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供给人类资源
字号:   
2013-06-19 16:33: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

  (一)饮水思源
  水是湿地的血脉,湿地是水的载体,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长江、黄河等都是湿地。作为地球上淡水的主要储存库,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除少数来自地下水源外,绝大多数都来源于湿地。纵横的河流、广袤的湖泊、蜿蜒的溪流、零星的池塘以及连绵的滨岸带湿地中都有可以直接利用的水,甚至潜藏林下的森林泥炭沼泽湿地也可以成为淡水水源。

  水是生物生存环境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有了水,才有各种生物的新陈代谢,才有人类的繁衍生息,才有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水的供给,从人类的饮水、农业灌溉用水、工业和城市用水等各个层面影响着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与水平,而洪涝、干旱、水污染、水生态恶化等现象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生产生活。北京市众多的沼泽、河流、库塘之水都可被直接利用,湿地在输水、储水和供水方面发挥着巨大效益,也同样影响着京城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水源供给。

  北京五大水系年均径流总量21.6亿立方米,年均入境水量16.5亿立方米,其中永定河8.5亿立方米,潮白河7.1亿立方米,两河入境水量占入境水总量的94.5%(北京市水务局2009年数据)。此外,北京拥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野鸭湖、金牛湖、妫水湖等30多个库塘湿地,宛若颗颗明珠点缀着北京城,总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其中面积最大的密云水库从根本上消除了潮白河的水害,并担负着供应北京、天津及河北省部分地区工农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任务,成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庾信《征调曲》:“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湿地与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北京离不开水,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能没有水,北京与湿地息息相关。

  (二)天赐良“源”
  除了水资源,湿地还可以向人类提供食物、原材料、能源等各种直接和间接可利用资源,如稻米、鱼虾、莲、藕、菱、芡、芦苇、药材、水电、薪柴等多种天然的湿地资源。有些湿地生物富含葡萄糖、糖苷、鞣质、生物碱、乙醚油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入药;有些则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材料,如芦苇可以用于造纸,众多芳香植物(如狭叶杜香)可用于制作香料。在北京的众多湿地中,1亩芦苇地每年的经济净收益为400 元左右,1亩莲藕的间接经济效益为年均1200元左右(2009年数据)。北京的农业、渔业、牧业和副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湿地提供的自然资源,湿地动植物资源的利用还间接带动了加工业的发展。

  湿地供给的主要食物是稻米。北京的稻田大多数分布在离水源(河流、水渠、水库等)较近的区域,如白河、永定河,即所谓“龙王地”,其中六郎庄的京西稻就以玉泉山和西山的泉水灌溉。虽然随着人口剧增、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变化等原因而导致北京稻田面积逐年缩减,但北京稻田湿地毕竟为北京市民提供了一定的粮食供应。鱼类是北京湿地经济产出最大的湿地生物资源,北京市涉及水产品养殖的库塘湿地总面积约为72平方公里,其中84.6%分布在昌平、顺义、通州、大兴、平谷。2010年北京市上半年淡水养殖面积为57.09平方公里,其中池塘为45.46平方公里,这一湿地资源保证了北京水产品产量的有效供给。湿地渔业产品不仅为北京人民生活提供了大量食物来源,也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此外,北京湿地内一些野生鱼类虽然直接经济价值很低,却是湿地鸟类的重要食物来源,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