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登录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 政策文件 > 其他文件
  1.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林业/绿化
  2. [发文机构]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3. [成文日期] 2025-01-03
  4. [发布日期] 2025-01-17
  5. [实施日期] 2025-01-17
  6. [废止日期]
  7. [发文字号] 京绿办发〔2025〕1号
  8. [有效性] 现行有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2025年度生态修复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号:   

  

各有关区园林绿化局,市有林单位,局属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科学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系统全面完成园林绿化生态修复各项重点任务,建设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我局组织编制了《2025年度生态修复工作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5年1月3日                     


2025年度生态修复工作要点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也是持续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花园城市的重要一年,园林绿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以大美北京森林为目标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入了新阶段。为推动落实好2025年生态修复各项工作,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深入落实《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和《北京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3年-2035年)》,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造林绿化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扎实推进科学绿化和生态系统修复,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增加森林总量、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动实施本市“三北”六期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进一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根基,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持续推进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郊野公园环建设,完善两道公园环结构、布局,扎实推进森林步道、景观视廊建设,提升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水平,满足市民多重生态服务需求,以大美北京森林行动支撑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花园城市建设。

二、建设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绿化,综合施策。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促进林田、林水有机融合,注重生态修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有效性,实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生态系统质量。

二是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用生态的办法解决生态问题,最大程度提升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突出绿色转型发展,实施低干扰施工,降低后期养护成本,推进节水型、雨养型园林绿化建设。

三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着力提升首都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聚焦回天地区、南苑、温榆河及“两园一河”等重点区域绿化建设,注重绿化、彩化、立体化,加强生态涵养重点生态功能区、浅山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促进生态斑块互联互通,不断完善市域绿色空间格局。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加大绿化隔离地区公园环建设,增加服务、休闲、体育设施,促进精细管理、精准养护,实施分级分类管理,统筹实施村头片林(公园),加快推进山区森林步道及平原郊野绿道建设,不断提升市民绿色福祉。

三、工作目标

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以上。推动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完成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等30万亩,进一步筑牢北部山区生态屏障。开展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对平原生态林实施分类分级养护经营,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实施平原林下地被覆盖(人工种草)3.4万亩,建设生态保育小区100处。持续推进绿化彩化,完成林下补栎补阔200万株(穴),持续加强100处森林经营示范区(山区30处、平原70处)建设。启动5处绿隔公园项目建设,对10个绿隔公园实施功能提升,建设森林步道及绿隔地区绿道600公里。建设村头片林(公园)100处,助力本市乡村振兴“百千”工程。

四、重点任务

(一)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实施精细增绿精准修复

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紧密衔接《北京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北京市拆违腾退用地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25年)》和园林绿化专项规划、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确定的重点任务,统筹林草资源保护、耕地保护和重点区域、重点工程生态修复,全面推进规划绿色空间生态修复。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推动全域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森林环抱的花园城市,厚植绿色生态基底。加大平原地区挖潜增绿力度,延续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相关政策,结合跨年度建设项目,力争全年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以上。持续推进北部奥北森林公园、南部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打造花园城市示范区。落实《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规划(2021年—2035年)》,启动5处绿隔公园建设。做好两轮百万亩造林的收官扫尾工作,全力推动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市级核查验收。实施“战略留白”临时绿化130亩。推进废弃矿山植被恢复,做好矿山修复生态林有序移交及经营管护。

(二)抓牢抓实国家重点工程,推动京津冀生态协同发展

落实国家“双重规划”和“三北”工程建设有关任务要求,加大生态涵养区生态修复力度,不断加固山区绿色生态屏障。推动实施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以流域为单元、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实施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生态治理30万亩。扎实谋划太行山山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项目方案编制,积极申报国家支持项目。落实《关于推动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统筹推动潮白河国家森林公园先行启动区建设工程(森林课堂片区)落地实施。进一步加强京冀水源保护林森林经营联动机制,推动形成高质量森林,高效率保障首都水源安全。

