区京密引水渠,1只,姜春歌(救助记录)
分类:鹱形目,鹱科,剪水鹱属,中型海鸟
主要形态特征:体形较小,颈短,嘴细,尖端有钩,鼻管短,位于嘴峰基部;翅长而窄,呈镰刀状;身体腹部肥胖,呈纺锤形;上体暗褐色,下体较淡,呈灰褐色
生态习性:偶见迷鸟;常成群活动在开阔的海洋上,除繁殖期外全在海上活动
保护级别:无危(LC)
(河北、浙江、广东、香港、海南、台湾)
黑脸噪鹛(Gsrrulax perspicillatus)
2021.8.30 海淀翠湖,1只,彭涛
分类:雀形目,画眉科,噪鹛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头顶至后颈褐灰色,额、眼先、眼周、颊、耳羽黑色,形成一条围绕额部至头侧的宽阔黑带,状如戴的一副黑色眼镜
生态习性:留鸟;常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地灌丛与竹丛中;成对或成小群活动,特别是秋冬季节集群较大
保护级别:无危(LC)
(山东、河南、陕西、山西、云贵川、南方等省)
蓝额红尾鸲(Phoenicurus frontalis)
2021.11.27 昌平区沙河水库,1只,霍圣哲、高孝延
分类: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雄鸟夏羽前额和一短眉纹辉蓝色,头顶、头侧、后颈、颈侧、背、肩、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以及颏、喉和上胸概为黑色具蓝色金属光泽;雌鸟头顶至背棕褐色
生态习性:主要为留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常栖息于亚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冬季多到中低山和山脚地带
保护级别:无危(LC)
(山东、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西藏、云贵川、湖北、湖南、浙江、广东等)
彩鹮(Plegadis falcinellus)
2021.12.3(2018年发现,钱法文等确认),观鸟记录
写入《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北京日报
分类:鹳形目,鹦科,彩鹦属,涉禽
主要形态特征:体羽大部分为青铜栗色带闪光;上体具绿色及紫色光泽;嘴近黑色,脚绿褐色,脸部裸露,裸皮及眼圈铅色
生态习性:旅鸟;常栖息在温暖的河湖及沼泽附近;性喜群居,常与其他鹮类、鹭类集聚在一起活动
保护级别:无危(LC);
(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及南方省市)
短嘴金丝燕(Aerodramus brevirostris)
2021.12.3(2019年发现),观鸟记录
写入《延庆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名录(2021版)》,北京日报
分类:雨燕目,雨燕科,金丝燕属
主要形态特征:上体烟灰色,翅甚长,折合时明显突出于尾端;下体灰褐色或褐色,胸以下具褐色或黑色羽干纹
生态习性:四川、湖北地区为夏候鸟,贵州、云南、西藏地区为留鸟;白天常成群在栖息地上空飞翔猎食
保护级别:无危(LC)
(云贵川及南方省市)
栗背短脚鹎(Hemixos castanonotus)
2022.5.21 通州大运河高尔夫球场,1只,发现人:陈婷、张戈
分类:雀形目,鹎科,灰短脚鹎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上体栗褐,头顶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颏、喉白色,胸和两胁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
生态习性:留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的灌丛中
保护级别:无危(LC)
(河南、湖北及南方省市)
灰树鹊(Dendrocitta formosae)
2022.5.28 延庆区马场,1只,高原
2022.12.9 百望山,1只,佚名
分类:雀形目,鸦科,树鹊属,鸣禽;
主要形态特征:头顶至后枕灰色,其余头部及颏与喉黑色;背、肩棕褐或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白色或白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尾黑色,中央尾羽灰色;胸、腹灰色,尾下覆羽栗色;虹膜红色或红褐色,嘴、脚黑色
生态习性:留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多栖于高大乔木顶枝上
保护级别:无危(LC)
(云贵川及南方省市)
栗鸢(Haliastur indus)
2022.7.10 密云区不老屯,1只,宋荧荧等
分类:隼形目,鹰科,栗鸢属,猛禽;
主要形态特征:虹膜为褐色或红褐色,嘴为淡蓝绿色或淡柠檬色,脚和趾暗黄色,头、颈、胸和上背白色,其余体羽和翅膀均为栗色
生态习性: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塘、沼泽、沿海海岸等地;除繁殖期成对和成家族群外,通常单独活动;
保护级别:无危(LC);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山东、湖北及南方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