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北京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第0244号建议的答复意见
字号:   
2023-09-12 10:29:00 来源: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单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大力发展和应用北京乡土树种以提升北京地区林业碳汇能力”的建议收悉,我们进行了认真研究,现就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北京市林业碳汇功能与乡土树种利用现状

(一)林业碳汇功能现状。

近年来,在两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森林健康经营、湿地保护与修复、公园绿地建设等多项重点工程中持续推广和应用乡土树种和固碳增汇技术,增强了林地绿地固碳增汇能力,全市绿色生态资源的碳汇功能稳步提升,截止2022年底,我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林地绿地资源年碳汇能力达到880万吨,约可中和北京市293万辆私家车1年的碳排放。

(二)乡土树种利用情况。

多年来,我局高度重视乡土树种的研发与推广应用,近年来更是加大了推广和使用力度。

1.开展植物种质资源调查。

2007至2011年,我局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工作。认真摸清了北京乡土植物种类和分布状况。调查显示,北京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1790种,野生资源植物12大类712种;发现了北京地区210种野生植物的新分布点,11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变异类型和14种具有指示作用(水量、水质和水体流动)的湿地植物。在前期对乡土植被调查的基础上,2008年,我局发布《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19年发布了《适宜北京地区节水耐旱植物名录》,涵盖了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四大类161种乡土节水植物;2021年发布了《北京市主要乡土树种名录》,涵盖了140种主要乡土树种。

2.开展乡土植物研究。

近年来,我局积极开展乡土植物相关的科研攻关。一是开展乡土树种驯化与繁育。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陆续开展了“城市绿化植物种类驯化和繁育技术研究”“乡土近自然群落营建技术研发与示范”“红果臭椿等4种优良乔木的选育研究”“几种耐阴野生花灌木的种质资源收集和筛选驯化研究”“观赏乔灌木选育研究”等课题研究,引种乡土植物200余种。二是挖掘乡土树种长寿基因,提高长寿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从北京古树中优选150余株,通过扦插、嫁接等技术繁育出5000个后代个体;开展优质雄性古杨树幼化,共幼化5万余株优良雄株。

3.建机制,加大推广力度。

近年来,我局出台了多项技术规程、指南等并下发通知,要求和规范推动长寿、高碳汇的乡土树种、地被的应用。2017年,我局制定了地方标准《森林固碳增汇经营技术规程》,明确提出:在营造林活动中“要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适宜本地区的固碳能力强的树种”,并进行了乡土树种推荐。2018年印发《北京市绿地林地地被植物选择与养护技术指导书(试行)》。2022年编制《林下补栎技术指南》。2018年先后印发了《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加强城市绿地野草管理的通知》(京绿办发〔2018〕110号)、《市园林绿化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绿地地被植物管理工作的通知》(京绿办发〔2018〕201号),要求尽量保留野花野草。2022年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园林绿化行业落实“双碳”目标的工作指导意见》(京绿办发〔2022〕159号),明确“持续在城乡绿化工程建设和森林经营抚育工程中大力推广节水耐旱乡土地被、长寿树种等植物资源应用”。

通过多措并举,乡土植物推广成效显著。近三年来,累计使用乡土植物1500余万株,乡土宿根地被替代冷季型草坪750万平方米,开展“果园生草”62.58万亩,林下补栎172万株(穴),有效提升了森林生态系统增汇能力。

二、下一步主要工作

(一)制定规划,进一步综合加强优良乡土树种的繁育。

目前,我局正在组织制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林果花草蜂种业振兴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北京乡土树种将围绕优良新品种选育,加强种植资源的收集保存等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新建一批国家级种质资源库;二是加大乡土地被植物资源调查、收集和繁育基地建设;三是加强北京乡土树种优良新品种选育,重点选育高碳汇树种、耐阴灌木;选育冬季阔叶常绿树种;选育栎类新优品种;选育高抗、高观赏、低维护白蜡属和椴树属新优品种;选育优质、高抗、无花粉桧柏和观赏型卫矛属新优品种,以及构树、青檀、荚蒾、栾树、花楸、臭椿、国槐、血皮槭、天女花、鹅掌楸等新品种(系)。

(二)加强技术指导,加大优良乡土树种的应用力度。

2023年,我局计划组织制定《北京市园林绿化落实“双碳”目标推进增汇减排技术指导书》,《指导书》中将具体列出的碳汇功能强的乡土树种名录,加大乡土适生树种在提高山区、远郊平原区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碳汇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三)开展优良乡土树种技术研究与示范。

一是自2023年起,我局启动了“林下栎类植物栽植关键技术研究”“近自然森林结构调整技术模式研究”项目,重点对乡土树种栎类植物立地限制因子、栓皮栎直播苗与容器苗根系特性、栎类植物群落构建技术、北京栎类植物绿量特征、北京高固碳栎类植物材料筛选及生态效益评价等内容进行系统研究,集成林下补植乔、灌、草本乡土植物结构配置技术模式,研究以乡土树种为主体的近自然森林固碳增汇技术。二是已向市科委申请立项开展北京林地绿地增汇减排技术研究,并建立示范区对乡土树种增汇技术进行示范。三是结合通州区国家林草局林业碳汇试点市(县)建设,集成栎类、榆树等乡土树种高效配置增汇经营模式和相应技术体系,在西集镇、潞城镇、漷县镇等乡镇示范,并提炼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在全市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四)进一步提升乡土树种应用力度。

在森林经营中,我市重点补植补造具有长寿高碳汇能力的乡土树种,增强林分天然更新能力。全面启动了《北京市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林下补栎“十四五”专项行动》,计划在“十四五”期间,推广栎类为主的乡土植物1000万株(穴)以上。在国家储备林建设中,补植栓皮栎、白皮松、元宝枫、榆树等乡土、珍稀树种,不断提升森林蓄积量和碳汇能力。2023年实施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7万亩,实施林下补栎100万株,更替退化冷季型草坪200公顷,推动平原生态林补植补造高碳汇能力乡土树种10万亩。

(五) 优化乡土树种碳汇计量方法。

优化构建北京地区主要乡土造林树种生物量模型,为我市林地绿地资源碳储量和碳汇能力测算工作的精准化夯实基础,进而推动全市绿色生态资源综合碳汇效益的监测评估工作有序发展。

(六)搭建产学研用平台,推动社会参与。

 打造“政、研、校、企”多方联合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优势,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建设固碳增汇综合展示园,对乡土树种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培育、乡土树种固碳增汇等关键技术进行集中综合展示。二是深度挖掘碳汇文化,开展碳汇及乡土树种的科普教育,向社会进行普及宣传,探索多种碳普惠等形式吸引公众参与,推动绿色低碳成为全民习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2023年6月12日                       


分享:

便民服务指南