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绘就新时代首都发展生态图景
字号:   
2024-01-21 11:05:0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0118中国绿色时报-北京:绘就新时代首都发展生态图景_00.jpg


大熊猫“丫丫”平安“返乡”,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花园城市建设加速推进……2023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新时代首都发展为统领,围绕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各项任务。

  到2023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9%,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8%,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种类608种,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9平方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谋大事抓重点

  高水平服务首都核心功能

  党和国家领导人连续11年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要求在绿化基础上加强彩化,多种一些色彩斑斓的树种,努力建设全域森林城市,把北京建设得更美。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共和国部长和将军、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领导等重大植树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全市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6000余场,420余万人(次)参加,新植树木100余万株,养护树木1000余万株。

  2023年以来,首都园林绿化紧紧围绕“四个中心”功能建设,不断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国家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景观环境服务保障任务。国庆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恢宏大气,擦亮了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绿色名片”。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大花篮融入“五谷”元素,长安街沿线10组主题鲜明的立体花坛展示了新时代大国首都的崭新风貌。

  国家植物园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修订印发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全市创建首都森林城镇6个、首都森林村庄50个。

  拓空间推试点

  花园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花园城市建设试点。编制完成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试点区编制了区级花园城市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海淀区、朝阳区完成“无界公园”改造109家,西城区实现了公园绿地500米半径服务全覆盖。

  城乡绿色空间不断拓展。全年新增城市绿地3000亩,建成海淀京张铁路、丰台丽泽等休闲公园和城市森林22处,建设西城安康园等口袋公园、小微绿地50处;结合“疏整促”专项行动,完成“留白增绿”2790亩,实施“揭网见绿”1.77万亩;绿隔地区再添朝平、奥北三期等10处郊野公园。目前,全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

  公园绿地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实施全龄友好公园改造,完善郊野公园配套设施,科学拆减公园围栏,不断完善公园基础设施。全年新建绿道150公里、林荫化道路20条、立交桥绿化20处。

  植新绿优结构

  首都生态功能持续提升

  生态优势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最大优势。2023年,北京深入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京华大地再添新绿。2023年造林绿化新增1.5万亩,生态空间进一步优化;完成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建立示范区30处,补植栎类100万株(穴);201万亩平原生态林实施分类分级养护经营,调整林分结构10.5万亩;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25处,营造绿隔郊野公园自然带20处,助力首都森林生态功能持续提升,全市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920万吨。

  湿地生态功能持续增强。全面落实湿地保护修复3年行动计划,房山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昌平沙河湿地公园、密云水禽保护与栖息地恢复等湿地修复扎实推进,野鸭湖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野生动植物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全市已发现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08种、植物2088种,90%以上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北京正向“生物多样性之都”迈进。

  共植绿同护绿

  京津冀生态建设协同推进

  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首都生态根基,北京不断外扩“生态圈”,加大环京地区生态建设力度,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

  城市副中心绿化建设稳步实施。编制完成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家级植物园和先行启动区建设方案。积极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建设,与“北三县”协同打造潮白河生态绿带,推动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生态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落实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规划,系统推进燕山、太行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环京绿带和潮白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启动燕山-塞罕坝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与河北省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编写完成国家公园创建方案。

  区域联防联控不断加强。持续支持环京地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展林草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防控演练和林业植物检疫检查专项行动,支持雄安新区飞防作业42架次;建立京津冀林业和草原行政执法协作机制,京津冀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等区域联防联控机制不断完善。

  守底线强基础

  资源保护管理全面加强

  维护生态安全是林业建设的重要职责。2023年,北京多措并举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提高管护水平,强化保护能力,不断厚植首都生态底色。

  森林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升。制定全面加强首都新形势下森林防灭火工作实施方案和森林防火五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林草重大有害生物防控,美国白蛾防控实现“不成灾、不扰民”目标,全力防控松材线虫病入侵,启动“护松2023”行动,检查各类企业421家。

  园林绿化资源保护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开展“绿剑”“清风”等专项执法行动,查处各类案件657起,没收野生动物77只,罚款1260余万元;建立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修订完成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持续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和救护工作,设立15个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护站,接收救护野生动物3716只。

  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力度持续加大。建立古树动态管理台账,开展古树名木整体保护试点,对1000余株衰弱古树实施抢救复壮。潭柘寺帝王银杏、密云九搂十八杈古侧柏及中轴线、北京大学等4个古树群入选国家“双百”古树推选名单。

  高效应对北京“23·7”流域性特大洪水灾害。全市各类林地、绿地、湿地发挥调节洪峰、护堤护岸、涵养水源等功能。经监测,本轮暴雨森林削减洪峰流量约24%。针对受洪水影响的公园、林地和防火道路等灾情,编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专项规划,重建项目加速推进。

  生态美百姓富

  “两山”转化途径不断拓展

  林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023年,北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拓宽“两山”转化通道,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的良好成效。

  绿色产业提质增效。2023年5月,印发《北京市果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正式启动果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全年新发展经济林2.99万亩,建设老北京林果示范基地15个。加快实施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行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花卉新品种30个,推广新品种苗木10.7万余株。成功举办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带动樱桃观光采摘72万人次,营收1.3亿元。第30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集中展示200余项北京特色植物及种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

  生态惠民持续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完成美丽乡村“千村千林”建设100处,发展林下经济16万亩,建成国家级示范基地10个;全市新型集体林场达到128个,经营管护集体生态林274万亩,2.1万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绿岗就业;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户外露营、观鸟经济等新型产业蓬勃发展。

  文化活动展示形象。成功举办“多彩京秋·全民赏红暨融媒体行动”,全市1亿人次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带动绿色消费33亿元;启动打造“春花、夏果、秋叶、冬鸟”园林绿化特色“城市IP”;举办京津冀晋观鸟季、森林文化节、古树游线等文化活动,探索“文创+”模式的特色生态文化,引导市民走进自然,感受绿色生态之美。

  百川汇海阔,风正好扬帆。2024年1月5日,北京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以此为新起点,北京园林绿化工作将继续攻坚克难、勇毅前行,全力建设首都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科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首都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美丽北京建设新篇章。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