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 300余万只候鸟乐享北京生态福祉
字号:   
2021-12-14 15:37: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黑鹳、大鸨、天鹅、、鸿雁、鸳鸯、灰鹤、秋沙鸭……,北京此时变成了候鸟的天堂,它们有的悠然地享受着"好客"的北京专门提供的"饕餮盛宴",或在京城各处安心地中转休息、或四处觅食"加油";有的贪恋北京良好的生态环境,干脆"反客为主",以京城为家安然过冬;更有的在这里筑起"爱巢",有滋有味地过起了日子。记者从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进入候鸟迁飞季以来,北京的10个国家级、33个市级监测站密切监测候鸟迁飞情况,监测数据显示,9月累计上报野生鸟类232591只,上报记录6361条;10月累计上报野生鸟类255014只,上报记录6723条;11月累计上报野生鸟类312683只,上报记录6609条。随着秋冬迁徙高峰的到来,鸟类监测数量正逐步上升。鸟类专家表示,根据以往的监测报告和目前的监测数据分析,今冬京城候鸟有300万只左右。市园林绿化局全面落实陈吉宁市长提出的"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解决了包括鸟类在内的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需求,北京包括候鸟在内的野生动物种群逐步增长,北京已经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首都之一。

微信图片_20211129165423_副本.jpg

  副中心来了3只大鸨 爱鸟市民寒冬中志愿守护

  这一阵,北京鸟友圈一直沸腾着!一个重磅消息在圈中引爆,"知道吗?大鸨又来到咱城市副中心了!这次可是足足三只,现在每天生活自在,咱北京鸟友可真有福气!"截至记者发稿时,三只大鸨还在通州。

  鸟何止百万,为啥三只大鸨就让鸟友们癫狂?这大鸨可不简单,采访中,北京麋鹿苑研究员,也是资深观鸟爱好者郭耕告诉记者,大鸨是鸨形目鸨科鸨属的鸟类。大鸨身上背着至少3个"最",第一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它们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能有10公斤;第二个,它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雄鸟体重能达10公斤,而雌鸟比雄鸟相比要小得多,平均体重只有3.5公斤,但就这体重也绝对是鸟中"巨无霸"了;最重要的是第三点,大鸨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确定其为世界易危物种,这与大熊猫级别一样。大鸨是草原鸟类,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一起活动。它们十分善于奔跑,比骏马还快,大鸨的鸣管已退化,不能鸣叫。大鸨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各种昆虫,称得上大草原的保护神。统计数据显示,大鸨在世界的数量只有数千只。所以,能看见大鸨,特别是在首都看见大鸨绝对是一个小概率事件,更何况还有3只,而整个冬季可能都能看见它们,这怎能不让鸟友们奔走相告。

  大鸨这已经是连续6年来通州了。记者来到通州区次渠桑园村的一片秋天刚收获了玉米和大豆的农田前,还没有看见大鸨,先见到了足有四五十人的观鸟和拍鸟爱好者队伍,在寒冬中,他们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有的更是捂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但无一例外,他们怕影响了抓怕效果而没有戴手套的手都被冻得红通通地,他们不时通过相机长镜头或观鸟镜头查看远处大鸨的动静,通过热心观鸟者的指点,记者才看到至少四五百米远有三个灰点时不时地动一下,而通过长焦距镜头,记者清晰地看到三只大鸨正悠闲自在地觅食,当有一只发现食物时,另两只也会急急凑上去,有时,它们还会互相轻啄一下以示亲昵。资深观鸟爱好者李辉告诉记者,根据他去年拍的相片比对发现,今年的三只大鸨中有两只极有可能是去年来过的,而今年又新增加了一只,但它们到底是父母带来了孩子,还是一只雄鸟配两只雌鸟这尚需观察。

