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替代广寒殿酒瓮的“石瓮”在法源寺
字号:   
2024-02-07 17:19: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10-1.png

  “法源寺”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据《元一统志》载,“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是为哀悼北征辽东的阵亡将士,诏令在此立寺纪念。通天元年(696年)才完成工程,赐名“悯忠寺”。

  安史之乱时,曾一度改称“顺天寺”,平乱后又恢复了“悯忠寺”名称。唐末景福年间(892-893年),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重加修整,并赠建“悯忠阁”。阁甚雄伟,有“悯忠高阁,去天一握”之赞语。

  辽清宁三年(1057年),幽州大地震时,“悯忠寺”被毁。辽咸雍六年(1070年)奉诏修复后又改称“大悯忠寺”,从而才形成今天的规模和格局。

  明朝正统二年 (1437年),寺僧相瑢法师又募资进行了修葺,易名为“崇福寺”。

  到了雍正十二年(1734年),该寺被定为律宗寺庙,传授戒法,并正式改为“法源寺”。

  在寺里净业堂前有一巨大“石钵”,双层石座,周围雕海水花纹和山龙、海马及佛教八宝等形象,雕刻极为精美,引来无数人的观看。它就是北海团城“渎山大玉瓮”的底座,也就是当年被乾隆从道士手里买走“玉瓮”,遗弃不要的底座。

  据说,乾隆时期在真武庙中发现老道腌咸菜的“玉瓮”时,乾隆以千金赎走了“玉瓮”,并没将底座一起取走,搬到北海团城承光殿前后,又为其专门修造了“玉瓮亭” 并重配汉白玉石座。之后又四次对其修复加工 剔刻纹饰细部。都安置好后,自己觉得挺不好意思,从老道庙里买走了人家腌咸菜的家什,于是又命人刻了一个“石瓮”送回并与旧底座合体。从此这两件原本一块的物件儿便分家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真武庙破败后,“石瓮”和底座被文物局安放到了“法源寺”。如今仔细观察“石瓮”和底座,确实“石瓮”呈现出明显的乾隆风格,底座上的纹饰到带有浓浓的蒙、元气质,本来就不是一个朝代的东西,放一块倒显得有点滑稽了。

  北海现存放的玉钵叫<渎山大玉海>是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制作的,于至元二年(1265年)才制作完工。据说当年盛满美酒三十余石,是忽必烈大宴群臣的酒器。它被放置在琼华岛上的广寒殿中,后广寒殿失火焚毁 “玉瓮”便没了踪影。

  (此画,按照法源寺“石瓮”所绘,连载于商务图书馆《祥瑞中国》一书)

  文并绘图/杨信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