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文玩核桃已“退烧
字号:   
2021-01-22 16:05: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说起十里河天骄文化城,那可谓是老北京文玩爱好者心中的“圣地”,一色的仿古建筑,花鸟虫鱼样样俱全:东侧的葫芦摊位首尾相接,一把把晒得发红的老葫芦被摆放在锦盒里,彰显着他们不凡的身价;一对对核桃则被装进精致的密封袋,享受着保持湿润的礼遇。沿着过道蜿蜒数百米,蝈蝈、蛐蛐、油葫芦、扎嘴、金钟、黄蛉、竹蛉叫声此起彼伏。

  然而伴随着文玩市场理性的回归,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寒流”,隆冬时节的十里河市场内似乎再难看到当初的盛况。

  生态融媒记者来到街角武圣亭附近的一个摊位前,老板正在根据经验,按照青皮核桃的大小给其进行配对,供前来相看的玩家进行挑选。因为不断摩挲和切割青皮,一双手黑中透红。这些外表或光滑或褶皱的青皮,每个都暗藏乾坤,业内叫做“赌青皮”。这曾经在收藏市场风靡一时,和人们熟知的“赌石”一样,赌青皮核桃充满了刺激与风险。剥开一个青皮核桃,由核桃本身的大小、纹理、质感、颜色等方面判断价值。如果买主的眼力好,核桃的身价就会立马翻几十倍。可是一旦走眼,便毫无投资价值。

  前些年文玩核桃最火热的时候,在北京十里河文玩市场赌青皮核桃的摊位常常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水泄不通,一对品相绝佳的核桃最贵甚至能够卖到三四十万元。但是这种风光场面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从2015年开始,文玩核桃的价格出现了暴跌。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曾经炙手可热的文玩核桃连跌不休?商家、种植户、收藏者又应当如何做出理性的选择?

  文玩鼻祖,盘玩乐趣横贯古今

  文玩核桃,也叫“健身核桃”,又称“掌珠”,最初称“揉手核桃”,它起源于汉隋,盛行于明清,清朝到了鼎盛时期。玩家大多聚集在当时的“八旗一条街”,就是现在前门大栅栏儿一带,核桃在这一带都是些不为一日三餐而忙碌的人在玩。当时,核桃分两种:文玩和雅玩。雅玩是文玩的更高层次。北京有句老话,叫“玩意儿”,当时人们认为核桃最少也得盘上8到10年后,核桃包桨完美、碰撞之声如骨如牙金石之响、色泽细润如玉,才能称之为“玩意儿”。

9R1A8232.JPG

  文玩核桃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盛传不衰,形成了世界上独有的中国核桃文化。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狭官宦小吏,平民百姓,无不为有一对玲珑剔透,光亮如鉴的核桃而自豪。特别是到明清两朝,玩核桃达到鼎盛时期。大明天启皇帝朱由校不仅把玩核桃不离手,而且还亲自操刀雕刻核桃。故有“玩核桃遗忘国事,朱由校御案操刀”的野史流传于民间。

  清朝乾隆皇帝不仅是鉴赏核桃的大家,据传还曾赋诗赞美核桃。“掌上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到了清末,宫内玩赏核桃之风更甚。手中有一对好的核桃竟成了当时身份、身价及品位的象征。当时京城曾传言:”贝勒手上有三宝:扳指,核桃,笼中鸟。”每逢皇上或皇后的生日,大臣们会将挑选出的精品核桃作为祝寿贺礼供奉,揉手核桃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宫内揉核桃之风,自然也影响到了社会。民间将人分几类,将把玩核桃者排在首位,即:文人玩核桃,武人转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指当时的风俗)。时至今日,天津人仍把揉手核桃称为“文玩核桃”即源于此。

  在玩核桃过程中,人们利用核桃的尖刺,凸起和棱角,采取揉,搓,压,扎,捏,蹭,滚等技法运动双手,压扎掌上穴位,刺激手上反应区,达到舒脉通络,活血化瘀,强身健体的效果。因核桃皮厚质坚,经过手的长期揉搓,汗液的浸润,油脂的渗透,时间的打磨,最后成为一件亮里透红,红中透明,不是玛瑙胜似玛瑙的自然艺术精品。在玩核桃的人们心目中,核桃不仅是健身器材,也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是集把玩,健身,观赏于一身的掌上明珠。