  啄食、抬头、展翅、碰羽、低飞……大鸨们的每一个动作都会让记者身边的相机快门爆豆般响成一片。记者观察发现,虽然观鸟和拍鸟爱好者众多,但现场却忙而不乱,没有人试图为了获得更好地拍摄效果更近地去接近和赶撵大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一方面是拍友们珍惜难得的与大鸨见面的机会,相互提醒和监督,不能干扰大鸨的生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处早已提前作出部署,要求通州区园林绿化局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通州区园林绿化局资源管理科姜新福科长告诉记者,大鸨已经连续6年来通州越冬了,他们将它作为候鸟重点监测和保护对象,监测人员除密切监测外还会格外关照,区园林绿化局做了三四十块宣传标语,张贴在可能拍摄大鸨的位置,提醒大家不要惊扰、投喂、影响大鸨,给它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另外,爱鸟志愿者们也行动了起来,副中心爱鸟会(筹备)负责人弈健告诉记者,11月上旬,大鸨飞落桑园村后,他们就组织了200多名志愿者,和其他包括自然之友、北京飞羽、猫盟在内的爱鸟组织开始守护大鸨,现在,爱鸟会每天至少有8名爱鸟志愿者分成上下午两组维持和劝导大家文明观鸟和做好疫情防控,志愿者中有很多人为了守护大鸨除了放弃双休日外,还通过倒休或休年假赶来。劝导中,虽然也遇到过个别人有不文明行为,但总体而言,现场是有序和稳定的。"这些志愿者最辛苦,特别是这几天北京降温,他们任劳任怨,我那天看见,中午,两个志愿者就啃了个面包,喝点自己带的水,这让我们很感动!"李辉告诉记者,前两天他来拍大鸨,一名志愿者从上午到太阳落山直到所有人都离开,一直在现场维持秩序,他听说,这名志愿者是一家不小的公司的总经理,百事缠身的他将守护大鸨作为了第一要事,这让众多拍鸟者感动的同时,也感叹,这是北京生态建设成就和市民爱鸟护鸟意识的提高给大家带来了这么好的机会和福利!

  绿心生态保育核 一年招来70多种飞禽走兽

  挂满海棠果的海棠树上落着三四只白顶溪,它们一边品尝着酸甜可口的海棠果,一边叽叽喳喳地热聊着,仿佛在议论果子的口感,红红的柿子挂满了枝头,太平鸟们正蹲在树枝上不断津津有味地啄食柿子,其它柿子树上,落着还有杜鹃、麻雀……。在副中心大运河森林公园里记者看见,鸟儿们正围着金银木"聚餐",地上,麻雀们则在草丛里寻找着草籽。大运河森林公园管理处养护安保负责人魏多主任介绍,目前,他们观测,这里至少有270余种鸟类,而为了让鸟儿们在寒冬中能吃饱喝足,公园从秋季开始就关注各种食源植物,他们专门叮嘱管理人员要劝阻游客摘果,而公园边的大运河则为鸟儿们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这里也成为了水禽们的乐园。目前,众多野生动物的到来证明,大运河森林公园已经是小动物们的天堂,各种鸟类、动物可以沿着河道迁徙生活。一个兼具森林、湿地、鸟类动物等形态的多元化生态体系逐渐形成。

  与大运河森林公园一路之隔的北京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里此时也是万鸟欢腾。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坐落在运河与东六环路交界处,面积达11.2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纽约中央公园。在城市副中心"一核、两环、三带、五片区"的绿化布局中,"一核"指的就是它。而这个"核"中还有一个"核"--生态保育核。这里曾是东方化工厂旧址。为了恢复生物多样性,绿心率先探索建设了生态保育核,局部保留荒野状态,并设置本杰士堆、动物迁徙廊道等,探索"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采访中,有关设计人员告诉记者,保留生态保育核是当时的大胆尝试,毕竟在北京的城市公园中,大规模开辟荒野还属首次,而这里也有一些无奈。生态保育核所在地块曾是东方化工厂的核心,规划成森林公园后,土壤污染是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若按传统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就要将受污染的土壤运走并净化,其工程量大、耗资大,更费工费时,所以,规划设计时,绿心在中央地带预留了78公顷的生态保育核。当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邀请了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进行了科学论证和研讨,专家们列出了"目标动物"清单,然后根据不同动物的习性开展近自然绿化。比如,同样是针阔混交林,低密度林地适合小型鸟类栖息,猛禽和啄木鸟则偏爱高密度林地。丰富的生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育核内混合播种了先锋抗性强的树种、灌木草种以及慢生植物,渐次形成荒草、灌草、疏林、密林的风貌,食源蜜源植物占到了38%。