(三)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提升山区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强化近自然经营,优化森林结构,实施山区森林健康经营70万亩。依托山区森林健康经营项目以及燕山山地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补植彩化树种1.2万亩。重点加大侧柏、落叶松等过密林分疏伐力度,提升森林经营示范区30处,补植栎树等100万株,开展林下新植及天然更新栎类幼苗抚育管理,对栎类林分开展近自然目标树经营。推动平原生态林分级分类管理,对纳入养护管理政策的平原生态林实施精准管护,以“调密度、补幼苗、沃土壤、防灾害、丰物种”为经营主要措施,精准促进平原生态林“长高、延绿、长寿”,逐步培育大树、大森林、大生态系统。完成林分结构调整10万亩,实施“林下补栎(阔)”100万株(穴),培育目标大树500万株,实施平原林下地被覆盖(人工种草)3.4万亩,建设平原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100处,提升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示范区70处。提升绿隔地区公园生物多样性水平,营建野生动物和鸟类栖息地,建立自然带营造和管理示范点25处。突出土壤生态修复,有序实施“落叶还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四)提升绿隔公园服务功能,增强市民绿色获得感

紧扣市民“七有”目标、“五性”需求,以建设花园城市、增加花园场景为抓手,提升郊野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增加市民游园的舒适性、便利性、联通性,打造市民亲近自然的乐园。持续加大市区财政投入力度,对10个绿隔公园实施功能提升工程,增加服务、文体、休闲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林荫、彩化园路及便民停车场,科学设立自然体验活动区、城市观鸟地、露营区等场所,进一步提升郊野公园品质和服务水平。按照“千村千林”的规划目标要求,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新增100处村头片林,持续增加“百姓身边的森林”,让更多农村百姓享受到生态福祉。

(五)推进森林步道建设,丰富生态惠民新场景

按照《北京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结合山区森林健康经营,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平急两用原则,分类分级、分型分段,推进浅山区森林步道等建设,补齐配套设施短板,增强步道系统的连通性、便利性,构建市民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纽带。依托郊野公园等生态空间,通过新建绿道和借用现状道路的方式,促进“三生”空间融合,精野结合推进二绿郊野公园环绿道、西山永定河绿道等建设,营造亲水、近园、游山等多样化特色平原郊野绿道。

(六)促进基础管理提质增效,完善项目流程规范管理

强化基础管理政策支撑,完善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创新森林经营林木采伐管理机制,发挥新型集体林场在森林经营管护中的关键作用,进一步落实绿隔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森林步道建设管理机制。加快推进政策惠民绿岗就业,全面落实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对密云水库一级水源保护区实施差异化补偿,保障山区农民的利益,全面提高山区集体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园林绿化施工扬尘管控,达到标准的规模化工地,实现在线视频监控全覆盖,落实施工围挡要求,加强渣土运输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管理,确保绿色施工。提高本市生态公益林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实“以图管事”,建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管理平台,实施“一张图”管理。

五、相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区园林绿化局是实施园林绿化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和重点领域生态修复任务,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任务分工,压实各方责任,有序推进2025年各项生态修复任务。

(二)注重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科学绿化指导意见,坚持低干扰施工,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加强裸露地生态治理,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拆迁腾退地土壤改良,提高林地质量水平治理能力。严格落实苗木使用要求,优先使用良种壮苗,提高林木良种、乡土树种使用率,强化原冠苗、实生苗栽植,严禁使用截干苗。

(三)严格工程管理。规范项目招投标等各项手续办理,强化施工安全管理,加强苗木、土方作业、栽植、浇水、养护等关键环节质量管控。加大工程质量抽查检查和通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强化督查引导。完善市区两级定期通报和信息报送制度,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充分利用官方媒介和社会媒体,及时宣传展示首都园林绿化生态修复成果。

 

件:1.2025年度生态修复重点工程项目任务计划安排.doc

                2.2025年度生态修复重点任务计划安排.doc


分享:
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