  不过,文玩核桃被人们熟知并非是因为其历史悠久这么单纯,文玩核桃虽然拥有冗长的发展历史和历史上皇亲国戚、达官显贵的偏爱加持,但是发展到现代却鲜有人热爱。直到现代文玩佛珠手串的巅峰到来,盘玩文化的深入人心让盘玩变色、包浆、玉化成为了无数玩家追求的目标。作为“文玩鼻祖”的文玩核桃在这一点上更是优势巨大,于是现代文玩的大批玩家开始涌向文玩核桃界,同时文玩核桃核心只是致力于盘玩,其产量自然也只是泛泛,突然增加的玩家群体一瞬间冲垮了文玩核桃的产量底线,文玩核桃供不应求成为了文玩核桃其价值巅峰的导火索,随着文玩佛珠手串全盛时期的来临,文玩核桃的价格和热度也彻底来到了历史最高点。

9R1A8192_副本.jpg

  一对小小的核桃,最高价曾到45万元一对儿。疯狂的核桃让核农改善了经济条件,核商改革了营销策略,大小玩家则无形地改变了游戏规则。核商、核农和玩家相互斗法,做大了文玩核桃市场。

  奇货可居,文玩核桃创价格神话

  供不应求和炒作的介入,是把文玩核桃推至价格神坛的主要推手。据中国收藏家协会文玩收藏委员会会长姜跃进介绍,1958年,北京的周边地区有很多麻核桃树,这些个麻核桃树产出来的核桃皮质厚果仁小没有什么经济效益,国家提倡把皮质厚、果仁小的野生核桃统一改良为可食用的薄皮核桃。村民积极响应号召,家家把麻核桃树嫁接成为有经济效益的薄皮核桃。嫁接使得原生态老核桃树几乎绝迹,只剩下极少的野生老麻核桃树。这些野生的老麻核桃树要么生长在人迹罕至的陡峭山梁上,要么生长在私人的宅院里。

  改革开放后,山梁上的野生老树多被划进了承包区。核桃“走红”让树的主人们发了财。一些周围的村民也开始打起了树的主意。有的村民看到这玩的麻核桃还能卖上大价格,流行“卖码子”,于是就有人偷了老树的枝条出来卖。为了好好保护这些“摇钱树”,主人们在周围安装了防攀爬铁丝网、监控摄像头,还养了警觉的看家犬。这下“码子”偷不到了,一些眼红的人干脆开始毁树,能砍的砍掉,不能砍的就喷洒化学药剂,让树死掉。文玩核桃刚刚兴起的那几年,本就所剩不多的原生态老树再一次消失殆尽。可以说,好的行情,和稀缺状况是有关系的。

  那个时候,文玩热席卷全国各地,一时之间,街头巷尾不管是男女老少几乎无人不“文玩”,可以说你手中不摇着一对核桃简直就不是一个文玩人,也就根本进不了文玩圈。出于迎合玩家的需求,核农为了让文玩核桃长得更大更好,开始了人工干预。所谓“人工干预”,大致可分为三种。

  一是做型。比如“磨盘狮子”中矮桩的深受玩家追捧,但是天生的矮桩“磨盘狮子”特别少,于是有人就给正在生长的虎头核桃戴上夹板来塑型,培育成热门狮虎相间的矮桩品种。

  二是增产。野生核桃产量不高,一棵树顶多产几百个果儿,挑不出几十对好的配对,于是农民将食用核桃树锯了,把野生核桃的码子嫁接上去,培养3年就开始长果儿,果子是嫁接什么品种就可以得到什么品种,可不管什么嫁接出来的核桃皮质密度和重量,只是产量翻翻。

  三是美化。比如“满天星”的纹路好看,但是桩型高,“苹果园狮子头”桩型好看,于是农民就把两种核桃树嫁接到一起,长出来的果儿就综合了两个品种的优点,像混血儿一样漂亮。