  除对生态保育核格外关照外,在绿心,所栽种的常绿乔木、落叶乔木、亚乔木和灌木中,乡土树种达到44.3万株,占总株树的88.1%。阔叶树,除了常见的杨柳榆槐椿,还有银杏、元宝枫、垂柳、馒头柳、刺槐、白蜡、流苏等等。为绿心增色添彩的花灌木,如红、蓝、白丁香,蔷薇、黄刺玫、贴梗海棠、锦带花,也基本上是北京本地出产的"香草美人",而针叶树有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云杉等。这就意味着,绿心里一年四季都有了一个完整和庞大的小动物美食供应链,春天有甜美的花粉、花蜜;夏天有多汁的桑葚,甜脆的李子、杏子;秋天有吃不完的山楂、海棠、柿子,各类饱满丰腴的种子;就连萧瑟冬季,还有大量坚果可寻。栖居其中的小动物们吃喝不愁,种群越来越壮大,越来越兴盛也就顺理成章了。

  实践证明,在繁华都市中留出一片荒野,借自然之伟力进行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一个好主意。"绿心的三大设计理念是'近自然、留弹性、活文化',集中体现在生态保育核这个区域。"采访中,绿心森林公园负责人彭光勇告诉记者,正是这样用心打造,虽然绿心才开园短短一年,他们就监测到了70多种飞禽走兽,绝大多数在生态保育核范围内被发现,其中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雀鹰、灰脸鵟鹰、纵纹腹小鸮、短耳鸮,还有刺猬、黄鼬等。彭光勇介绍,下一步,他们将加大绿心的野生动物监测力度,相信,能有更多惊喜地发现。

  千年城市守望林 全面解决野生动物的"吃、喝、住、行"

  麻雀、喜鹊、燕子已经是刚刚建成两年的千年城市守望林中的常住户,戴胜、柳莺、野鸭、白鹭加入了这个大家庭,李辉在这里还拍到了少见的长耳鸮、凤头鸊鷉、黑翅鸢,他告诉记者,凭他的经验,包括天鹅在内的其它鸟类光临这里只是时间问题,因为,这里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采访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林中发现过黄鼬、刺猬和小蛇,而树上的蝉、湖里的蛙、草丛里的蚂蚱那就更多了。不完全统计,这里目前发现的鸟类大概就有近30种。

微信图片_20211129165349_副本.jpg

  建成时间这么短,为何这么多的动物青睐千年城市守望林?园林专家介绍,充分考虑了各种动物们的"吃、喝、住、行"是"千年城市守望林"建成时间短但很快"活"的秘密所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千年城市守望林的植物选配上严格遵循了十字原则,暨"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这里栽植的乡土植物占到了全部植物的85%以上,其中,着意栽植的"食源"植物能为动物们制造足够的"口粮"。树种包括了油松、白皮松、侧柏、国槐、桑树、酸枣、山桃、山杏、海棠、山楂、金银木、玉兰、平枝荀子,栎类,而蜜源植物包括了洋槐、荆条、彩叶豆梨等。因为选择的乡土树种,成活率高、对立地条件要求低,再加精心养护,这些树木在经过很短的时间就完成了休养生息,只一年就开始开花结果,为动物们提供食物和蜜源了。这很好地解决了动物们的吃饭问题。

  喝水是动物们的最重要需求之一,千年城市守望林在这一点上则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里,前有镜湖,后有北运河,供水充足,而且就在眼前守着,动物们不用长途跋涉或飞翔去找水源,鸟儿扇两下翅膀就能轻易喝到水,聪明的它们当然知道这里是最佳栖息地。

