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打造和谐的湿地生态环境
字号:   
2014-04-02 17:21:00 来源:首都园林绿化政务网

--汉石桥湿地保护区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它不仅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还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的结构复杂,对生态环境有着巨大的影响,对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被成为“地球之肺”,由于湿地重要的生态作用及价值,使得各国对于湿地的保护极为重视。
  北京市政府就非常重视各种自然保护区事业发展,根据已有资料统计,目前北京湿地总面积约5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近年来,我市政府积极开展湿地建设工作,大力地在群众中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并且制定相关保护湿地的措施,有意提高当地群众保护湿地的意识,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保护湿地的这一行列,把“保护湿地,你我同参与”充分的发挥到了实践中。
  作为北京市平原地区唯一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汉石桥湿地的地位尤为重要。它位于京东平原地带,总面积190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约3000亩,是大型芦苇沼泽湿地以及多种珍稀水禽的栖息地,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 种,国家Ⅱ级重点野生动物17 种,这里大面积生长的芦苇,在北京近郊地区更是绝无仅有,这也成为了汉石桥湿地的标志性特征,因此也赢得了“京东大芦荡”、京郊“小白洋淀”的美誉。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典型的芦苇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北京市政府在2005年4月批准成立了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6月,顺义区政府就成立了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主要负责湿地的保护、科研科普、开发利用等工作。
  在市政府、区领导以及地方居民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北京顺义汉石桥湿地公园经过几年的改造建设已经初具规模,现有湿地面积6000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游览区3000亩。核心区以保护为主,禁止游人进入;游览区景观资源丰富,包括湿地植物园、水上娱乐区、森林公园等。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游览区开展游船、观光自行车、垂钓、观鸟、真人CS等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汉石桥湿地公园就是凭借着其优越的自然资源以及人为的改造建设,至今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参观游览,也逐渐地成为了市民周末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
  每逢节假日,汉石桥湿地公园就会迎来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不论你以什么交通工具到达,进入景区后都可以让你领略“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的从容。你可以赤足走在田埂上,那些枯黄的野草踩上去松松软软的,也褪去了你在都市整日打拼的疲惫。也可以走在铺着卵石、石板的园路上,去一路感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景致。两船交会时,激荡的水流和着劲风,吹落了不少漫天飞絮般的芦花,真是入了“一叶扁舟,闲看芦花”的山水画意境了。这里水面清澈,绿色苍茫,百花争艳,水鸟鸣啼;微风吹拂,芦苇摇曳,此起彼伏,景色颇为壮观,让人们忘却了城市的喧嚣,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不仅仅自然的风景迷人,就连游客也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览区内随处可见三两成群的小集体,一家人边欣赏路边的风景边聊家常,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耳畔还不时地传来小孩子爽朗的笑声,整个景区内,游客的喧闹与公园的寂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仿佛自己身处世外桃源,让人流连忘返。
  随着汉石桥湿地公园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也伴随而来地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日益增多的游客,使湿地的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威胁。保护区内可以看到很多驻地扎营的游客,他们在享受户外野餐的同时也制造了不少的垃圾,虽然大多数游客在游玩结束后,都会主动的收起周围的垃圾,但也不乏一些不文明的游客出现,这种不文明的行为,给保护区内的环境增添不少了负担。向不远处望去,波光粼粼的湖面上,飘荡着各式各样的游船,游客们穿梭在芦苇荡中,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景观。在这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仔细看你会在湖面上看到游客扔的垃圾,这一瞬间,所有的诗情雅意也就随着消失不见了。这种对湿地环境进行破坏的行为,不仅仅会造成湿地保护区内敏感动植物的死亡,甚至灭绝,还会造成原本想要来栖息的鸟类离开。长期发展下去,湿地的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原本优美的景色也会跟着消失不见。我想,那些游客应该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会对湿地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由此看来,加强湿地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在维护湿地生态环境这一方面,坚持了五项原则,实行了科学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点:
  1、在成立保护区的初期,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正确的对待和处理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关系,以及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严格遵守了自然规律,科学合理的开发并且利用了湿地资源,坚决消除盲目无序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保护,保证了湿地健康。为了做到这一点,汉石桥湿地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开发开始之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对世界各大湿地的开发保护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研究,并且结合汉石桥湿地实际的情况,研究出了适合汉石桥湿地保护区开发利用的方案,在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以及保护环境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坚持人与湿地和谐共处的原则,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到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充分的利用了群众资源,使得大家都可以参与到保护湿地,你我共同努力的主题活动中,从而使得保护湿地景区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景区的门口,你可以看到一个很显眼的宣传栏,里面放着一些简单的宣传手册,供游客们阅览,里面不仅介绍了汉石桥湿地的概况,还列出了保护湿地的重要性。此举不仅增加了游客们对湿地的认识,还对保护湿地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
  3、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正确对待与处理当代与未来,眼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保持可持续发展。汉石桥湿地工作人员一直遵循开发初期所指定的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这就进一步保证了湿地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正常开发,实现其价值。
  4、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各种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维护湿地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湿地生态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正确的对待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生态用水和生活生产用水的关系,保护区工作人员坚持了以湿地资源环境定发展,使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充分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5、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全面保护,保护和恢复相结合,除害和兴利并举的原则。正确的处理自然保护和治理修复的关系,治理与管理的关系,恢复并保持完整良好的汉石桥湿地生态系统。
  在享受湿地带给我们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保护它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在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保护湿地不仅仅是湿地工作人员的职责,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只有受到了越来越多普通群众的关注与支持,使保护湿地成为了全民参与的活动,汉石桥湿地才会变得更加美好。我相信,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可以达到这个目标,让静谧的湿地与喧闹的景区恬适共存,让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张甜 女 北京市顺义区李桥镇林业站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