  姜跃进这些年一直在研究著名文玩核桃的几个产地。如产“南疆石”的河北逐鹿、“白狮子”、“宫帽”的河北涞水及易县、“四座楼”的产地北京平谷、“满天星”的产地北京门头沟百花山、“公子帽”产地天津的蓟县,在这些产地周边,只要有山梁,能种树的地方,满山遍野都在嫁接文玩核桃。可以很抽象的说这座山是一片片“四座楼”,那座山一片片的“白狮子”,可以说是在整个太行山乃至燕山山脉都在嫁接和种植文玩核桃,产量数以万计。

  姜跃进表示:“2012年是文玩核桃最火的时候,在这以前的市场上可以说是见不到什么嫁接的核桃,2013年后大量嫁接核桃树象雨后春笋般的进入文玩市场,文玩核桃市场已经高度饱和。还有就是经营者在早些年手里囤积不舍得卖的尖货也开始低价大量抛售,大批量的核桃砸向市场,市场不堪重负。”

9R1A8100_副本.jpg

  可以说,供不应求的局面就在文玩核桃的嫁接技术不断成熟的基础上,一点一点被蚕食殆尽了。同时,随着玩家的不断专业以及嫁接品种品质也在不断提升,老树的噱头也在这种冲击下越来越弱。没有了炒作再加上文玩核桃产量上升、供需的优势消失,文玩核桃价格跳水回落,曾经的天价时代彻底告终。

  异军突起,小核桃渐成业界新宠

  同样是核桃的文玩品种,成对核桃和野生小核桃的境遇可谓天差地别。在文玩对核桃嫁接通货遍地的时候,野生出身的小核桃凭借优良的皮质、多样的桩形和商家的包装,越来越吸引玩友的关注,成为了文玩界的新贵。目前北京地区的小核桃主要集中在门头沟和延庆两地,其中门头沟的小核桃胜在桩形,延庆的小核桃胜在野性。

  野生小核桃相比于大核桃的嫁接泛滥数量上少了很多,几乎每棵树年产量百八十颗的样子。所以精品更是稀少,物以稀为贵也不是没道理的。深谙此理的河北文玩核桃种植户郭小朝严格把控基地内的品种数量,同时他还看准了已经渐渐成为主力消费群体的八零、九零后,不做复制性强的老品种,而是以特有核桃品种的个性取胜。“年轻人都喜欢个性,他们选核桃一般不买大众的,比如象形核桃和特别小的核桃就比较受欢迎。我们这新出的比如甲骨文和蛤蟆王都是象形核桃,都比较好卖而且价格高。”

  在文玩市场持续低迷的今天,郭小朝却在持续扩大自己的种植规模,建有两个种植基地共约1500亩,今年仅两棵小核桃树就卖了12万左右,万元以上的文玩核桃卖出了十几对。

微信图片_20201230094240_副本.jpg

  “小核桃的行情一直在涨,多棱核桃的价格一直很高,因为它数量少。如果一个品种嫁接了几万棵树,那它的价格很快就会不行了,一定要控制它的产量。”郭小朝表示。

  文玩核桃这种小玩意,如果只是爱好者把玩,不将其视为投资升值工具,价格的涨跌倒也没啥影响。可很多人就是冲着投资赚钱而去,种植户、商家、玩家等都陷入狂热之中,在集体炒作、疯狂抢购的氛围之下,盲目投资扩大种植、扩张店铺、高价囤货,都是资金过度炒作的结果,价格远远高于本身价值,市场已经偏离理性轨道,崩盘乃是迟早的事情。

  类似文玩核桃这样的投资品“过山车”行情,近些年来出现很多,诸如红木、普洱茶、黄龙玉等,都呈现出暴涨暴跌的价格走势。尽管这些投资品的类别不同,但其走势均类似,都是被人提前大量囤货后,再不断流传出各种致富故事,夸大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将本来属于小众的收藏品,演变成大众化的投资品,吸引到无数不懂行的人盲目追买。价格则在多次转手后持续上涨,哄抬上天价,最终曲终人散,前期囤货者顺利高位出货,击鼓传花接到最后一棒的人则损失惨重。

  现在面对文玩核桃价格的大起大落和市场的冷热不均,核桃玩家就更应摆正购买盘玩的心态,文玩核桃是一种文化,一种盘玩的心境。

记者/魏瑶

摄影/何建勇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