  吃喝得到了完美解决,在住方面,千年城市守望林在保留当地大树的同时,还前瞻性地从周边拆迁村庄中选取了30余株遗存大树,就近移植到示范段,这样,既保护了大树,又留住了村民的乡愁,还给像喜鹊这样喜欢在大树上搭窝的鸟类创造了条件,另外,有着北京特色的仿古建筑也成为鸟儿搭窝的理想之所,千年城市守望林中的文昌轩这样的"住宅"安全、舒适,它们享受了星级住宿。另外,林中大片栽种的灌木为各种小型动物安家创造了条件。

  集中连片的绿地更给了动物们充分的自由,除千年城市守望林外,隔河相望的城市绿心和大运河森林公园更是让动物们有了广阔的生活空间,这也就不难理解,"活"起来的城市副中心成为了众多动物的理想家园。

  城市副中心"活"了

  记者从通州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自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以来,城市副中心14.5万亩的建设任务已完成11.2万亩,建成东郊森林公园组团、台湖万亩游憩园森林组团等8个万亩森林斑块。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新增造林面积1.6万亩,涉及26个建设项目。

  "城市副中心正着力打造独有的'两带、一环、一心'绿色空间架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杨文成介绍,在东部一带,以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为依托,实现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潮白河森林生态景观带四期将于今年年底完工;西部一带与朝阳区之间规划建设永顺公园、台湖万亩游憩园等生态绿带,有利于改善与北京中心城的生态联系;绿色环城休闲游憩环上规划建设13个公园,目前已建成8个,推进实施1个,前期规划4个;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已成为城市副中心市民新的网红打卡地、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金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建成并开放各类公园52处,不仅如此,城市副中心还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2个、首都森林城镇2个、首都绿色村庄105个;在城市副中心的外围367个村庄中,有299个村已建成村头片林,占村庄总量的81.47%,其中102个已经建设了园路等设施。作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目前区域内森林总面积达46.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45%,正在实施的绿化项目达21.6万亩,区域内构建出了以森林、湿地与河流相依共存的多样化生态体系。这些改变让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大为受益,最明显的改变是,"天蓝了、水绿了,鸟多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

LYG_5223_副本.jpg

  "如今城市副中心要绿有绿、要水有水,还有小动物的食物,扩大了它们的生存活动空间,形成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刘畅介绍。光临并定居在这里的野生动物得到了休养生息,种群数量越来越多。截至今年9月底,市级监测站共监测鸟类10万余只,涉及大鸨、绿头鸭、白鹭、黑翅长脚鹬等。

  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城市副中心"活"起来,引来众多迁徙鸟类这只是北京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缩影,而北京正在从绿起来、美起来转向"活起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在10月公布了全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共有596种陆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其中野生鸟类超过500种,占我国鸟类物种数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在二十国集团(G20)国家首都中排名第二,同时,北京记录在册的植物品种也超过2000种(维管束植物),北京已成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怎么照顾好大多数为鸟类的野生动物,让它们吃喝不愁、种群增加?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将陈吉宁市长"北京种什么树鸟说了算"的指示扎扎实实落实在了京华大地上。采访中,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张志明处长介绍,在2018年北京市启动新一轮百万亩绿化造林时,市园林绿化局明确提出植物选择的总体原则是"乡土、长寿、抗逆、食源、美观"十字口诀。其中的"食源"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包括鸟类在内的北京野生动物的吃饭问题。所谓"食源",就是能给小动物提供花蜜、果实、种子等"口粮"的植物。在北京大量栽种的油松、侧柏、银杏、刺槐、香椿、国槐、杜梨、柿树、板栗树、紫叶李、枣树、桑树、丝棉木、蒙椴都属于此类。所谓"长寿",就是能活得长久。在北京绿化覆盖率日益增长的今天,北京不再求快速变绿,而是要更高品质的绿。银杏、圆柏、栎类树等生长相对缓慢但寿命长的树种,得到了更充分的重视。"长寿"二字也因此被正式纳入绿化植物的选择标准。"抗逆""美观"也很好理解,就是体格好、耐病虫害,花、叶、枝、干具有美感,能起到愉人心目、美化环境的效果。

