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秋分
字号:   
2023-10-25 18:00: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白露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唐 杜甫

  白露天气

  当一年之中太阳到达黄经165°时,斗指庚,这年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就来到了。白露节气一般为公历9月7-9日,公元2023年的小暑是在9月8日05时26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诗经·蒹葭》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可见此时节气温下降,由于地面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上凝结成小水珠。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然而凝结在地面或者物体表面的露水经过清晨阳光的反射,看上去仿佛白色,故而取“白”字来形容秋露,因此此节气命名为“白露”。

  

23白露.png

白露

27白露:斗指庚.png

白露:斗指庚

  白露物候

  中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鴈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羣鸟养羞。一候鸿鴈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鸿大鴈小,自北而来南也,不谓南乡,非其居耳,详见雨水节下。”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二候元鸟归,《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元鸟,解见春分(春分初候,元鸟至;燕来也),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三候羣鸟养羞,《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叁人以上为众,叁兽以上为羣,羣,众也。《礼记》注曰:羞者,所羹之食。养羞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25鸿鴈来.png

鸿鴈来

26元鸟归.png

元鸟归

28羣鸟养羞.png

羣鸟养羞

  白露农事

  “白露”代表着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白露天气晴,谷米白如银。白露时节正是收割、播种庄稼的好时节,最忌讳刮风下雨,如果遇上阴雨天气,就会影响农业收成,所以有谚语说:“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处暑雨甜,白露雨苦”。东北地区,开始收获谷子、高粱和大豆,一些地方开始采摘新棉;同时要选种留种,及时腾茬、整地、送肥,抢种小麦。华北地区此时也是秋收大忙季节,秋收的同时,还得抓紧送粪、翻耕、平整土地等,及早做好种麦的准备工作。西北地区开始播种冬小麦。西南地区到了白露时节,到处呈现忙碌的景象。晚秋作物如玉米、甘薯等得加强田间管理,促使其早熟,避免低温霜冻造成危害。华中地区,抓紧时间收割迟、中水稻,夏玉米也开始收获了,棉花也分批采摘,晚玉米得加强水的管理。除此之外,得抓紧时间平整土地,为种麦做好准备。白露节气后,冷空气日趋活跃,常出现低温天气,影响晚稻抽穗扬花。黄淮、江淮及华南等地要抓住气温较高的有利时机浅水勤灌。白露期间,华南日照较处暑骤减,且降雨多具有强度小、雨日多、常连绵的特点。对此,要采取相应的农技措施,减轻或避免秋雨危害,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菌核病等病害。

  白露文化

  秋社和春社都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社日”。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古人把农历八月称为大清明,三月称为小清明,三月踏青,举行春禊活动,而八月“辞青”举行秋禊活动。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白露养生

  俗谚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处暑后仍然很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十八天后到了白露,因天气转凉,渐宜着长袖长裤,以遮盖四肢。白露期间昼夜温差比较大,所谓“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难经》记载:“人赖饮食以生,五谷之味熏肤(滋养皮肤),充身,泽毛。”意思是在这一节气要预防秋燥,因为燥邪伤人。要预防秋燥,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

  《保生心鉴》曰:“白露八月节,运主太阴四气,月令鸿鴈来,元鸟归,羣鸟养羞,时配足阳明胃燥金。行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两手按膝,转头,左右推引,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风气留滞腰背经络,洒洒振寒,善伸数欠,或恶人与火,闻木声则惊狂,疟,汗出,鼽衄,口喎,唇胗,颈肿,喉痹不能言,颜黑,呕,呵欠,狂欲上登而歌,弃衣而走。”白露导引在每日丑时及寅时,正坐,两手按于膝上,转头,向左右两侧牵拉,每侧各三五次,结束时叩齿、吐纳、咽液。白露导引动作比较简单,主要通过头部动作来引领全身气机。白露导引通过头部动作提升气机的最终目的是降气,以应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及秋季自然界阳气收敛下降之势。动作通过对胸腹内气机的影响来促进足阳明胃经经气,胃主降浊,体内气机下降则与足阳明胃经经气循行方向相应。

  秋分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唐 杜甫

  秋分天气

  当一年之中太阳到达黄经180°时,斗指酉,这年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就来到了。每年的秋分节气一般为公历9月22-24日,公元2023年的秋分是在9月23日14时49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这“秋分”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29秋分.png

秋分

30 秋分:斗指酉.png

秋分:斗指酉

  秋分物候

  中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一候雷始收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鲍氏曰: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二候蛰虫坯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淘瓦之泥曰坏,细泥也。按《礼记》注曰坏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国语》曰:辰角见而雨毕,天根见而水涸,雨毕而除道,水涸而成梁。辰角者,角宿也。天根者,氐房之间也。见者,旦见于东方也。辰角见九月本,天根见九月末,本末相去二十一余。”秋分时节,由于冷暖空气不断的碰撞,降水较多,但容易发生雷阵雨的时节已经过去。昆虫们开始为自己寻找过冬的地方,空气中湿润成分减少,秋天干燥的感觉来袭。

31雷始收声.png

雷始收声

32蛰虫坯户.png

蛰虫坯户

33水始涸.png

水始涸

  秋分农事

  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节气养生”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油菜播种。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三秋”大忙,贵在“早”字。及时抢收秋收作物可免受早霜冻和连阴雨的危害,适时早播冬作物可争取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资源,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秋分文化

  《明史·礼志三》认为:“盖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言下之意,春分和秋分最适合祭日和祭月。秋分祭月首先祭祀时间不能搞错,据《礼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祭日时辰在早上太阳将升之际,祭月则在晚上,故称“朝日夕月”。清朝规定,祭月为“秋分日酉刻”,酉时相当于下午5时至6时,正是黄昏走向黑夜时分。而且,行祭还有诸多规矩。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中和节”条称:“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祭日月与祭天地一样为历代所重视,秦汉时,设坛祭祀已成制度。明朝朱元璋一度废春分祭日和秋分祭月之礼,明世宗朱厚熜主政后,于嘉靖九年重新恢复祭祀,且规格升级。朱厚熜认为,“日月照临,其功甚大。”清朝继承了明朝的祭祀制度,明清两朝祭祀日月的“日坛”和“月坛”,如今都还在。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

  秋分养生

  《黄帝内经·素问》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古人认为,秋分之时,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转变,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由此,秋分也是提醒人们要重视内守,养精蓄锐,为严寒的来临做准备。

  《保生心鉴》曰:“秋分八月中,运主阳明五气,月令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时配足阳明胃燥金。行功:每日丑寅时,盘足而坐,两手掩耳,左右返侧,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治病:风湿积滞脇肋腰股,腹大水肿,膝膑肿痛,膺乳、气冲、股、伏兔、䯒外廉、足跗诸痛,遗溺失气,奔响腹胀,髀不可转。腘似结、腨似裂,消谷善饥,胃寒,喘满,劳伤,厥逆,反胃,疟厉,水蛊,气痞。”秋分导引在每日丑时及寅时,盘腿而坐,两手掩住两耳,身体向左右来回转动并侧弯,每侧三至五次,结束时叩齿、吐纳、咽液。本式动作重点是掩耳,掩耳时以两手掌心紧贴两耳,如密封盖子封住耳窍,令声音不得入。将两肘尽量向两侧打开,能令两手贴得更紧,并产生扩胸及牵拉两侧胁肋的效果。本式的作用,与处暑节气导引及白露节气导引相若,处暑导引通过空拳击打下背部产生的震动来引导气机下降。

  文并图/ 张圣亚 许梦蕊 陈鹏飞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