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湿地-我心中美丽的伊甸园
字号:   
2014-04-02 17:21: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

  我出生在西北边陲小城,从小接触最多的是风沙和戈壁,内心对水有着一种强烈的渴望和亲近。
  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天天山雪水融化,或汇成涓涓溪流,或汇成滔滔大河,唱着欢快的歌曲崩腾流淌在戈壁沙漠上时,我的故乡小城就像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大地开始复苏,树木开始抽芽,花儿竞相开放,小鸟也赶来凑热闹,一切生机勃勃的景象。这时的我们是最快乐的,小伙伴们常常在午后光着脚丫踩水玩,在湿湿的草地里捉蛐蛐,躲在芦苇丛中捉迷藏,用狗尾巴草编成花环,摘不知名的野花扎成花束,看着蜻蜓在草地上盘旋,听着知了在树上鼓噪的蝉鸣,偶尔还会有一只癞蛤蟆从脚边掠过惊起一声尖叫。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玩具,也不知道什么叫湿地,只是觉得有水的地方就是最美最好玩的地方。
  慢慢地我们长大了,对湿地这个词依然是陌生的,但有水的地方仍然是伙伴们最喜欢去的地方,直到进入大学开始了专业学习,我才知道儿时最喜欢玩耍的地方叫湿地。
  大学学习期间,我们去苏杭实习,一路上江南水乡蜿蜒曲折的河流,随风摇曳的水草,翩跹起舞的水鸟,自由嬉戏的鱼儿,无一不让我感到好奇和惊喜。那种青翠欲滴的绿,那种恬静自然的美,那种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领略到至纯至美的别样的湿地景观。从那时起,湿地就成了我心中美丽的伊甸园。
  1991年大学毕业我留在了北京,北京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也许是从小对水的渴望和亲近,长大后对湿地之美的向往,让我对北京的河、对北京的水有着一种自然的依恋。我渴望近水、亲水、听水、闻水,渴望享受水滋润下的自然与宁静。但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想找到这样一条清澈的河流和一片宁静的湿地却很难。那时北京城中的护城河或者干涸或者变成了臭水沟;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多数河段干枯荒芜杂草丛生,时常可见挖沙的机械和车辆在河道中穿梭,一阵大风吹过扬起漫天的黄沙,偶尔还可见三三两两的垂钓者在挖沙坑形成的水坑边垂钓,而且每年都有人在挖沙坑游泳溺死的报道,所以每每经过河边我心中都会有一种揪心的痛。有很多次我梦见北京变成了塞外的故乡小城,自己像儿时一样在水边、在草地中尽情的嬉戏玩耍……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加强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湿地的作用和湿地之美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北京的湿地公园和湿地景观建设取得了蓬勃发展,湿地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的不断涌现,它就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北京的大地上,不仅极大的改善了北京的生态环境,也让古老的都城焕发了新的容颜。北京的护城河、北京的母亲河,北京的主要河道旁,很多都建起了湿地公园,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湿地景观带。水多了、河清了、草绿了,许多鸟儿也来安家了,白鹳、苍鹭、大雁、野鸭,还有等等叫不出名的鸟,让我们的城市和家园更加富有灵性和生机,也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情趣和美好。
  现在每到周末,我和家人朋友最喜欢去京郊有山有水的地方放飞心情。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踩着柔软湿润的草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听着鸟语蝉鸣,触摸着摇曳的芦苇,望着水鸟游弋泛起的层层涟漪,都市的喧嚣和世俗的烦扰都不复存在,心中只有宁静祥和美好,这就是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这就是我心中美丽的伊甸园。
  塞外边城的野趣,江南水乡的柔美,北京郊野的清新,湿地承载着天地的灵性,滋养着我们的性情,让我们居住生活的环境变得灵动宁静祥和,让我们感受到人与湿地的和谐共生之美。
  湿地--我心中美丽的伊甸园。

  作者:周遵秀 性别:女
  工作单位:北京市琅山苗圃
  单位地址:石景山区苹果园大街81号
  邮政编码:100041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