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创新思路引水上山 小水池引来野生动物“围观”
字号:   
2024-02-07 15:34: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管理处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创新野生动物保护途径,在坡陡林密缺水的山地上建造的小水池发挥了“一池四用”功效,引来众多野生动物前来“围观体验”,山林出现一派生机勃勃气象。

  八达岭林场管理处位于北京市延庆区境内,世界著名旅游景区八达岭长城在其辖区。林场总面积2940公顷,基本处于山区,分布植物575种,动物158种,林木绿化率达96.1﹪,森林覆盖率58.56﹪,拥有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暴马丁香天然次生林,是北京地区森林垂直谱系分布比较完整和典型的地区之一。

SY_00019--金翅雀.jpg

  野生动物是衡量一个地区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和生态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八达岭林场辖区内几条高速公路的修建,林场部分山岭水系受到影响,局部山地缺水造成野生动物数量逐渐减少。近几年来,林场积极探索野生动物保护新途径,主动采取各种措施恢复和提高山地生物多样性。为解决局部山地缺水导致野生动物数量减少问题,林场干部职工主动思考创新思维,结合野生动物保护理论和工作经验,依据地形地貌精心选址,因地制宜在山上试点建造了4处小微水池,“引水上山”为野生动物提供饮水源。小水池根据立地条件控制在2m³~3m³之间,在地势较缓地块建造面积稍大的缓坡水池,模仿自然水池场景,底部铺设防水布,水中放置几根较粗壮枯木,方便鸟类和小型兽类到水池中央饮水,给动物提供安全感。在地势狭窄山石较多的地方,采用砖石砌壁水池,水池中放入枯木,给动物提供饮水平台。使用中发现,小水池不仅给生活在坡陡林密缺水山地的野生动物提供了饮水源,也发挥了森林防火蓄水池,抗旱浇灌储水池,山林滞洪集雨池等“一池四用”多方面功能,实用效果显著。

  前来饮水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一些稀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频繁出现在镜头里,尤其在特别缺水的山地环境,监测到的野生动物数量比以往增加数倍,小水池引来了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围观和体验”。自2023年5月份安装红外相机以来,4个小水池边已监测到鸟类41种,兽类15种,其中,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4种,分别是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灰林鸮(Strix aluco)、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和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达到23种。

  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群的增加,表明林场试点建造的小水池达到了预期目标,方案措施可行,为缺水山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囤水上山”的小水池最突出特点是占地小、功能多、施工简单、效果显著,适合在坡陡缺水的山地林场使用,是一项“短平快”“小而美”的野生动物保护设施。实践中,小水池不仅能够较好地为山地栖息野生动物提供稳定饮水源,逐步提高森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森林防火“引水上山”“囤水于山”,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提供一定应急水源保障,提升了灭火能力;可为局部林木抗旱浇灌提供后备水源,提高林木成活率;能对山林集雨滞洪发挥一定作用,巩固林业资产安全。

SY_01581灰头绿啄木鸟.jpg

  下一步,八达岭林场管理处将把科技引领作为森林资源保护的重要驱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装备,实现高水平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资源经营,发挥国有林场在全市生态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着力推进“生态林场、科技林场、文化林场、智慧林场”四个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加快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文化发展优势,实现从“好不好”到质量“高不高”的深刻转变,为首都守护好绿水青山,以高质量创新工作推动国有大型林场高质量发展。

  文并图/杜新元 刘春和 王前 陈春丽 李珊珊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