  2018年以来北京市启动的重大绿化工程项目中,无不增加了对动物生存需求的考量。"这是北京市绿化美化植物选择的一个重大变化。"市园林绿化局生态修复处处长王金增介绍,过去造林绿化主要是考虑人的需求,侧重追求景观,追求绿化。现在,除考虑景观和绿化效益外,植物配置还要重视动物、鸟类取食、栖息生态环境的营建。

  《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建设技术导则》中,也对适宜动物栖息环境的营建标准进行了明确规定,即造林地块或与原有林地连接后面积超过300亩以上的区域,每100亩应设置1处食源筑巢场所,每处场所面积不少于4亩。积极倡导和推进在森林中结合集雨措施建设小微湿地,场所内,浆果、核果、荚果、翅果等果实丰富的乔木和灌木不少于5种,结籽草本植物不少于5种,蝴蝶寄主植物不少于30株(棵)……上述标准在工程设计阶段就要有所体现。

微信图片_20211206164259_副本.jpg

  对小动物的亲厚,说到底是对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的追求。"鸟儿、虫儿是检验生态环境最好的风向标,它们用翅膀和脚投票,不是谁想留就能留得住的!作为'居民'的一部分,有了动物,才能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小到绿地、大到城市也才能充满活力,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从一定意义上也是衡量生态良好与否的指标!"我国树木学权威专家、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志翔这样告诉记者。

  全市超2成市域面积纳入自然保护地

  吃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如何让以鸟为主的野生动物们安心在北京自由自在的生活。张志明处长介绍,自1985年北京建立松山、百花山两处自然保护区以来,通过近40年的努力,北京先后建成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79处,总面积36.8万公顷,约占市域面积的22%,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空间格局。这些保护地主要集中在生态涵养区,使全市90%以上的国家和地方重点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年初,北京发布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实施意见》,将对自然保护地开展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通过针对生态廊道、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受损生态系统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这样,野生动物们有了自己的"家"。

  与生态空间不断扩大相对应的,是森林质量的持续提升。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山区生态林中幼林抚育工作,编制了《北京市森林经营规划》,采用近自然森林经营方式实施森林健康经营累计62万公顷。2006年和2016年两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10年间北京乔木林每公顷蓄积量由29.20立方米增加到39.21立方米,增幅达34%,森林生态服务价值显著提升,为丰富生物多样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野生动物们的安全一直都是园林部门最牵挂的事儿,为系统性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北京打出了立法、执法、救护组合拳。《北京市湿地保护条例》、《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的颁布实施,助力形成更有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机制。特别是2020年6月1日,新版《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一堪称史上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地方法规明确规定全域禁猎、全面禁食,提高了处罚力度,对打击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一年多来,全市执法部门陆续开展了"净网行动"、"春雷行动"等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专项行动,解救野生动物7000多只,有效遏制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采访中,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纪建伟副主任告诉记者,近几年,北京持续强化野生动物保护救护工作,"十三五"期间,累计救护各类野生动物237种1.9万只(头),有1.4万只(头)野生动物经过救治康复回归自然。

  北京从绿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

  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直接反映生态环境的发展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北京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2012年至今,开展了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形成千亩以上绿色板块260处、万亩以上大尺度森林湿地29处。特别是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中,打造以乡土植物为主的绿化景观,更多栽植野生动物喜爱的食源植物,推动首都生态建设大踏步前进。一组工程数据也许能充分体现出绿化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偏爱:截至目前,北京在绿化建设中,共营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295处,小微湿地491处,本杰士堆2200处,设置人工鸟巢5027个,昆虫旅馆1338处,配植食源蜜源性植物44万余株。数据统计,到2020年底北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44.4%,森林蓄积量达到2520万立方米。大片森林汇成林海,联通了碎片化的"生态孤岛",打通了野生动物的迁徙之路,也提供了更广阔的栖息空间。

LYG_0774_副本.jpg

  "北京不仅要绿起来、美起来,还要'活'起来。"市园林绿化局局长邓乃平表示,构建一个生态平衡、自然稳定、良性循环的森林生态系统,是新时代首都绿化美化的新要求。而让人工营造的林子,引来鸟儿,招来小动物,最终形成一个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共存共荣的可持续生态系统。

文/本刊记者 黄建华

摄影/何建勇 李辉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